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12485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5 2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床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空气净化床结构,包括床底支撑框,床底支撑框包括床头板、左床侧板、床尾板和右床侧板,床底支撑框区域内设有空气净化箱,空气净化箱包括驱动箱和净化箱,驱动箱设有左进风端和右进风端,左进风端和右进风端内分别设有进风叶轮且分别连接至同一电机两侧轴端,左床侧板和右床侧板设有进风窗口,左进风端和右进风端均设有进风引入口并与进风窗口之间均设有进风软连接管,净化箱沿床头至床尾方向设有净化装置且在正对床尾板一侧箱板设有出风孔,床尾板设有出风窗口,出风孔与出风窗口之间设有出风软连接管,净化效率高、净化区域广、净化空气利用率高、节能、使用方便又能节省使用成本而且更加舒适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净化床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床具
,具体为一种空气净化床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有较多结构的空气净化床出现,如公告号为2836620的中国专利公告了一种空气净化床,市场上均为类似这种一体嵌入式的结构,而该专利中净化装置放置在床头位置,但是会产生较多不利因素,一方面电机振动会带动床体也会产生振动,虽然有净化空气的效果,但是对人体的休息、睡眠还是有一定的影响,舒适性会降低,而且风扇的转动、电机振动都会带来较多的噪音,甚至会产生危害人体的声波,不利于人体健康,而且还需要对床体结构进行的改动较大,净化装置内部的净化效率不高、内部净化配件的利用率不高,而且净化好的输出空气没有和净化前的带有较多污染物的空气形成有效的循环回路导致净化好的空气很快被吸回、屋内带污染物空气净化率低,净化的空气利用率低、不能很好填充整个房间等问题,会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费,另外,还不能实现对日常生活起居所能达到的最优化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净化效率高、净化区域广、净化空气利用率高、节能、使用方便、节省使用成本、净化能力强而且更加舒适健康的空气净化床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空气净化床结构,包括处于床底下方的矩形的床底支撑框,所述床底支撑框由四块支撑板首尾连接而成,分别为床头板、左床侧板、床尾板和右床侧板,床底支撑框区域内设有空气净化箱,所述空气净化箱沿床头至床尾方向形成相连通的驱动箱和净化箱,所述驱动箱正对左床侧板和右床侧板一侧分别设有左进风端和右进风端,所述左进风端和所述右进风端内分别设有进风叶轮且分别连接至同一电机的左右两侧的电机轴轴端,所述左床侧板和所述右床侧板设有进风窗口,所述左进风端和所述右进风端均设有与所述进风叶轮相对应的进风引入口并与所述进风窗口之间均设有进风软连接管,所述净化箱沿床头至床尾方向设有净化装置且在正对床尾板一侧箱板设有出风孔,所述床尾板设有出风窗口,所述出风孔与出风窗口之间设有出风软连接管。上述技术方案中,床底支撑框用于支撑上方的床垫等结构,空气净化箱可以设置成形状较小的结构,放置在床底靠近床尾的位置,通过进风软连接管和出风软连接管的设置,形成一个净化的通道,而且这样的设置,使得空气净化箱即使电机工作有振动,在与床板有很长的距离而且又是柔性连接管的连接的情况下,对床体的影响几乎为零,同样,进风叶轮的位置也是能设置到距离床头较远的位置而且又是位于床底,所以,进风或者电机工作等产生的噪音也几乎能降低到零;而且在接近床头的床两侧进风并在床尾出风的结构设计,特别是在稳定的使用过程中使得空气净化的整个循环路线非常完美,其原因在于:一般的带有污染物的空气是较为浑浊的污染空气,会大量沉降到空间内靠下方的位置,通过床两侧的进风窗口的设置能够进入到空气净化箱内,然后经过驱动箱和净化箱,从床尾输出净化好的空气,然后最好设置成向上排放,这样整个结构可以将出现靠下方的带有污染物的空气进行有效的净化处理,并将净化好的健康空气