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13093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5 2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轮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轮胎,由胎冠、胎肩、胎侧和三角胶组成,胎侧位于胎冠的两侧,三角胶位于胎侧的底端,胎冠内还设有尼龙带束层、钢丝层、帘线层和气密层,尼龙带束层位于胎冠的内侧,钢丝层位于尼龙带束层的内侧,帘线层位于钢丝层的内侧,气密层位于帘线层的内侧,尼龙带束层、钢丝层、帘线层和气密层通过橡胶浇注固定,胎肩内还设有肩垫胶层,肩垫胶层位于胎肩的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新型轮胎耐久性能优越,刚性强,径向弹性大,缓冲性能好,负荷能力大,韧性优越,气密性优良,耐磨强度高,并具有抗湿滑、低滚动阻力、耐热氧老化、耐磨和低生热等诸多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轮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轮胎,由胎冠、胎肩、胎侧和三角胶组成,胎侧位于胎冠的两侧,三角胶位于胎侧的底端,胎冠内还设有尼龙带束层、钢丝层、帘线层和气密层,尼龙带束层位于胎冠的内侧,钢丝层位于尼龙带束层的内侧,帘线层位于钢丝层的内侧,气密层位于帘线层的内侧,尼龙带束层、钢丝层、帘线层和气密层通过橡胶浇注固定,胎肩内还设有肩垫胶层,肩垫胶层位于胎肩的内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新型轮胎耐久性能优越,刚性强,径向弹性大,缓冲性能好,负荷能力大,韧性优越,气密性优良,耐磨强度高,并具有抗湿滑、低滚动阻力、耐热氧老化、耐磨和低生热等诸多优点。【专利说明】新型轮胎
本技术涉及轮胎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轮胎。
技术介绍
轮胎是指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它通常安装在金属轮毂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间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传统的轮胎通常由外胎、内胎、垫带三部分组成,虽然能够实现车辆的正常行驶,但无论从车辆的安全性还是轮胎的可靠性来讲都需要对轮胎的性能进行进一步提升。为解决上述问题,特研发出一种新型轮胎,该种轮胎可有效提升轮胎各项性能,为车辆提供强劲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轮胎。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轮胎,由胎冠、胎肩、胎侧和三角胶组成,所述胎侧位于胎冠的两侧,所述胎侧与胎冠通过胎肩固定连接,所述三角胶位于胎侧的底端,所述三角胶与胎侧为一体浇注成型,所述胎冠内还设有尼龙带束层、钢丝层、帘线层和气密层,所述尼龙带束层位于胎冠的内侧,所述钢丝层位于尼龙带束层的内侧,所述帘线层位于钢丝层的内侧,所述气密层位于帘线层的内侧,所述尼龙带束层、钢丝层、帘线层和气密层通过橡胶浇注固定,所述胎肩内还设有肩垫胶层,所述肩垫胶层位于胎肩的内侧,所述肩垫胶层分别与胎冠与胎侧固定连接,所述三角胶内部为中空,所述三角胶的内腔中还设有胎圈钢丝,所述胎圈钢丝与三角胶为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尼龙带束层为两层,任意所述尼龙带束层的材料为无接头带束层,任意所述尼龙带束层与胎冠的中心线呈15-22度的夹角排列,所述尼龙带束层两层为交叉排列。 进一步,所述钢丝层为两层,所述钢丝层两层为交叉排列,任意所述尼龙带束层与胎冠的中心线呈55-65度的夹角排列。 进一步,所述帘线层的两端分别勾包在胎圈钢丝上呈中心放射状径向排列。 再进一步,所述肩垫胶层位于尼龙带束层与钢丝层之间,所述肩垫胶层的材料为低生热SSBR橡胶。 再进一步,所述胎圈钢丝为单股钢丝绕制成多股复合的环状钢丝圈。 再进一步,所述胎冠的材料为钕系BR胶料。 再进一步,所述胎冠还设有胎纹,所述胎纹位于胎冠的顶部。 再进一步,所述胎冠还设有沟槽,所述沟槽位于胎冠的顶部。 再进一步,所述胎冠还设有侧沟,所述侧沟位于胎冠两侧的顶端。