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注塑模具取料头机械手,包括机械手夹子本体,机械手夹子本体配设有旋转驱动装置,旋转驱动装置的转动轴线与机械手夹子本体的延伸方向相同。如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突破传统取料头机械手的构造形式,当注塑模具开模后,料头形成于两半模之间,且两端均处于两半模的流道孔内,机械手夹子本体夹住料头后,旋转驱动装置驱动机械手夹子本体旋转一定角度,机械手夹子本体即将料头弯转一定角度,将料头从一个半模的流道孔内拉出,然后前移一定距离,将料头从另一半模的流道孔内拉出,即实现整个料头与注塑模具的脱离,然后将料头整个取出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取出料头效率高,机械化程度高,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注塑模具取料头机械手,包括机械手夹子本体,机械手夹子本体配设有旋转驱动装置,旋转驱动装置的转动轴线与机械手夹子本体的延伸方向相同。如此,本技术突破传统取料头机械手的构造形式,当注塑模具开模后,料头形成于两半模之间,且两端均处于两半模的流道孔内,机械手夹子本体夹住料头后,旋转驱动装置驱动机械手夹子本体旋转一定角度,机械手夹子本体即将料头弯转一定角度,将料头从一个半模的流道孔内拉出,然后前移一定距离,将料头从另一半模的流道孔内拉出,即实现整个料头与注塑模具的脱离,然后将料头整个取出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取出料头效率高,机械化程度高,实用性强。【专利说明】 一种新型注塑模具取料头机械手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的取料头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取料头效率高的新型注塑模具取料头机械手。
技术介绍
在注塑模具中,当开模后,两半模之间会形成料头,且料头的两端均处于两半模的流道孔内,需要将料头从注塑模具中取出。传统的取料头办法是手工取出,但是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存在人身安全隐患。所以市场上出现了取料头机械手,如中国技术专利CN200920274876.X公开一种用于卧式注塑机的机械手,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横梁、通过横梁滑块设置在横梁导轨上的引拔梁和气路箱、通过主臂滑块设置在引拔梁导轨上的主臂和主臂驱动气缸、通过副臂滑块设置在引拔梁导轨上的副臂和副臂驱动气缸所述气路箱包括横梁电机、主臂引拨气缸以及副臂引拨气缸,所述横梁电机可驱动引拔梁沿横梁导轨运动,所述主臂引拨气缸可驱动主臂沿引拔梁导轨运动,所述副臂引拨气缸可驱动副臂沿引拔梁导轨运动;所述主臂下端设置有抱取组件,所述副臂下端设置有夹具组件;所述主臂驱动气缸可驱动主臂上下运动,所述副臂驱动气缸可驱动副臂上下运动。所述夹具组件包括基板、气缸、中间块、两个连杆以及两个夹头,所述气缸固定在基板内,所述气缸的缸杆与中间块的一端相连,所述中间块的另一端与两个连杆的一端通过连接销同时铰接,所述两个夹头的中部分别通过两个旋转轴铰接在基板上,所述两个夹头的内端分别与相应的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但是由于料头形成于两半模之间,两端均处于两半模的流道孔内,且两半模之间的空间有限,该技术只通过夹紧料头并拉拽的方式取出料头的效率非常低,并且还会出现料头无法取出的情况,实用性差。 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取出料头效率高,稳定性强,机械化程度高,安全可靠,实用性强的新型注塑模具取料头机械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注塑模具取料头机械手,包括机械手夹子本体,所述机械手夹子本体配设有旋转驱动装置,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转动轴线与所述机械手夹子本体的延伸方向相同。 上述旋转驱动装置为旋转气缸。 上述旋转气缸包括活塞杆与上述机械手夹子本体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气缸,和轴线与所述机械手夹子本体的延伸方向相同的齿轮;所述活塞杆连接有同方向的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匹配啮合;所述齿轮与所述机械手夹子本体驱动连接。 上述旋转气缸包括两个上述气缸,两所述气缸以上述齿轮的轴线为中心线呈中心对称设置。 上述旋转气缸包括两个扣合在一起的壳体,上述齿轮配设有转轴,所述转轴支设于两所述壳体之间,且两端分别与两所述壳体枢接在一起;两上述气缸嵌设于两所述壳体之间。 