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化大型溞的方法及水体生态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624082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6 1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两种具有相同发明专利技术构思的驯化大型溞的方法及水体生态修复方法,其中驯化大型溞的方法是通过在培养池中添加有毒物质并通过其特定驯化方法来实现。而所述水体生态修复方法则是采用经过有毒物质驯化后的大型溞,将其投放到富含农药等有毒物质及藻类的水体中,从而净化水体,修复水下生态平衡达到水体生态自我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两种具有相同专利技术构思的,其中驯化大型溞的方法是通过在培养池中添加有毒物质并通过其特定驯化方法来实现。而所述水体生态修复方法则是采用经过有毒物质驯化后的大型溞,将其投放到富含农药等有毒物质及藻类的水体中,从而净化水体,修复水下生态平衡达到水体生态自我净化。【专利说明】驯化大型潘的方法及水体生态修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两种驯化大型潘的方法,还涉及两种水体生态修复方法,尤其是一种富营养水体生态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蓝绿藻之所以爆发,是因为人类的各种生产活动,向河流,湖泊等水体排放氮,磷营养物质,在湖泊生态自净能力遭到破坏的情况下,氮磷等营养物质不断在水体中大量积累,导致单细胞藻类,特别是蓝藻(主要是铜绿微囊藻)泛滥成灾,严重污染水质的结果。蓝藻细胞大多具有很发达的藻胶层,而且外面被一层厚厚的多糖类物质所包围,这些藻胶和多糖类物质几乎不能被任何高等动物的消化酶所分解。因此,蓝藻生物的出现,几乎成了食物链和生物链的盲端。国内外许多环保和生物方面的专家采用高等动物包括鱼类治理蓝藻污染,均未获得理想的结果。 毋庸置疑,向水中加入化学除草剂和藻类絮凝剂可以很快杀死沉淀藻类。化学处理是解决藻类污染最方便的解决办法,但在生态学上,这是最坏的方法,因为化学药品和它们的分解产物会通过生物链最终积累到人体内。重要的是,化学处理并不能消除营养过多这一基本问题,一旦化学药品被分解,稀释,藻类的大量繁殖就会再次发生,需要持续不断的化学处理。 当溶解氧高时,磷酸盐常常结晶形成不溶解的化合态;而当溶解氧偏低时,磷酸盐就会发生大量的溶解。因此,充气增氧的方法可以减少磷酸盐的溶解度而大大抑制藻类繁殖。在生物综合治理的过程中,水体增氧是十分有益的。但是,单一增氧也不能解决水体原来的养分含量过多的问题,营养的长距离再循环导致藻华任然不可避免。 微生物制剂能够改良水体和底质淤泥中的微生物,并进行有机质以及营养元素的良性分解和矿化,使一些营养元素以惰性形式暂时稳定下来,其结果类似于充气增氧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微生物的存在本身就决定于培养环境,并要求有绝对优势的种群,一般微生物治理只能保持15-30天的良好工作状态,一旦条件改变(包括气候,底质,各种水质状态如:溶解氧,酸碱度,温度),这些微生物制剂就得不断添加,否则污染的爆发可能会更加严重。 藻类营养丰富,分解迅速,可制成良好的有机肥料。但打捞藻类所需网目太小,含水量又太高,从商业的观点看,打捞的费用高于有机肥料的价值。 众所周知,水上植物(如水葫芦,水花生,水浮莲,还包括水上蔬菜,水上花卉等)的确能吸收水体中的养分,但它们封锁水面,遮盖阳光,引起部分水下生物和泥底生物,特别是沉水植物的死亡,继而引起泥底中营养盐的大量溶解,它们的弊端远远大于它们带来的好处。 众所周知,现有野外湖泊及污染严重的水体富含农药和有毒蓝藻等有害物质,未经驯化的大型潘在野外污染严重富含有毒物质的水环境中难以生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两种具有相同专利技术构思的驯化大型潘(Daphnia magna Straus)的方法及水体生态修复方法。其相同的专利技术构思是:先将大型潘投放到具有一定浓度的有毒物质的培养池培养一段时间,然后再投放到不具有有毒物质的培养池中休整一段时间;重复上述步骤至少一次,每次培养池的有毒物质浓度在前一次浓度值的逐步增加,直到培养池中投放的有毒物质的达到最大浓度值或高浓度值。所述水体生态修复方法则是采用以上方法驯化后的大型潘,投放到富含农药及藻类的水体中以净化水体。 其中,第一种驯化大型潘的方法及水体生态修复方法如下: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目的是驯化出一种大型潘专门用于修复污染严重、富含农药及蓝绿藻的水域,为了实现该技术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驯化大型潘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将大型潘投放于培养池中,向培养池中添加有毒物质,所述培养池中有毒物质的含量约为其最大浓度值的30%,培养12小时;将大型潘取出,置于未添加所述有毒物质的培养池中,培养I天; 2).将步骤I)培养获得的大型潘投放至添加有所述有毒物质的培养池中,所述培养池中有毒物质含量约为其最大浓度值的40%,培养12小时;将大型潘取出,置于未添加所述有毒物质的培养池中,培养2天; 3).