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12920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5 2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儿推车。它包括具有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的车架,所述车架包括:推把杆;前支杆,其上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推把杆的下端;前连杆,其前部可转动地连接于前支杆的下端;后连杆,其前部可滑动地连接于前连杆、后端设置有后轮组件;后支撑杆,其上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前支杆的上部、下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后连杆的前部;坐杆,其设置于后支撑杆上,后支撑杆可相对坐杆转动;展开位置时,推把杆与前支杆相对展开,前连杆的前端与后连杆的前端相远离,前支杆、后支撑杆、前连杆及后连杆的前部基本构成一个三角形;折叠位置时,推把杆、前支杆、后支撑杆、坐杆及前连杆相靠拢,前连杆的前端与后连杆的前端相靠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儿推车。它包括具有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的车架,所述车架包括:推把杆;前支杆,其上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推把杆的下端;前连杆,其前部可转动地连接于前支杆的下端;后连杆,其前部可滑动地连接于前连杆、后端设置有后轮组件;后支撑杆,其上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前支杆的上部、下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后连杆的前部;坐杆,其设置于后支撑杆上,后支撑杆可相对坐杆转动;展开位置时,推把杆与前支杆相对展开,前连杆的前端与后连杆的前端相远离,前支杆、后支撑杆、前连杆及后连杆的前部基本构成一个三角形;折叠位置时,推把杆、前支杆、后支撑杆、坐杆及前连杆相靠拢,前连杆的前端与后连杆的前端相靠近。【专利说明】婴儿推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推车,特别是一种可折叠的婴儿推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婴儿推车一般包括具有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的车架、设置于所述车架底前部的前轮组件、设置于所述车架底后部的后轮组件、将所述车架锁定于展开位置下的车架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车架上的座兜。现有的婴儿推车的车架种类繁多,车架的杆件的数目不同、各杆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连接位置不同,从而折叠原理与折叠方式各不相同。而折叠方便、折叠后体积小则是婴儿推车设计者追求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婴儿推车,其折叠方便,折叠后的车架紧凑、体积小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婴儿推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的车架、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底前部和底后部的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所述车架包括: 推把杆; 前支杆,其上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推把杆的下端; 前连杆,其前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支杆的下端; 后连杆,其前部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前连杆、后端设置有所述后轮组件,所述后连杆可沿所述前连杆的轴向相对前连杆滑动; 后支撑杆,其上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支杆的上部或所述推把杆的下端、下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后连杆的前部; 坐杆,其设置于所述后支撑杆上,所述后支撑杆可相对所述坐杆转动; 当所述车架在展开位置时,所述推把杆与所述前支杆相对展开,所述前连杆的前端与所述后连杆的前端相远离,所述前支杆、后支撑杆、前连杆及后连杆的前部基本构成一个三角形;当所述车架在折叠位置时,所述推把杆、前支杆、后支撑杆、坐杆及前连杆相靠拢,所述前连杆的前端与后连杆的前端相靠近。 优选地,所述车架还包括后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推把杆下部的侧扶手杆、上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侧扶手杆前端的托盘连杆,所述托盘连杆的下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支杆的上端和下端之间,所述坐杆的前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托盘连杆的上端和下端之间,当所述车架在折叠位置时,所述侧扶手杆和托盘连杆相向靠拢,所述托盘连杆和坐杆相对展开。 优选地,所述推把杆包括上推把杆和下推把杆,所述上推把杆可沿下推把杆的轴向相对下推把杆滑动,所述前支杆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下推把杆的下端。 更优选地,所述下推把杆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上推板杆上,所述上推把杆的轴向和下推把杆的轴向相平行。 优选地,所述后连杆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前连杆上,所述前连杆的轴向和后连杆的轴向相平行。 优选地,所述后支撑杆的上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支杆的上端。 优选地,所述前轮组件设置于所述前连杆的前端。 优选地,所述前连杆的前端具有向上延伸的延伸段,所述前支杆的下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延伸段。 