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对于室内机(100)而言,左前方环形件(70LF)与左前方上下风向调整机构(20LF)的左前方风向调整板(21LF)连接,右前方环形件(80RF)与右前方上下风向调整机构(20RF)的右前方风向调整板(21RF)连接,左前方环形件(70LF)被左前方弹性体(60LF)按压于右前方环形件(80RF),在形成于左前方环形件(70LF)的V字状的左前方嵌合突起(75LF)进入到形成于右前方环形件(80RF)的右前方嵌合切口(85RF)的状态下,左前方风向调整板(21LF)与右前方风向调整板(21RF)一体地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对于室内机(100)而言,左前方环形件(70LF)与左前方上下风向调整机构(20LF)的左前方风向调整板(21LF)连接,右前方环形件(80RF)与右前方上下风向调整机构(20RF)的右前方风向调整板(21RF)连接,左前方环形件(70LF)被左前方弹性体(60LF)按压于右前方环形件(80RF),在形成于左前方环形件(70LF)的V字状的左前方嵌合突起(75LF)进入到形成于右前方环形件(80RF)的右前方嵌合切口(85RF)的状态下,左前方风向调整板(21LF)与右前方风向调整板(21RF)一体地旋转。【专利说明】空调机的室内机
本技术涉及空调机的室内机,特别是涉及具有多个上下风向调整板的空调机的室内机。
技术介绍
设置于室内的壁面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上下风向调整板包括在吹出口沿左右方向排列配置的左侧的上下风向调整板(左侧挡板(flap))和右侧的上下风向调整板(右侧挡板)。 对于左侧的上下风向调整板(左侧挡板)而言,其左侧的安装部与在供吹出口形成的左端板被支承为旋转自如的左侧销嵌合,其中央侧的安装部在固定于供吹出口形成的台座的上方托架被支承为旋转自如。 同样地,对于右侧的上下风向调整板(右侧挡板)而言,其右侧的安装部与在供吹出口形成的右侧端板被支承为旋转自如的右侧销嵌合,其中央侧的安装部在固定于供吹出口形成的台座的上方托架被支承为旋转自如。 并且,左侧销与固定在风路之外(左端板的外侧)的左侧步进马达的输出轴连结,右侧销与固定在风路之外(右端板的外侧)的右侧步进马达的输出轴连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 - 120994号公报(第3?4页、图3) 对于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空调机的室内机而言,由于分别借助独立的左侧步进马达以及右侧步进马达而使左侧挡板以及右侧挡板旋转,因此,左侧挡板以及右侧挡板能够分别以不同的姿势停止(旋转至不同的旋转角度)。 然而,即便在使得左侧挡板以及右侧挡板形成为相同的姿势(设定为同一角度)的情况下,对于左侧步进马达的旋转角度与右侧步进马达的旋转角度而言,例如也有可能因背隙量的偏差而引起微小角度(例如,3°左右)的角度偏差。并且,若引起角度偏差,则会产生如下问题:有可能导致运转时的外观美观性变差,从而给用户带来不快感、不安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完成的,能够获得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能够使左侧挡板以及右侧挡板分别以不同的姿势停止(旋转至不同的旋转角度),并且,即便在左侧步进马达的旋转角度与右侧步进马达的旋转角度之间存在偏差,当使左侧挡板以及右侧挡板以相同的姿势停止(旋转至相同的旋转角度)时,也不会在两者之间引起角度偏差、且能够使得其外观美观性优异。 本技术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特征在于,该空调机的室内机具有:框体,该框体具备吸入口以及吹出口 ;热交换器以及送风风扇,该热交换器以及送风风扇配置于上述框体内;以及多个上下风向调整机构,这些上下风向调整机构配置于所述吹出口、且对由所述送风风扇吹送的空气的吹出方向进行调整,所述上下风向调整机构具备风向调整板以及分别固定于靠近该风向调整板的两端的位置的安装轴,在相邻的一方的所述上下风向调整机构的安装轴连接有形成有嵌合切口的切口环形件,在相邻的另一方的所述上下风向调整机构的安装轴连接有形成有自如地伸入到所述嵌合切口的嵌合突起的突起环形件,所述切口环形件与所述突起环形件在彼此同轴且被支承为旋转自如的状态下被弹性体按压而相互抵靠。 对于本技术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而言,多个上下风向调整机构借助形成有嵌合切口的切口环形件与形成有自如地进入到该嵌合切口的嵌合突起的突起环形件而连结,因此,在嵌合突起进入到嵌合切口的状态下,两者一体地旋转。因此,即便驱动两者旋转的旋转角度(步进马达的旋转角度)存在偏差,由于相邻的风向调整板旋转相同的旋转角度,因此,相邻的风向调整板之间不会产生角度偏差,从而能够获得外观美观性优异的空调机的室内机。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图,且是将整体结构分解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2是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图,且是示出整体的侧视剖视图。 