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07521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5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箱,包括厢板和门,所述厢板和门构成一封闭结构,所述厢板为由上表面层、中间层和下表面层组成的三层复合结构,所述中间层一面与所述上表面层贴合,一面与所述下表面层贴合,所述厢板包括一上厢板、一下厢板、一短侧厢板和两块长侧厢板,所述上厢板设于顶部,所述下厢板设于底部,所述上厢板与下厢板平行,所述两块长侧厢板平行,所述短侧厢板与所述门平行,所述上厢板与所述下厢板均同所述短侧厢板、门和两块长侧厢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车箱利用厢体的三层复合结构、材料、厚度设计,从而来提高防腐效果、密封性,减少厢体重量,其结构便于装拆和运输,实现了轻量化的设计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车箱,包括厢板和门,所述厢板和门构成一封闭结构,所述厢板为由上表面层、中间层和下表面层组成的三层复合结构,所述中间层一面与所述上表面层贴合,一面与所述下表面层贴合,所述厢板包括一上厢板、一下厢板、一短侧厢板和两块长侧厢板,所述上厢板设于顶部,所述下厢板设于底部,所述上厢板与下厢板平行,所述两块长侧厢板平行,所述短侧厢板与所述门平行,所述上厢板与所述下厢板均同所述短侧厢板、门和两块长侧厢板连接。本技术所述的车箱利用厢体的三层复合结构、材料、厚度设计,从而来提高防腐效果、密封性,减少厢体重量,其结构便于装拆和运输,实现了轻量化的设计目的。【专利说明】一种车箱
本技术属于汽车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车箱。
技术介绍
目前的车箱,普遍使用一般金属,如铁等,然后通过上漆防腐,这种方式制成的车箱的防腐效果差,密封性能差,车厢较重,难以拆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箱,克服上述缺陷,通过对车箱的结构改进,来解决防腐效果差,密封性能差,车厢较重,难以拆卸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车箱,包括厢板和门,所述厢板和门构成一封闭结构,所述厢板为由上表面层、中间层和下表面层组成的三层复合结构,所述中间层一面与所述上表面层贴合,一面与所述下表面层贴合,所述厢板包括一上厢板、一下厢板、一短侧厢板和两块长侧厢板,所述上厢板设于顶部,所述下厢板设于底部,所述上厢板与下厢板平行,所述两块长侧厢板平行,所述短侧厢板与所述门平行,所述上厢板与所述下厢板均同所述短侧厢板、门和两块长侧厢板连接。 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车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厢板与所述下厢板均同所述短侧厢板、门和两块长侧厢板垂直连接。 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车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厢板的厚度大于所述上厢板、短侧厢板和两块长侧厢板中任意一块的厚度。 作为技术还提供一种车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厢板与所述短侧厢板、长侧厢板的厚度相同。 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车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表面层的厚度与所述下表面层的厚度的和小于或等于中间层的厚度。 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车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表面层和下表面层的厚度相等。 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车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表面层和下表面层的厚度均为20-70晕米。 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车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表面层与所述下表面层均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结构。 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车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间层的厚度为60-150毫米。 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车箱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间层为聚氨酯发泡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车箱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防腐效果差,密封性能差,车厢较重,难以拆卸的问题,利用厢体的三层复合结构、材料、厚度设计,从而来提高防腐效果、密封性,减少厢体重量,其结构便于装拆和运输,实现了轻量化的设计目的。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车箱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车箱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车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和 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车箱的厢板的三层复合结构剖面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I为上厢板、2为下厢板、3为短侧厢板、4为门、5为长侧厢板、6为上表面层、7为中间层、8为下表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首先,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其次,本技术利用结构示意图等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车箱结构的示意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实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车箱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车箱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车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不,所述车箱,包括厢板(未图不)和门4,所述厢板和门4构成一封闭结构,所述厢板包括一上厢板1、一下厢板2、一短侧厢板3和两块长侧厢板5,所述上厢板I设于顶部,所述下厢板2设于底部,所述上厢板I与下厢板2平行,所述两块长侧厢板5平行,所述短侧厢板3与所述门4平行,所述上厢板I与所述下厢板2均同所述短侧厢板3、门4和两块长侧厢板5连接。为了使车厢适用于各类车辆,所述上厢板I与所述下厢板2均同所述短侧厢板3、门4和两块长侧厢板5垂直连接。由于一般情况下,车厢内将放置货品,所以要求下厢板2的承重能力比其他厢板强,因此,所述下厢板2的厚度大于所述上厢板1、短侧厢板3和两块长侧厢板5中任意一块的厚度。为了使车厢整体结构能力更好,更稳定,所述上厢板I与所述短侧厢板3、长侧厢板5的厚度相同。 请参阅图4,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车箱的厢板的三层复合结构剖面结构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厢板为由上表面层6、中间层7和下表面层8组成的三层复合结构,所述中间层7 —面与所述上表面层6贴合,一面与所述下表面层8贴合,所述上表面层6的厚度与所述下表面层8的厚度的和小于或等于中间层7的厚度。为了使厢板可以反复使用,所述上表面层6和下表面层8的厚度相等,这样,厢板在拆下后还可以被重复利用,如:当上表面层6有磨损时,还可以利用下表面层8。为了保证其牢固性,所述上表面层6和下表面层8的厚度均为20-70毫米。所述上表面层6与所述下表面层8均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结构。为了更轻便,所述中间层的厚度为60-150毫米。所述中间层为聚氨酯发泡结构。 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的是,本技术的特点或目的之一在于: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车箱,利用厢体的三层复合结构、材料、厚度设计,从而来提高防腐效果、密封性,减少厢体重量,其结构便于装拆和运输,实现了轻量化的设计目的。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权利要求】1.一种车箱,其特征是:包括厢板和门,所述厢板和门构成一封闭结构,所述厢板为由上表面层、中间层和下表面层组成的三层复合结构,所述中间层一面与所述上表面层贴合,一面与所述下表面层贴合,所述厢板包括一上厢板、一下厢板、一短侧厢板和两块长侧厢板,所述上厢板设于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箱,其特征是:包括厢板和门,所述厢板和门构成一封闭结构,所述厢板为由上表面层、中间层和下表面层组成的三层复合结构,所述中间层一面与所述上表面层贴合,一面与所述下表面层贴合,所述厢板包括一上厢板、一下厢板、一短侧厢板和两块长侧厢板,所述上厢板设于顶部,所述下厢板设于底部,所述上厢板与下厢板平行,所述两块长侧厢板平行,所述短侧厢板与所述门平行,所述上厢板与所述下厢板均同所述短侧厢板、门和两块长侧厢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