填充到整个靠上方的空间区域内,并最后可以较为饱满地填充到整个空间内,下方沉降的带污染物空气几乎可以都净化掉,而随着人体新陈代谢或疾病或者抽烟等产生的气体当然位于床上时主要会往床两侧行进,正好可以及时进入到进风窗口被有效进行净化,另外,将进风窗口设在靠近床头的两侧,也能较好地适应人们在床上翻动被子和枕头等家纺用品时抖落较多灰尘、皮屑、头发乃至螨虫等时使用空气净化箱及时将这些废物从床头附近空气中清除从而明显降低被人吸入或粘附甚至造成疾病传染的卫生风险,所以使得整个净化循环过程非常高效,而且能净化的覆盖面广,运行过程还能保证人体休息、睡眠的舒适性,而且输出的净化空气能储存更长时间和更大的范围,提高净化空气的利用率。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净化装置包括沿床头至床尾方向依次设有的第一粗滤器、第二粗过滤器、第一微过滤器、紫外线杀菌区、第二微过滤器。将空气中的污染物包括PM2.5、粉尘、花粉、异味、臭氧、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原等进行有序从大到小的逐层过滤,当然在紫外线杀菌区由于会产生一些反应或者物理变化会形成一些悬浮物或者有害物等以及前面还未处理彻底的污染物,最后经过第二微过滤器最后结束整个净化过程,快速有效。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紫外线杀菌区内设有负离子发生器。一方面负离子发生器可以与紫外线杀菌区内紫外杀菌装置连接到同一接电线路上,另外,该处活性微生物大量消费,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离子能够在此时很好地被氧气结合而不被活性物吸取,从而形成负氧离子,利于人体健康。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驱动箱和净化箱之间在连通处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分别设有位于左进风端的左连通导风口和位于右进风端的右连通导风口。由于驱动箱内出来的空气其实在净化箱中的净化过程会逐渐扩散,如果没有该优选设置,空气到后面会不能有效经过后方净化的结构,而该设置驱动箱至净化箱的出风方式得到有效控制,通过设置尺寸相对较小的左、右连通导风口,使得出风面得到控制,在原有功率下输出空气量范围小,使得它的输送速度会加快,而且在后续空气扩散过程中几乎不会超过净化过滤结构的尺寸,又配合左、右连通导风口的引导,三者结合使得净化效率大大提高,左、右连通导风口可以优选方形结构,因为一般的净化装置中的过滤结构等也为方形结构,配合起来效果更好。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驱动箱内的电机位于箱体内左进风端与右进风端之间的位置,且在左进风端和右进风端内分别设有将气流引导至左连通导风口和右连通导风口并与电机所在空间区域分别相隔开的箱内气流引导罩,所述箱内气流引导罩上设有供电机轴通过的通口。该结构使得通过左右进风叶轮进入驱动箱的空气封锁在左进风端和右进风端的箱内气流引导罩内区域,使其具有更强的能量有效进入净化箱并穿过净化装置得到有效净化,因为如果跑到电机区域不仅会形成气流交汇影响出风效果,而且该电机区域的空气集中度不高,容易四处扩散,得不到很好的净化,影响净化效率,该设置正好可以解决该问题;进风叶轮可以采用涡旋风机的叶轮,可具有与涡旋风机相应的优点,超低音高风量高扬程,又在结构上与轴流风机结构相比,尺寸小,效率高;该空气净化箱内部构造进行空气动力学模拟优化,实现气体的高效低阻流动和净化效率的大幅提高,配合净化功能模块布置合理,气体流动结构较其他净化设备就会合理、使用效果更好。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净化箱由隔板至出风孔一侧箱板依次设有靠近隔板处位于左右两侧箱板之间设有进口门框、固定于左右两侧箱板上的加强定位筋、第一间隔门框、紫外线杀菌区定位框、出风孔一侧箱板上方的出口上箱板支撑筋,空气净化箱上方的箱板包括两块位于驱动箱和净化箱上铰接的上箱板,进口门框上方设有进口上箱板支撑筋,所述出口上箱板支撑筋的高度和所述进口上箱板支撑筋的高度相等且高于第一间隔门框的高度以及紫外线杀菌区定位框的高度。