一种管道巡漏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29220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7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巡漏杆,包括共振腔,所述共振腔的上表面与传输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传输管的另一端连接探头吸附口,且共振腔与传输管、探头吸附口贯通,所述共振腔的下表面安装有磁性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够可靠地采集、放大、传递地下管道泄露时产生的振动信号,大大提高了相关泄漏检测仪器泄露点检测、定位的准确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巡漏杆,包括共振腔,所述共振腔的上表面与传输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传输管的另一端连接探头吸附口,且共振腔与传输管、探头吸附口贯通,所述共振腔的下表面安装有磁性垫。本技术结构简单,能够可靠地采集、放大、传递地下管道泄露时产生的振动信号,大大提高了相关泄漏检测仪器泄露点检测、定位的准确率。【专利说明】 一种管道巡漏杆
本技术涉及一种地下管道泄漏检测装置,尤其是一种地下管道泄漏检测用巡漏杆。
技术介绍
在各类地下压力输送管道中,如供水、供气、输油管道,这些管道主要埋于地下,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管道泄漏时有发生,造成了大量的水、气和油资源的浪费,甚至导致爆裂事故的发生,造成人身和财产的极大损失,因此,需要及时发现和准确定位这些管道泄漏情况,并采取措施补救。 目前,除了采用人工经验判断泄露点外,还出现了听音仪、数字相关仪等各类泄漏检测、定位仪器,这类仪器大都是利用振动传感器采集泄漏引起的管道振动信号,并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分析振动信号特征,从而达到对泄漏点进行检测、定位的目的。 进行泄露检测时,由于地下管道埋设在地下,振动传感器无法直接吸附在管道上,而只能吸附在阀门等部件的外部采集振动信号,此时振动传感器与管道的接触往往并不紧密、可靠,管道振动信号并不能可靠地传递给振动传感器,导致检测到的振动信号过弱,从而漏报、错报泄露点。 因此,需要一种更加可靠、更加灵敏地检测管道振动信号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振动传感器在应用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管道巡漏杆,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参见附图1,一种管道巡漏杆,包括共振腔13,所述共振腔13的上表面与传输管12的一端连接,所述传输管12的另一端连接探头吸附口 11,且共振腔13与传输管12、探头吸附口 11贯通。 更加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共振腔13的下表面安装有磁性垫14。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管道巡漏杆,利用共振腔将采集到管道振动信号进行放大,再通过传输管将振动信号传递到探头吸附口,使安装在探头吸附口的振动传感器能可靠地检测到管道振动信号。同时,本技术还在共振腔的下表面设置了磁性垫,确保管道巡漏杆更加可靠地与金属材质管道紧密接触,也方便本技术与 申请人:同时专利技术的管道巡漏栓的配合使用。 本技术结构简单,能够可靠地采集、放大、传递管道振动信号,大大提高了相关泄漏检测仪器检测、定位的准确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 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与管道巡漏栓配合使用示意图。 其中:1-管道巡漏杆,2-管道巡漏栓,3-管道,4-振动传感器,11-为探头吸附口,12-传输管,13-共振腔,14-磁性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如何实施本技术。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管道巡漏杆,包括共振腔13,所述共振腔13的上表面与传输管12的一端连接,所述传输管12的另一端连接探头吸附口 11,且共振腔13与传输管12、探头吸附口11贯通。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共振腔13的下表面再安装有磁性垫14,如附图1所示。 本技术使用时,既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与本 申请人:同时专利技术的管道巡漏栓配合使用。如附图2所示,管道巡漏栓2安装在管道3上,振动传感器4安装在管道巡漏杆2的探头吸附口 11内,管道巡漏杆I放置在管道巡漏栓3内,并通过磁性垫14与管道巡漏栓紧密连接。 利用本技术、尤其是本技术与管道巡漏栓的配合使用,可以大大提高相关泄漏检测仪器的检测、定位准确率。【权利要求】1.一种管道巡漏杆,其特征是:包括共振腔(13),所述共振腔(13)的上表面与传输管(12)的一端连接,所述传输管(12)的另一端连接探头吸附口(11),且共振腔(13)与传输管(12)、探头吸附口(11)贯通。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巡漏杆,其特征是:所述共振腔(13)的下表面安装有磁性垫(14)。【文档编号】F17D5/02GK203927416SQ201420371693【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日 【专利技术者】陈建新, 卢后宏 申请人:江苏北斗水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道巡漏杆,其特征是:包括共振腔(13),所述共振腔(13)的上表面与传输管(12)的一端连接,所述传输管(12)的另一端连接探头吸附口(11),且共振腔(13)与传输管(12)、探头吸附口(11)贯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新卢后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北斗水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