更优选地,所述侧扶手杆、托盘连杆、前支杆及推把杆构成第一个四连杆机构,所述托盘连杆、前支杆、后支撑杆及坐杆构成第二个四连杆机构,所述前支杆、前连杆、后连杆及后支撑杆构成第三个四连杆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推车折叠时,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个四连杆机构依次折叠。 本技术采用以上结构,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向前转动推把杆,前支杆和后支撑杆向后转动向后连杆靠拢,后连杆随之向前滑动使得后连杆的前部与前连杆的前部相靠近,折叠方便轻松,而且折叠后的车架紧凑、体积小巧,方便携带。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车架在展开位置的侧视图; 图2为本技术的车架在展开位置时的立体图; 图3为本技术的车架在折叠过程中的侧视图; 图4为本技术的车架在折叠过程中的立体图; 图5为本技术的车架在折叠位置的侧视图; 图6为本技术的车架在折叠位置的立体图。 其中,1、上推把杆;2、下推把杆;3、前支杆;4、前连杆;41、延伸段;5、后连杆;6、后支撑杆;7、坐杆;8、侧扶手杆;9、托盘连杆; 20、前轮组件;30、后轮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结合图1至图6所示,一种婴儿推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的车架、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底前部和底后部的前轮组件20和后轮组件30,车架上设置供婴儿乘坐的座兜或睡篮等。以下叙述中提及的上和下、前和后分别是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和使用人员对婴儿推车的惯常惯常角度定义的,分别对应于图1中纸面的上和下、左和右。 结合图1所示,所述车架包括:推把杆,所述推把杆包括上推把杆I和下推把杆2,所述上推把杆I可沿下推把杆2的轴向相对下推把杆2滑动;前支杆3,其上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推把杆的下端,具体地,所述前支杆3的上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下推把杆2的下端,所述下推把杆2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上推板杆上,所述上推把杆I的轴向和下推把杆2的轴向相平行;前连杆4,其前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支杆3的下端,所述前轮组件20设置于所述前连杆4的前端;后连杆5,其前部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前连杆4、后端设置有所述后轮组件30,所述后连杆5可沿所述前连杆4的轴向相对前连杆4滑动,具体地,所述后连杆5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前连杆4上,所述前连杆4的轴向和后连杆5的轴向相平行;后支撑杆6,其上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支杆3的上部或所述推把杆的下端、下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后连杆5的前部,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所述后支撑杆6的上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支杆3的上端;坐杆7,其设置于所述后支撑杆6上用于安装座兜,所述后支撑杆6可相对所述坐杆7转动。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当所述车架在展开位置时,所述推把杆与所述前支杆3相对展开,所述前连杆4的前端与所述后连杆5的前端相远离,所述前支杆3、后支撑杆6、前连杆4及后连杆5的前部基本构成一个三角形;结合图5和图6所示,当所述车架在折叠位置时,所述推把杆、前支杆3、后支撑杆6、坐杆7及前连杆4相靠拢,所述前连杆4的前端与后连杆5的前端相靠近。 所述车架还包括后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下推把杆2下部的侧扶手杆8、上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侧扶手杆8前端的托盘连杆9,所述托盘连杆9的下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支杆3的上端和下端之间,所述坐杆7的前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托盘连杆9的上端和下端之间,当所述车架在折叠位置时,所述侧扶手杆8和托盘连杆9相向靠拢,所述托盘连杆9和坐杆7相对展开。 以上提及的上推把杆1、下推把杆2、前支杆3、前连杆4、后连杆5、后支撑杆6、侧扶手杆8、托盘连杆9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推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和折叠位置的车架、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底前部和底后部的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推把杆;前支杆,其上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推把杆的下端;前连杆,其前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支杆的下端;后连杆,其前部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前连杆、后端设置有所述后轮组件,所述后连杆可沿所述前连杆的轴向相对前连杆滑动;后支撑杆,其上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支杆的上部或所述推把杆的下端、下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后连杆的前部;坐杆,其设置于所述后支撑杆上,所述后支撑杆可相对所述坐杆转动;当所述车架在展开位置时,所述推把杆与所述前支杆相对展开,所述前连杆的前端与所述后连杆的前端相远离,所述前支杆、后支撑杆、前连杆及后连杆的前部基本构成一个三角形;当所述车架在折叠位置时,所述推把杆、前支杆、后支撑杆、坐杆及前连杆相靠拢,所述前连杆的前端与后连杆的前端相靠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仨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