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新型轮胎耐久性能优越,可有效防止刺穿,轮胎刚性强,径向弹性大,缓冲性能好,负荷能力大,韧性优越,气密性优良,耐磨强度高,并具有抗湿滑、低滚动阻力、耐热氧老化、耐磨和低生热等诸多优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 其中:1、胎冠 2、胎肩 3、三角胶 4、胎纹 5、沟槽 6、侧沟 7、尼龙带束层 8、钢丝层 9、帘线层 10、肩垫胶层 11、胎圈钢丝12、胎侧 13、气密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简要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轮胎,其特征在于:由胎冠1、胎肩2、胎侧12和三角胶3组成,所述胎侧12位于胎冠I的两侧,所述胎侧12与胎冠I通过胎肩2固定连接,所述三角胶3位于胎侧12的底端,所述三角胶3与胎侧12为一体浇注成型, 所述胎冠I内还设有尼龙带束层7、钢丝层8、帘线层9和气密层13,所述尼龙带束层7位于胎冠I的内侧,所述钢丝层8位于尼龙带束层7的内侧,所述帘线层9位于钢丝层8的内侧,所述气密层13位于帘线层9的内侧,所述尼龙带束层7、钢丝层8、帘线层9和气密层13通过橡胶浇注固定,所述尼龙带束层7可有效提升轮胎耐久性能,防止刺穿,行驶时变形小,可降低油耗3%?8%,所述钢丝层8强度高而且不易拉伸,作为轮胎骨架对轮胎起到支撑作用有效提升轮胎刚性,所述帘线层9径向弹性大,缓冲性能好,负荷能力较大,有效提升轮胎韧性,所述气密层13可使有效提高轮胎气密性, 所述胎肩2内还设有肩垫胶层10,所述肩垫胶层10位于胎肩2的内侧,所述肩垫胶层10分别与胎冠I与胎侧12固定连接,所述肩垫胶层10可有效提升胎冠I与胎侧12的连接性能,提升胎侧12耐磨强度, 所述三角胶3内部为中空,所述三角胶3的内腔中还设有胎圈钢丝11,所述胎圈钢丝11与三角胶3为固定连接。 所述肩垫胶层10位于尼龙带束层7与钢丝层8之间,可使胎冠I与胎侧12的连接效果更好,所述肩垫胶层10的材料为低生热SSBR橡胶,通过该种设计可有效提高轮胎机械性能,具有抗湿滑、低滚动阻力、耐热氧老化、耐磨和低生热等诸多优点。 所述尼龙带束层7为两层,任意所述尼龙带束层7的材料为无接头带束层,可进一步提升轮胎耐久性能及防止刺穿效果。任意所述尼龙带束层7与胎冠I的中心线呈15-22度的夹角排列,所述尼龙带束层7两层为交叉排列,通过该排列方法有效提升轮胎机械性能,并对轮胎的内层起到有效保护,增加轮胎使用寿命。 所述钢丝层8为两层,所述钢丝层8两层为交叉排列,任意所述尼龙带束层7与胎冠I的中心线呈55-65度的夹角排列,通过该种钢丝层8的铺设方法可有效增大尼龙带束层7和帘线层9之间的接触点,减小尼龙带束层7和帘线层9之间的剪切力。 所述帘线层9的两端分别勾包在胎圈钢丝11上呈中心放射状径向排列,通过该种设计来组成轮胎胎腔,形成轮胎基本轮廓,可避免轮胎变形,其内部可直接用来放置内胎或直接充入高压气体。 所述胎圈钢丝11为单股钢丝绕制成多股复合的环状钢丝圈,用来保证轮胎和轮毂间的定位和安装。 所述胎冠I的材料为钕系BR胶料,通过测试该种胶料制作的胎冠综合物理性能最好,表现为弹性和耐磨性能好,压缩生热低,300%定伸应力和撕裂强度高。 所述胎冠I还设有胎纹4,所述胎纹4位于胎冠I的顶部,有效增加轮胎胎面摩擦力。 所述胎冠I还设有沟槽5,所述沟槽5位于胎冠I的顶部,所述沟槽5可增大轮胎接触面积,提升附着性能,减小胎面滑移,降低对地面的单位压力,减少滚动阻力,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胎冠I还设有侧沟6,所述侧沟6位于胎冠I两侧的顶端,所述侧沟6可有效增大胎侧的接触面积,提升附着性能,减小胎侧滑移,提高胎侧的使用寿命。 工作方式:本新型轮胎可通过轮胎根部的三角胶3与金属轮毂实现定位并进行固定,通过尼龙带束层7、钢丝层8、帘线层9和气密层13的设计有效提升了轮胎的各项性能,通过胎纹4、沟槽5和侧沟6的设计保证了轮胎与地面接触的稳定性及行驶过程中的可靠性、安全性。 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轮胎,其特征在于:由胎冠、胎肩、胎侧和三角胶组成,所述胎侧位于胎冠的两侧,所述胎侧与胎冠通过胎肩固定连接,所述三角胶位于胎侧的底端,所述三角胶与胎侧为一体浇注成型,所述胎冠内还设有尼龙带束层、钢丝层、帘线层和气密层,所述尼龙带束层位于胎冠的内侧,所述钢丝层位于尼龙带束层的内侧,所述帘线层位于钢丝层的内侧,所述气密层位于帘线层的内侧,所述尼龙带束层、钢丝层、帘线层和气密层通过橡胶浇注固定,所述胎肩内还设有肩垫胶层,所述肩垫胶层位于胎肩的内侧,所述肩垫胶层分别与胎冠与胎侧固定连接,所述三角胶内部为中空,所述三角胶的内腔中还设有胎圈钢丝,所述胎圈钢丝与三角胶为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郏玉茂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金茂天马布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