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28387 阅读:249 留言:1更新日期:2014-11-07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椭圆机,包括一前后端分别直立设有立架与导动轮组的主架体;导动轮组包括一旋转导动轮;二摆杆,成对侧向枢接组设于主架体的立架上,令两摆杆分别以其与立架的枢点作为旋转支点,互相交替前后摆动;二上连杆的后端分别枢组于旋转导动轮两侧端缘,而每一上连杆的前端分别枢接于一相对应的摆杆上;以及二踏板组连杆组,踏板组包括一踏板连杆、一装设于踏板连杆上踩踏板以及一连设于踏板连杆的直线运动机构;其中,每一踏板连杆的前端枢接于相对应摆杆的底端,而其后端则枢接于一直线运动机构。利用直线运动机构可延长踩踏板椭圆形移动轨迹长轴的长度,进而达沿长椭圆机轨迹步距,提高运动效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椭圆机,包括一前后端分别直立设有立架与导动轮组的主架体;导动轮组包括一旋转导动轮;二摆杆,成对侧向枢接组设于主架体的立架上,令两摆杆分别以其与立架的枢点作为旋转支点,互相交替前后摆动;二上连杆的后端分别枢组于旋转导动轮两侧端缘,而每一上连杆的前端分别枢接于一相对应的摆杆上;以及二踏板组连杆组,踏板组包括一踏板连杆、一装设于踏板连杆上踩踏板以及一连设于踏板连杆的直线运动机构;其中,每一踏板连杆的前端枢接于相对应摆杆的底端,而其后端则枢接于一直线运动机构。利用直线运动机构可延长踩踏板椭圆形移动轨迹长轴的长度,进而达沿长椭圆机轨迹步距,提高运动效率的目的。【专利说明】 椭圆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椭圆踏步机,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直线运动机构来增加椭圆机步距的创新形态设计。
技术介绍
基于满足现代人因工作繁忙而无暇定期从事户外运动,业界遂发展出各种形式的室内健身器材以供用户能选择使用,举凡跑步机、划船健身器或椭圆踏步机等产品,均为市面上相当普遍且常见的健身器材,而本技术即是针对椭圆踏步机加以突破改良。 以现有椭圆踏步机而言,通过其踏板作椭圆形状轨迹的循环动作,令使用者踩踏踏板时能模拟真实走路时的脚部运动轨迹,以达到运动健身效果,椭圆踏步机虽能满足室内运动的使用需求,但实际使用上运动效果仍旧未臻理想,概因椭圆踏步机的踏板通常仅通过单一连杆直接连动,因此踏板前后作动的最大步幅(即作动前、后端点之间的距离)必须受到连杆摆幅的限制,导致踏板的踩踏步距过小、踩踏幅度不足,造成运动效果大打折扣及产品实用性大幅降低等缺弊,且亦无法满足不同运动程度的使用需求,因此,椭圆踏步机设计上仍旧存在相当大的空间有待突破改良。 有鉴于前述问题点,创作人乃利用现有的椭圆机结构于踏板上,再进一步连设一平行四连杆结构,来延伸踏板的移动步距,而达提高运动效果的目的。椭圆机踏部结构经钧局审查后,并于2013年9月21日依法公告为我国第M462436号新型专利案。然而,技术人并不以此为满足,于进一步详细研究后,发现利用平行四连杆结构来延长踏板的步幅,会改变其原先应有的椭圆路径,令椭圆机仿真人体走路时移动轨迹的效果大打折扣。一般椭圆机的踏板与支撑踏板的杆体,其两者间的相对高度恒不改变,因此依其基本结构设计,确实能保有椭圆的移动轨迹;然当踏板与支撑踏板的杆体间加装一平行四连杆组后,当踏板位于其移动轨迹的中段时,其与支撑杆体的相对高度差达到最大,而当踏板位于其移动轨迹的最前或最后端时,其与支撑杆体的相对高度差达到最小,因此,踏板原始的椭圆移动轨迹已然遭到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椭圆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种椭圆机包括一主架体,包括一基座以及立向设置于基座前端的一立架;一导动轮组,通过一枢组组件枢设于基座相异于立架的一端,导动轮组包括有一旋转导动轮以及两分别凸设于旋转导动轮两侧的连接部,两连接部位于旋转导动轮同一直径的两端;二摆杆,成对侧向枢接组设于主架体的立架上,摆杆的顶端形成有握持部,而其底端则设有枢接部,令两摆杆分别以立架的枢点作为旋转支点,互相交替前后摆动;二上连杆的后端分别枢组于旋转导动轮上相对应的连接部,而每一上连杆的前端分别枢接于一相对应的摆杆上;以及二踏板组连杆组,踏板组分别包括一踏板连杆、一装设于踏板连杆上踩踏板以及一连设于踏板连杆的直线运动机构;每一踏板连杆的前端枢接于相对应摆杆底端的枢接部,而其后端则枢接于一直线运动机构。 藉此独特创新设计,使本技术对照现有技术而言,能通过直线运动机构可延长踩踏板椭圆形移动轨迹长轴的长度,进而达沿长椭圆机轨迹步距,以达到大幅提升使用的运动效果、产品实用性以及满足用户多元需求等实用进步性。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最末端摆点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最前端摆点的示意图。 