上述转轴通过连接板与上述机械手夹子本体的尾端连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转轴垂直,且形成有与所述转轴的端头匹配卡扣在一起的卡孔。 上述连接板通过螺栓与上述机械手夹子本体连接,并形成有多个供螺栓穿过的通孔。 上述旋转驱动装置的转角范围为0-9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新型注塑模具取料头机械手,突破传统取料头机械手的构造形式,旋转驱动装置可驱动机械手夹子本体旋转,当注塑模具开模后,料头形成于两半模之间,且两端均处于两半模的流道孔内,机械手夹子本体夹住料头后,旋转驱动装置驱动机械手夹子本体旋转一定角度,机械手夹子本体即将料头弯转一定角度,将料头从一个半模的流道孔内拉出,然后前移一定距离,将料头从另一半模的流道孔内拉出,即实现整个料头与注塑模具的脱离,然后将料头整个取出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新型注塑模具取料头机械手,其结构简单合理,取出料头效率高,稳定性强,机械化程度高,安全可靠,实用性强。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旋转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旋转驱动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机械手夹子本体 2-旋转驱动装置 21-气缸22-齿轮23-齿条 24-壳体25-转轴 26-连接板261-卡孔 26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注塑模具取料头机械手,如图1-3所示,包括机械手夹子本体I。 机械手夹子本体I配设有旋转驱动装置2,旋转驱动装置2的转动轴线与机械手夹子本体I的延伸方向相同。如此,旋转驱动装置2可驱动机械手夹子本体I旋转,当注塑模具开模后,料头形成于两半模之间,且料头的两端均处于两半模的流道孔内,机械手夹子本体I夹住料头后,旋转驱动装置2驱动机械手夹子本体I旋转一定角度,机械手夹子本体I即将料头弯转一定角度,将料头从一个半模的流道孔内拉出,然后前移一定距离,将料头从另一半模的流道孔内拉出,即实现整个料头与注塑模具的脱离,然后将料头整个取出即可。 优选地,旋转驱动装置2为旋转气缸。 为了具体实现旋转驱动装置2,优选地,旋转气缸形式的旋转驱动装置2包括活塞杆与机械手夹子本体I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气缸21,和轴线与机械手夹子本体I的延伸方向相同的齿轮22 ;所述活塞杆连接有同方向的齿条23,齿条23与齿轮22匹配啮合;齿轮22与机械手夹子本体I驱动连接。气缸21通过活塞杆驱动齿条23进退,齿条23带动齿轮22转动,进而齿轮22驱动机械手夹子本体I转动,使机械手夹子本体I将料头弯转。 优选地,旋转气缸形式的旋转驱动装置2包括两个气缸21,两气缸21以齿轮22的轴线为中心线呈中心对称设置。此结构可使旋转驱动装置2的转动及对机械手夹子本体I的驱动更加均衡平稳。 为了使结构更加完整,优选地,旋转气缸形式的旋转驱动装置2包括两个扣合在一起的壳体24,齿轮22配设有转轴25,转轴25支设于两壳体24之间,且两端分别与两壳体24枢接在一起;两气缸21嵌设于两壳体24之间。如此,壳体24可作为旋转驱动装置2转动的承载装置,并可对内部结构进行有效的保护。 优选地,转轴25通过连接板26与机械手夹子本体I的尾端连接;连接板26与转轴25垂直,且形成有与转轴25的端头匹配卡扣在一起的卡孔261。当旋转驱动装置2驱动转轴25转动后,转轴25通过卡孔261带动连接板26转动,进而带动机械手夹子本体I转动。 优选地,连接板26通过螺栓与机械手夹子本体I连接,并形成有多个供螺栓穿过的通孔262。 优选地,旋转驱动装置2的转角范围为0-90°。如此,旋转驱动装置2可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注塑模具取料头机械手,包括机械手夹子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夹子本体配设有旋转驱动装置,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转动轴线与所述机械手夹子本体的延伸方向相同;上述旋转驱动装置为旋转气缸;上述旋转气缸包括活塞杆与上述机械手夹子本体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气缸,和轴线与所述机械手夹子本体的延伸方向相同的齿轮;所述活塞杆连接有同方向的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匹配啮合;所述齿轮与所述机械手夹子本体驱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榆,沈加明,吴永生,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石狮市通达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