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左右风向调整机构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图2所示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上下风向调整机构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图2所示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左前方上下风向调整机构的左侧端部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图2所示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左前方上下风向调整机构的中央部的立体图。 图7是使构成图2所示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中央支承部的部件分离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8是将构成图2所示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中央支承部的部件的一部分放大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9是将构成图2所示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中央支承部的部件的一部分放大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10是将图2所示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中央支承部放大而示出的剖视图。 图11是说明图2所示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图,且是示出将左前方上下风向调整机构安装于室内机的要领的立体图。 图12是说明图2所示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图,且是示出将左前方上下风向调整机构与右前方上下风向调整机构连结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3是说明图2所示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图,且是示出左右侧的风向调整板的旋转角度之差的侧视图。 图14是说明图2所示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图,且是将左右侧的风向调整板的旋转角度之差放大而示出的侧视图。 图15是说明图2所示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图,且是示出左前方嵌合突起与右前方嵌合切口之间的关系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面外观面板;2:框体;2a:吸入口 ;2b:吹出口 ;2c:壳体;3:接水盘组装体;3a:上表面;3b:下表面;4:电气兀件箱;5:热交换器;6:送风风扇;7:基座;8:过滤器自动清扫单元;20:上下风向调整机构;20LF:左前方上下风向调整机构;20LR:左后方上下风向调整机构;20RF:右前方上下风向调整机构;20RR:右后方上下风向调整机构;21LF --左前方风向调整板;21RF:右前方风向调整板;22LF:左前方靠端部安装臂;23LF:左前方靠端部轴承;24LF:左前方靠端部安装臂;25LF:左前方风向调整板轴承;25RF:右前方风向调整板轴承;26LF:左前方风向调整板引导部;27LF:左前方滑动槽;28LF:左前方滑动板牙;29LF:左前方靠中央安装轴;29RF:右前方靠中央安装轴;30:左右风向调整机构;30L:左侧水平风向调整机构;30R:右侧水平风向调整机构;31L:水平风向调整板;31R:水平风向调整板;32L:水平风向调整连结棒;32R:水平风向调整连结棒;40L:左侧端板;40R:右侧端板;41LF:左前方步进马达;41RF:右前方步进马达;42LF:左前方输出轴;43LF:左前方马达连结部件;44LF:左前方马达连结轴承;45LF:左前方靠端部安装轴;45LR:左后方靠端部安装轴;45RF:右前方靠端部安装轴;45RR:右后方靠端部安装轴;50:中央支承部;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的室内机具有:框体,该框体具备吸入口以及吹出口;热交换器以及送风风扇,该热交换器以及送风风扇配置于所述框体内;以及多个上下风向调整机构,这些上下风向调整机构配置于所述吹出口、且对由所述送风风扇吹送的空气的吹出方向进行调整,所述上下风向调整机构具备风向调整板以及分别固定于靠近该风向调整板的两端的位置的安装轴,在相邻的一方的所述上下风向调整机构的安装轴连接有形成有嵌合切口的切口环形件,在相邻的另一方的所述上下风向调整机构的安装轴连接有形成有自如地伸入到所述嵌合切口的嵌合突起的突起环形件,所述切口环形件与所述突起环形件在彼此同轴且被支承为旋转自如的状态下被弹性体按压而相互抵靠。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田久典,石川正人,铃木章元,木南雅英,横田周平,小柳洋平,石神胜也,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