该结构的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好,而且方便净化箱上方的箱板翻起,便于更换、维修过滤结构等,同时各个结构可以相互配合,供各个过滤结构的置放,另外,高度的设置,不仅可以完成支撑,还使得净化装置中的净化过滤结构便于拿放。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第一粗滤器包括至少一块位于进口门框和加强定位筋之间的横跨箱体的初效过滤网,第二粗过滤器包括至少一块位于加强定位筋和第一间隔门框之间的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空气净化床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净化床结构,包括处于床底下方的矩形的床底支撑框(1),所述床底支撑框(1)由四块支撑板首尾连接而成,分别为床头板(11)、左床侧板(12)、床尾板(13)和右床侧板(14),其特征在于:床底支撑框(1)区域内设有空气净化箱(2),所述空气净化箱(2)沿床头至床尾方向形成相连通的驱动箱(21)和净化箱(22),所述驱动箱(21)正对左床侧板(12)和右床侧板(14)一侧分别设有左进风端(31)和右进风端(32),所述左进风端(31)和所述右进风端(32)内分别设有进风叶轮(4)且分别连接至同一电机的左右两侧的电机轴轴端,所述左床侧板(12)和所述右床侧板(14)设有进风窗口(40),所述左进风端(31)和所述右进风端(32)均设有与所述进风叶轮(4)相对应的进风引入口(120)并与所述进风窗口(40)之间均设有进风软连接管(41),所述净化箱(22)沿床头至床尾方向设有净化装置且在正对床尾板(13)一侧箱板设有出风孔(6),所述床尾板(13)设有出风窗口(60),所述出风孔(6)与出风窗口(60)之间设有出风软连接管(6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净化床结构,包括处于床底下方的矩形的床底支撑框(1),所述床底支撑框(1)由四块支撑板首尾连接而成,分别为床头板(11)、左床侧板(12)、床尾板(13)和右床侧板(14),其特征在于:床底支撑框(1)区域内设有空气净化箱(2),所述空气净化箱(2)沿床头至床尾方向形成相连通的驱动箱(21)和净化箱(22),所述驱动箱(21)正对左床侧板(12)和右床侧板(14)一侧分别设有左进风端(31)和右进风端(32),所述左进风端(31)和所述右进风端(32)内分别设有进风叶轮(4)且分别连接至同一电机的左右两侧的电机轴轴端,所述左床侧板(12)和所述右床侧板(14)设有进风窗口(40),所述左进风端(31)和所述右进风端(32)均设有与所述进风叶轮(4)相对应的进风引入口(120)并与所述进风窗口(40)之间均设有进风软连接管(41),所述净化箱(22)沿床头至床尾方向设有净化装置且在正对床尾板(13)一侧箱板设有出风孔(6),所述床尾板(13)设有出风窗口(60),所述出风孔(6)与出风窗口(60)之间设有出风软连接管(61),净化装置包括沿床头至床尾方向依次设有的第一粗滤器(71)、第二粗过滤器(72)、第一微过滤器(73)、紫外线杀菌区(74)、第二微过滤器(75),紫外线杀菌区内(74)设有负离子发生器(76),驱动箱(21)和净化箱(22)之间在连通处设有隔板(5),所述隔板(5)上分别设有位于左进风端(31)的左连通导风口(51)和位于右进风端(32)的右连通导风口(52),驱动箱(21)内的电机位于箱体内左进风端(31)与右进风端(32)之间的位置,且在左进风端(31)和右进风端(32)内分别设有将气流引导至左连通导风口(51)和右连通导风口(52)并与电机所在空间区域分别相隔开的箱内气流引导罩(33),所述箱内气流引导罩(33)上设有供电机轴通过的通口,净化箱(22)由隔板(5)至出风孔(6)一侧箱板依次设有靠近隔板(5)处位于左右两侧箱板之间设有进口门框(510)、固定于左右两侧箱板上的加强定位筋(520)、第一间隔门框(53)、紫外线杀菌区定位框(54)、出风孔(6)一侧箱板上方的出口上箱板支撑筋(55),空气净化箱(2)上方的箱板包括两块位于驱动箱(21)和净化箱(22)上铰接的上箱板,进口门框(510)上方设有进口上箱板支撑筋(56),所述出口上箱板支撑筋(55)的高度和所述进口上箱板支撑筋(5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志财胡立江张世标汪富兵李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