图6-7为本技术直线运动机构的动作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9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10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最末端摆点的示意图。 图11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最前端摆点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3所示,本技术椭圆踏步机的较佳实施例,惟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所述椭圆踏步机包括: 一主架体10,包括一基座11以及立向设置于基座11前端的一立架12,且立架12预定高度位置处的两侧分别水平设有一支臂13 ;本实施例中,立架12顶部能配合装设一供调整并显示椭圆机各细部功能的控制面板14 ; —导动轮组20,通过一枢组组件21枢设于基座11相异于立架12的一端,导动轮组20包括有一旋转导动轮22以及两分别凸设于旋转导动轮22两侧预定位置处的连接部23,两连接部23位于旋转导动轮22同一直径的两端;如图1中所示者为本技术所选用的较佳实施例,依结构的不同空间配置,亦可将导动轮组20装设基座11的前端等适当位置处。 二摆杆30,成对组设于主架体10的立架12所设二支臂13,各摆杆30的顶端形成有握持部31,而其底端则设有枢接部32,各摆杆30的中段位置枢组于一相对应的支臂13,令两摆杆30分别以支臂13作为旋转支点,互相交替前后摆动; 二上连杆40,各上连杆40的后端枢组于旋转导动轮22上相对应的连接部23,而每一上连杆40的前端分别枢接于一相对应的摆杆30上; 二踏板连杆组50,各踏板连杆组50分别包括一踏板连杆52、一装设于踏板连杆52上的踩踏板51以及一连设于踏板连杆52的直线运动机构60 ;其中,每一踏板连杆52的前端枢接于相对应摆杆30底端的枢接部32,而其后端则枢接于一直线运动机构60,且直线运动机构60枢组于相对应连接部23上。 直线运动机构60包括一枢组于旋转导动轮22连接部23的第一连杆61,本技术的第一连杆61为一 T形结构体,而其两端则分别枢接有长度相当的第二连杆62以及一第三连杆63 ;直线运动机构60并包括一呈等腰三角形的第四连杆64,第四连杆64底边的两端分供枢接第二连杆62与第三连杆63的自由端部,而踏板连杆52的后端则枢组于相对应第四连杆64的顶点。 通过上述结构组成设计,兹就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使用作动情形说明如下:如图3至7所示,当上连杆40的后端因连接部23的牵引,而沿着旋转导动轮22作圆周运动时,第四连杆64因第二、三连杆62、63的连动效果,其枢接踏板连杆52后端的端部,会沿一平行于第一连杆61端线的轨迹作往复式直线运动。因此,踏板连杆52连同踩踏板51除沿一椭圆轨迹移动外,通过第四连杆64相对于第一连杆61的直线往复运动,可延伸踩踏板51移动的椭圆形轨迹长轴的长度,进而达到提升踩踏板51步幅的目的。又如图4、6所示,当第四连杆64朝向基座11的后方摆动时,将踏板连杆52连同踩踏板51往后摆动牵引,通过第四连杆64的摆动距离来增加踩踏板51的步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椭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架体,包括一基座以及立向设置于基座前端的一立架;一导动轮组,通过一枢组组件枢设于基座上的适当位置处;导动轮组包括一旋转导动轮以及两分别凸设于旋转导动轮两侧预定位置处的连接部,两连接部位于旋转导动轮同一直径的两端;二摆杆,成对侧向枢接组设于主架体的立架的适当位置处,摆杆的顶端形成有握持部,而其底端则设有枢接部,令两摆杆分别以其与立架的枢点作为旋转支点,互相交替前后摆动;二上连杆,上连杆的后端枢组于旋转导动轮上相对应的连接部,每一上连杆的前端分别枢接于一相对应的摆杆上;以及二踏板组连杆组,踏板组包括一踏板连杆、一装设于踏板连杆上踩踏板以及一连设于踏板连杆的直线运动机构;每一踏板连杆的前端枢接于相对应摆杆底端的枢接部,而其后端则枢接于一直线运动机构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靖媛
申请(专利权)人:孟乔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上海市电信] 2014年12月04日 19:35
    椭圆是平面内到两个固定点两焦点的距离之和是常数(2a>2c)的点的轨迹[1]也可定义为到定点焦点距离和定直线准线间距离之比为一个小于1的常数的点的轨迹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