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芷丹专利>正文

多功能救生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12843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5 2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功能救生圈。所述多功能救生圈为三层圆环体结构,所述多功能救生圈的外表面涂有荧光物料,所述多功能救生圈由上往下依次包括第一气室层、加热层以及第二气室层。所述第一气室层内设储物腔体,所述第一气室层的上表面设有所述储物腔体的可封闭开口,所述第一气室层的侧表面设有第一充气孔。所述加热层通过液体进行填充,且内置有对所述液体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所述第二气室层的内壁置有GPS定位装置,所述第二气室层的侧表面设有第二充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用户提供一种功能多样、可大大地提高获救机会的多功能救生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多功能救生圈。所述多功能救生圈为三层圆环体结构,所述多功能救生圈的外表面涂有荧光物料,所述多功能救生圈由上往下依次包括第一气室层、加热层以及第二气室层。所述第一气室层内设储物腔体,所述第一气室层的上表面设有所述储物腔体的可封闭开口,所述第一气室层的侧表面设有第一充气孔。所述加热层通过液体进行填充,且内置有对所述液体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所述第二气室层的内壁置有GPS定位装置,所述第二气室层的侧表面设有第二充气孔。本技术为用户提供一种功能多样、可大大地提高获救机会的多功能救生圈。【专利说明】多功能救生圈
本技术涉及一种救生圈,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救生圈。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救生圈,不管其形状如何,一般采用单气室设计,通过气室填充满气体使其具有飘浮的功能,以延长得遇险人员在海水中漂浮的时间,使得遇险人员可以漂浮到岸边或者等来救援人员的救援,这样一来,若救生圈某一点产生微孔漏气,救生圈便可能会丧失救生能力,使得遇险人员发生危险。 另外,相对于茫茫无边的江海,遇险人员往往显得十分渺小,而现有的救生圈又往往只有漂浮功能而无其它功能,这就使得搜救人员难以发现遇险人员,尤其是漆黑的夜晚,更是大大增加了搜救的难度,进而使遇险人员错过被发现而获救的机会,而且,长期漂浮在水中,遇险人员身体的热量很容易大量流失,再加上使用救生圈的时候无法携带食物和饮用水,遇险人员在长期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处于又冷又饿又渴的状态,很容易导致体力急速下降,进而大大地降低了获救的机会。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这些技术问题,本技术为用户提供一种功能多样、可大大地提高获救机会的多功能救生圈。 一种多功能救生圈,所述多功能救生圈为三层圆环体结构,所述多功能救生圈的外表面涂有荧光物料,所述多功能救生圈由上往下依次包括第一气室层、加热层以及第二气室层;所述第一气室层内设储物腔体,所述第一气室层的上表面设有所述储物腔体的可封闭开口,所述第一气室层的侧表面设有第一充气孔;所述加热层通过液体进行填充,且内置有对所述液体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所述第二气室层的内壁置有GPS定位装置,所述第二气室层的侧表面设有第二充气孔。 作为上述多功能救生圈的改进,所述可封闭开口为拉链结构。 作为上述多功能救生圈的改进,所述多功能救生圈的外围分别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半圆环及两个绳环,每一所述绳环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两个半圆环上。 作为上述多功能救生圈的改进,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蓄电池模块、温控开关及电热导丝,所述电热导丝通过所述温控开关与所述蓄电池模块电性相连。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多功能救生圈为三层圆环体结构,包括第一气室层、加热层以及第二气室层。由于所述多功能救生圈采用了双气室层的设计,这样一来,即使所述多功能救生圈某一点产生微孔漏气,所述多功能救生圈也不会丧失救生能力。另外,所述第二气室层内壁置有GPS定位装置,可使得搜救人员可迅速获知遇险人员所在的位置,而所述多功能救生圈的外表面涂有荧光物料,使得即使在漆黑的夜晚,搜救人员亦可快速发现遇险人员,对之进行救援。还有,所述第一气室层内设有储物腔体,可储放一些救生物资,比如说食物和水,可让遇险人员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补充体力,同时,所述加热层亦可为遇险人员迅速补充流失的热量,这样一来,大大地提高了遇险人员获救的机 O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技术多功能救生圈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多功能救生圈的加热装置连接关系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多功能救生圈;11、第一气室层;12、加热层;13、第二气室层;14、半圆环;15、绳环;111、储物腔体;112、可封闭开口 ;113、第一充气孔;121、蓄电池模块;122、温控开关;123、电热导丝;131、GPS定位装置;132、第二充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其中,图1为本技术多功能救生圈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多功能救生圈的加热装置连接关系图。所述多功能救生圈I为三层圆环体结构,所述多功能救生圈I的外表面涂有荧光物料,所述多功能救生圈I由上往下依次包括第一气室层11、加热层12以及第二气室层13。 所述第一气室层11内设储物腔体111,所述第一气室层11的上表面设有所述储物腔体111的可封闭开口 112,所述第一气室层11的侧表面设有第一充气孔1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可封闭开口 112为拉链结构,遇险人员遇险后,便可拉开所述可封闭开口 112,取出预先存放在在所述储物腔体111内的一些救生物资进行使用。 所述加热层12通过液体进行填充,且内置有对所述液体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层12通过水进行填充,如图2所示,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蓄电池模块121、温控开关122及电热导丝123,所述电热导丝123通过所述温控开关122与所述蓄电池模块121电性相连。由于所述加热层12填充满了水,所述加热装置周围须设置一定的防水措施来对其进行防护,且需满足所述电热导丝123与所述加热层12填充的水直接接触,所述温控开关122可感应到水温变化的条件。这样一来,当水温低于预设值时,所述温控开关122打开,所述电热导丝123开始对所述加热层12填充的水进行加热,当水温到达预设值时,所述温控开关122关闭,所述电热导丝123停止对所述加热层12填充的水进行加热。 所述第二气室层13的内壁置有GPS定位装置131,所述第二气室层13的侧表面设有第二充气孔132。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救生圈I的外围分别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半圆环14及两个绳环15,每一所述绳环1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两个半圆环14上,所述绳环15的作用在于可在某些情况下方便救援人员对遇险人员进行救援。 本实施例的多功能救生圈I为三层圆环体结构,包括第一气室层11、加热层12以及第二气室层13。由于所述多功能救生圈I采用了双气室层的设计,这样一来,即使所述多功能救生圈I某一点产生微孔漏气,所述多功能救生圈I也不会丧失救生能力。另外,所述第二气室层13内壁置有GPS定位装置131,可使得搜救人员可迅速获知遇险人员所在的位置,而所述多功能救生圈I的外表面涂有荧光物料,使得即使在漆黑的夜晚,搜救人员亦可快速发现遇险人员,对之进行救援。还有,所述第一气室层11内设有储物腔体111,可储放一些救生物资,比如说食物和水,可让遇险人员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补充体力,同时,所述加热层12亦可为遇险人员迅速补充流失的热量,这样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救生圈为三层圆环体结构,所述多功能救生圈的外表面涂有荧光物料,所述多功能救生圈由上往下依次包括第一气室层、加热层以及第二气室层;所述第一气室层内设储物腔体,所述第一气室层的上表面设有所述储物腔体的可封闭开口,所述第一气室层的侧表面设有第一充气孔;所述加热层通过液体进行填充,且内置有对所述液体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所述第二气室层的内壁置有GPS定位装置,所述第二气室层的侧表面设有第二充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芷丹
申请(专利权)人:王芷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