以此类推,将前一步骤培养获得的大型潘,投放于添加有所述有毒物质的培养池中,所述培养池中有毒物质的含量为前一步骤浓度值的基础上增加10%,培养12小时;然后,将大型潘取出,置于未添加所述有毒物质的培养池中,培养的天数为前一步骤的基础上增加I天; 4).当添加有所述有毒物质的培养池中的浓度达到最大浓度值的100%后,将培养所获得的大型潘在添加有所述有毒物质浓度为最大浓度值的的培养池中培养12小时,然后置于未添加所述有毒物质的培养池中培养7天,如此反复培养3次; 其中,所述有毒物质选自:六氯丁二烯、丙烯酰胺、丁基黄原酸、滴滴涕、林丹、环氧七氯、对硫磷、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乐果、敌敌畏、敌百虫、内吸磷、百菌清、甲萘威、溴氰菊酯、阿特拉津、苯并(a)芘、联苯胺或五氯酚; 所述有毒物质对应的最大浓度值如下表所示: 有毒物质^I最大浓度值I有毒物质最大浓度值hg/L)^ bg/L) 六氯丁二烯0.033马拉硫磷T75丙烯酰胺 02752J5 丁基黄原酸0.275敌敌畏T75 滴滴涕 0055敌百虫2J5林丹OH内吸磷L65 环氧七氯 ΟΜ?百菌清0J5 对硫磷 0165甲萘威2J5 甲基对硫磷0.11溴氰菊酯0385 苯并(a)花 L54阿特拉津0165 联苯胺 OMl五氯酷0495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技术目的为修复被污染严重、富含农药及蓝绿藻的水域的水体生态,而且又不会造成水体生态的二次污染,为了实现该技术目的,提供了一种水体生态修复方法,且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毒物质来分别按照上述驯化大型潘的方法驯化大型潘,将经不同有毒物质驯化后获得大型潘混合,并混合培养7周,使其交叉繁殖,以增强大型潘下一代对各种农药毒性的耐药性和适应性;所述有毒物质选自六氯丁二烯、丙烯酰胺、丁基黄原酸、滴滴涕、林丹、环氧七氯、对硫磷、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乐果、敌敌畏、敌百虫、内吸磷、百菌清、甲萘威、溴氰菊酯、阿特拉津、苯并(a)芘、联苯胺、五氯酚; 2)、将步骤I)获得的大型潘投放到被藻类污染的水体中以净化水体。 优选的,在将步骤I)获得的大型潘投放到水体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步骤I)培养获得的大型潘再用微囊藻毒素-LR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步骤再次驯化一次,其中该微囊藻毒素-LR最大浓度值为0.055 μ g/L,经过投喂该毒素进行驯化获得的大型潘,会增强其对蓝藻毒素的抵抗能力,并加强其吞噬蓝藻的能力。 更一进步地,所述水体生态修复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3)在水底种植沉水植物。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沉水植物包括水下森林物种,其中所述水下森林物种包括以下物种中的至少一种:范草(Potamogeton crispus);苦草(Vallisneriaspiralis)、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7jC 车前(Ottelia alismoide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驯化大型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大型溞投放于培养池中,向培养池中添加有毒物质,所述培养池中有毒物质的含量约为其最大浓度值的30%,培养12小时;将大型溞取出,置于未添加所述有毒物质的培养池中,培养1天;2).将步骤1)培养获得的大型溞投放至添加有所述有毒物质的培养池中,所述培养池中有毒物质含量约为其最大浓度值的40%,培养12小时;将大型溞取出,置于未添加所述有毒物质的培养池中,培养2天;3).以此类推,将前一步骤培养获得的大型溞,投放于添加有所述有毒物质的培养池中,所述培养池中有毒物质的含量为前一步骤浓度值的基础上增加10%,培养12小时;然后,将大型溞取出,置于未添加所述有毒物质的培养池中,培养的天数为前一步骤的基础上增加1天;4).当添加有所述有毒物质的培养池中的浓度达到最大浓度值的100%后,将培养所获得的大型溞在添加有所述有毒物质浓度为最大浓度值的的培养池中培养12小时,然后置于未添加所述有毒物质的培养池中培养7天,如此反复培养3次;其中,所述有毒物质选自:六氯丁二烯、丙烯酰胺、丁基黄原酸、滴滴涕、林丹、环氧七氯、对硫磷、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乐果、敌敌畏、敌百虫、内吸磷、百菌清、甲萘威、溴氰菊酯、阿特拉津、苯并a芘、联苯胺或五氯酚;所述有毒物质对应的最大浓度值如下,其单位为μg/L:六氯丁二烯0.033、丙烯酰胺0.275、丁基黄原酸0.275、滴滴涕0.055、林丹0.11、环氧七氯0.011、对硫磷0.165、甲基对硫磷0.11、马拉硫磷2.75、乐果2.75、敌敌畏2.75、敌百虫2.75、内吸磷1.65、百菌清0.55、甲萘威2.75、溴氰菊酯0.385、阿特拉津0.165、苯并a芘1.54、联苯胺0.011和五氯酚0.495。...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宏吕健温洪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天一圆生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