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电路板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路板检测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路板检测设备无法清除进入到机身内的杂质的技术问题。电路板检测设备包括机身主体光学成像系统、输送机构和防尘结构;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垂直于电路板的摄像装置,输送机构包括支托板;防尘结构包括第一进风管和第二进风管、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容置腔体内的气压大于机身主体外部的气压。利用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将空气由第一进风管和第二进风管抽入容置腔体内,并在容置腔体内形成正压,防止了灰尘、水滴和有腐蚀性的气体进入容置腔体内,同时,空气不断地从入板口和出板口向机身主体外部流动,带走了机身主体内的热量,起到冷却作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适用于电路板检测
,提供了一种电路板检测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路板检测设备无法清除进入到机身内的杂质的技术问题。电路板检测设备包括机身主体光学成像系统、输送机构和防尘结构;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垂直于电路板的摄像装置,输送机构包括支托板;防尘结构包括第一进风管和第二进风管、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容置腔体内的气压大于机身主体外部的气压。利用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将空气由第一进风管和第二进风管抽入容置腔体内,并在容置腔体内形成正压,防止了灰尘、水滴和有腐蚀性的气体进入容置腔体内,同时,空气不断地从入板口和出板口向机身主体外部流动,带走了机身主体内的热量,起到冷却作用。【专利说明】电路板检测设备
本技术属于电路板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电路板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路板检测设备,其内设置有用于对电路板进行图像采集的光学成像系统,在长期使用之后,空气中的灰尘、水滴等杂质无可避免的会进入到该电路板检测设备的机身内部,而这些杂质在其自身重力或静电吸附作用下容易附着到光学成像系统上,清理较为不便,并且会对成像质量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板检测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路板检测设备无法清除进入到机身内的杂质的技术问题。 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路板检测设备,包括具有容置腔体的机身主体、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体内的光学成像系统、连接于所述机身主体以用于传输电路板的输送机构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机身主体上的防尘结构;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机身主体上并垂直于所述电路板的摄像装置,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与安装于所述机身主体上并位于所述摄像装置的信息采集区域的支托板,所述机身主体设有位于所述支托板两相对侧以供所述电路板进出的入板口和出板口 ;所述防尘结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机身主体上的第一进风管和第二进风管、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进风管的进风口处的第一风扇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进风管的进风口的第二风扇,所述第一进风管的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摄像装置的正上方,所述第二进风管的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摄像装置的下方;所述第一进风管和所述第二进风管与所述入板口和所述出板口之间形成气流通路,所述容置腔体内的气压大于所述机身主体外部的气压。 进一步地,所述防尘结构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管之所述进风口处的第一过滤器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进风管之所述进风口处的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一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器与所述机身主体之间,所述第二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二过滤器与所述机身主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防尘结构还包括连通所述第一进风管和所述第二进风管的三通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托板相对两侧的第一光学成像系统和第二光学成像系统,所述第一光学成像系统包括与所述电路板垂直设置的第一摄像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机身主体上并用于固定安装所述第一摄像装置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光学成像系统包括与所述电路板垂直设置的第二摄像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机身主体上并用于固定安装所述第二摄像装置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罩设于所述第二摄像装置并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密封连接的防尘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机身主体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支托板之间的第一光源组件,所述第二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机身主体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支托板之间的第二光源组件,所述第一光源组件位于所述支托板与所述第一摄像装置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摄像装置正对,所述第二光源组件位于所述支托板与所述第二摄像装置之间并与所述第二摄像装置正对。 进一步地,第一光源组件包括第一光源以及第一光路盒,所述第二光源组件包括第二光源以及第二光路盒;所述第一光路盒所述第二光路盒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托板的两侦牝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一摄像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光路盒两侧,所述第二光源和所述第二摄像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光路盒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源组件还包括第一遮光板,所述第二光源组件还包括第二遮光板,所述第一遮光板设置于第一光路盒与支托板之间,所述第二遮光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光路盒与所述支托板之间,所述第一遮光板的安装方向与所述第一摄像装置的排布方向一致,所述第二遮光板的安装方向与所述第二摄像装置的排布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机身主体内且分别靠近所述入板口和所述出板口的第一辘辊组件和第二辘辊组件,所述支托板位于所述第一辘辊组件和所述第二辘辊组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机构包括驱动所述电路板从所述入板口移动至所述出板口的驱动件、绕设于所述驱动件、所述第一辘辊组件和所述第二辘辊组件之间的主传动带。 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利用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将空气由第一进风管和第二进风管抽入容置腔体内,由于该机身主体的容置腔体为一相对密闭的孔径,使得通过第一进风管和第二进风管进入所述容置腔体内的空气以及由所述入板口和所述出板口排出的空气在所述容置腔体内形成正压,即容置腔体内空气压力远大于机身主体外部的压力,这样,可以防止灰尘、水滴和有腐蚀性的气体进入所述容置腔体内,对机身主体内的各部件起到有效保护作用,能够延长摄像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摄像装置的工作精密度。同时,由于容置腔体内的空气压力高,空气不断地从入板口和出板口向机身主体外部流动,带走了机身主体内的热量,起到冷却作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检测设备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I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检测设备的结构图; 图4是图3中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第一光学成像系统和第二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图; 图6是图3中传输机构的结构图; 图7是图6中传输机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请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检测设备包括具有容置腔体10的机身主体1、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体10内的光学成像系统2、连接于所述机身主体I以用于传输电路板100的输送机构5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机身主体I上的防尘结构7 ;所述光学成像系统2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机身主体I上并垂直于所述电路板100的摄像装置20,所述输送机构5包括与安装于所述机身主体I上并位于所述摄像装置20的信息采集区域的支托板528,所述机身主体I设有位于所述支托板528两相对侧以供所述电路板100进出的入板口 11和出板口 12 ;所述防尘结构7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机身主体I上的第一进风管70和第二进风管71、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进风管70的进风口处的第一风扇72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进风管71的进风口的第二风扇73,所述第一进风管70的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摄像装置20的正上方,所述第二进风管71的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摄像装置20的下方;所述第一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路板检测设备,包括具有容置腔体的机身主体、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体内的光学成像系统、连接于所述机身主体以用于传输电路板的输送机构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机身主体上的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机身主体上并垂直于所述电路板的摄像装置,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与安装于所述机身主体上并位于所述摄像装置的信息采集区域的支托板,所述机身主体设有位于所述支托板两相对侧以供所述电路板进出的入板口和出板口;所述防尘结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机身主体上的第一进风管和第二进风管、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进风管的进风口处的第一风扇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进风管的进风口的第二风扇,所述第一进风管的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摄像装置的正上方,所述第二进风管的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摄像装置的下方;所述第一进风管和所述第二进风管与所述入板口和所述出板口之间形成气流通路,所述容置腔体内的气压大于所述机身主体外部的气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其乐,
申请(专利权)人:奥蒂玛光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