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设置有固定装置的腰大池引流管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11747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5 19:47
一种设置有固定装置的腰大池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一体成型地设置于所述引流管本体上距离端部12~15cm处,所述固定装置完全或部分环绕于所述引流管本体,所述固定装置通过绑带固定于患者肢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揭示的腰大池引流管,可将腰大池引流管更为牢靠地固定于患者肢体,有效地避免了腰大池引流管由于固定不牢靠而产生的脑脊液逆流、堵管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设置有固定装置的腰大池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一体成型地设置于所述引流管本体上距离端部12~15cm处,所述固定装置完全或部分环绕于所述引流管本体,所述固定装置通过绑带固定于患者肢体。本技术所揭示的腰大池引流管,可将腰大池引流管更为牢靠地固定于患者肢体,有效地避免了腰大池引流管由于固定不牢靠而产生的脑脊液逆流、堵管等问题。【专利说明】—种设置有固定装置的腰大池引流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置有固定装置的腰大池引流管。
技术介绍
目前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应用广泛,可以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术后、颅内感染、脑积水等疾病的辅助治疗。它可以引流血性脑脊液、感染性脑脊液、控制颅内压。腰大池引流是将腰大池引流管从腰椎3?4或4?5腰椎间隙置入蛛网膜下腔腰大池处,达到引流脑脊液的目的。目前临床多采用硬膜外导管,置管方法为:严格消毒皮肤并麻醉后,先用硬膜穿刺针缓缓刺入皮肤,见脑脊液流出后,再将硬膜外导管沿硬膜穿刺针置入,然后连接好引流袋并妥善固定。 固定方法一般采用将引流管沿脊柱方向侧向头部延长固定,从颈部引出后接引流袋。这种固定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管路从腰椎3?4或4?5腰椎间隙延伸到肩部,再从肩部引出接引流袋,一方面增加了脑脊液流入引流袋的通路,加上本身引流管路较细,增加了堵管的发生几率。另一方面,采用该方法固定时引流袋可能会高于腰椎位置,患者在坐起或抬高床头的时候可能存在脑脊液逆流的隐患; 其次,采用该方法固定的引流管大部分在背部,容易导致引流管受压,发生引流不畅,进而导致堵管的发生。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固定牢靠的腰大池引流管,从而有效避免腰大池引流管由于固定不牢靠而产生的脑脊液逆流、堵管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固定牢靠的腰大池引流管,从而有效避免腰大池引流管由于固定不牢靠而产生的脑脊液逆流、堵管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揭示了一种设置有固定装置的腰大池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一体成型地设置于所述引流管本体上距离端部12?15cm处,所述固定装置完全或部分环绕于所述引流管本体,所述固定装置通过绑带固定于患者肢体。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为开设有通孔的扁平片状物,所述引流管本体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固定装置两侧边对称地设置有用于穿设绑带的长方形通孔。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的横截面为左右对称的蝶形。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与患者肢体接触面设置有敷贴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所揭示的腰大池引流管,通过在引流管本体上距离端部12?15cm处设置有固定装置,可将腰大池引流管更为牢靠地固定于患者肢体,有效地避免了腰大池引流管由于固定不牢靠而产生的脑脊液逆流、堵管等问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腰大池引流管的主视图; 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的腰大池引流管具有以下局限性: 首先,管路从腰椎3?4或4?5腰椎间隙延伸到肩部,再从肩部引出接引流袋,一方面增加了脑脊液流入引流袋的通路,加上本身引流管路较细,增加了堵管的发生几率。另一方面,采用该方法固定时引流袋可能会高于腰椎位置,患者在坐起或抬高床头的时候可能存在脑脊液逆流的隐患; 其次,采用该方法固定的引流管大部分在背部,容易导致引流管受压,发生引流不畅,进而导致堵管的发生。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揭示了一种设置有固定装置的腰大池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一体成型地设置于所述引流管本体上距离端部12?15cm处,所述固定装置完全或部分环绕于所述引流管本体,所述固定装置通过绑带固定于患者肢体。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为开设有通孔的扁平片状物,所述引流管本体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固定装置两侧边对称地设置有用于穿设绑带的长方形通孔。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的横截面为左右对称的蝶形。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与患者肢体接触面设置有敷贴层。 本技术所揭示的腰大池引流管,通过在引流管本体上距离端部12?15cm处设置有固定装置,可将腰大池引流管更为牢靠地固定于患者肢体,有效地避免了腰大池引流管由于固定不牢靠而产生的脑脊液逆流、堵管等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描述。 请结合图1、图2,本技术揭示了一种设置有固定装置的腰大池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1,还包括固定装置2,固定装置2 —体成型地设置于引流管本体I上距离端部12?15cm处,固定装置2完全或部分环绕于引流管本体1,固定装置2通过绑带3固定于患者肢体。 本技术所揭示的设置有固定装置的腰大池引流管,在已有腰大池引流管的基础上作出改进,通过在引流管本体I上距离端部12?15cm处设置有固定装置2,从而将引流管本体I牢靠地固定于患者肢体,然后在引流管本体I的尾部接引流袋,这样固定后,引流管本体I既不易脱出,又避免了从背部固定到肩部的繁琐。本技术所揭示的设置有固定装置的腰大池引流管,解决了现有腰大池引流管固定时从腰椎穿出后需沿脊柱方向侧向头部固定到肩部,从肩部伸出接引流袋的问题,减少脑脊液引流时所经管路的长度,避免引流管路受压、脑脊液逆流的隐患,减少堵管的发生几率,从而保持引流通畅。 进一步地,固定装置2为开设有通孔21的扁平片状物,引流管本体I穿过通孔21,固定装置2两侧边对称地设置有用于穿设绑带的长方形通孔22。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用于穿设绑带的形通孔采用长方形通孔,以便于穿设较宽的绑带,以减小使用时绑带对患者皮肤造成的压力,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感。 此外,固定装置2的横截面为左右对称的蝶形。蝶形固定装置2的采用,其两侧边的宽度更大,在满足可穿设更为宽阔的绑带的要求的同时,较小地增加了固定装置2的重量,最大限度地减小了使用者的负担,另一方面,减小了生产成本。 更进一步地,固定装置2与患者肢体接触面设置有敷贴层(图未示)。敷贴层可以减少固定装置2对患者皮肤的压力,防止压疮形成,同时可以作为固定装置2的初次固定,更加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操作。 本技术所揭示的腰大池引流管,通过在引流管本体上距离端部12?15cm处设置有固定装置2,可将腰大池引流管更为牢靠地固定于患者肢体,有效地避免了腰大池引流管由于固定不牢靠而产生的脑脊液逆流、堵管等问题。 本技术所揭示的腰大池引流管,结构简单,制造工艺简便,成本低廉,适于普遍推广应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设置有固定装置的腰大池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一体成型地设置于所述引流管本体上距离端部12?15cm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设置有固定装置的腰大池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一体成型地设置于所述引流管本体上距离端部12~15cm处,所述固定装置完全或部分环绕于所述引流管本体,所述固定装置通过绑带固定于患者肢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云李月琴汪小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