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动主缸改良结构,该制动主缸的主缸体上的溢流孔为内小外大的锥形,其中朝向主缸体腔室的一侧为内。该种结构可以在制动时使活塞更为迅速的封闭溢流孔,而且不会影响活塞复位后制动液的回流,而提高活塞在制动时封闭溢流孔的迅速,就可以使压力腔更为迅速的建压,从而可以提高制动的灵敏度。(*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动主缸改良结构,该制动主缸的主缸体上的溢流孔为内小外大的锥形,其中朝向主缸体腔室的一侧为内。该种结构可以在制动时使活塞更为迅速的封闭溢流孔,而且不会影响活塞复位后制动液的回流,而提高活塞在制动时封闭溢流孔的迅速,就可以使压力腔更为迅速的建压,从而可以提高制动的灵敏度。【专利说明】制动主缸改良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的制动油压缸,尤指一种制动主缸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用制动主缸的结构通常如图1所示,其主缸体I内设置有活塞2,该活塞2上设置有密封用的主皮碗3,主皮碗3将主缸体I的内部腔室分隔出压力腔4及供油腔5,该主缸体I的侧壁上开有出油孔6、溢流孔7及供油孔8,该出油孔6位于压力腔4,该供油孔8位于供油腔5。在活塞2处于非工作的自由状态时,该溢流孔7位于压力腔4内,且该溢流孔7与供油孔8相通并分设有所述活塞2的两侧。在该压力腔4内还设置有回位弹簧9。另外,在所述活塞2上通常还设置有过油孔10。此外,也有的制动主缸的主缸体I内设置有两个活塞,这样,除共用一个主缸体外,其他结构均设置有两套。 该制动主缸的工作原理为:在非工作的自由状态时,主皮碗3位于溢流孔7和供油孔8之间,压力腔4和供油腔5通过这两个孔相连,主缸内没有油压输出。当实施制动时,驾驶员踩下脚踏板,通过推杆使活塞2前移,活塞2带动主皮碗3越过溢流孔7,使压力腔4所在的液压管路封闭,脚踏力通过制动液往下传递,实现制动。当解除制动后,回位弹簧9会推动活塞2迅速回位,此时管道中的液体由于受到各种阀或者管道等造成的回流阻力,回流速度往往小于活塞的回位速度,那么在这过程中压力腔4内会出现短时间的负压(真空)现象(使活塞不能回位),负压会迫使主皮碗3向压力腔4变形,制动液通过活塞2间隙或者活塞2上的过油孔10从供油腔5流入压力腔4以解除负压状态,当活塞2复位后,溢流孔7露出,压力腔4及其所有管道内的多余制动液再通过溢流孔7返回供油系统。 众所周知,汽车制动系统的灵敏度是衡量汽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当踩踏制动踏板时,要求迅速制动,而当松开制动踏板时又能迅速回位。然而详观上述现有结构的制动主缸,不难发现,由于溢流孔的存在,当踩踏制动踏板时,溢流孔不能迅速关闭将影响制动迅速,而当制动解除时,活塞的复位迅速也将直接影响制动解除的效果。因此制动时溢流孔的关闭迅速以及解除制动时活塞的回位迅速是影响制动灵敏度的关键因素,本案专利技术人正是从这两方面入手,以期提高汽车制动系统的灵敏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制动时可令溢流孔更快速关闭以提高制动灵敏度的制动主缸改良结构。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解除制动时可令活塞更为迅速的复位以提高制动灵敏度的制动主缸改良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制动主缸改良结构,该制动主缸的主缸体内设置有活塞,该活塞上设置有密封用的主皮碗,主皮碗将主缸体的内部腔室分隔出压力腔及供油腔,该主缸体的侧壁上开有出油孔、溢流孔及供油孔,该出油孔位于压力腔,该供油孔位于供油腔;在活塞处于非工作的自由状态时,该溢流孔位于压力腔内,且该溢流孔与供油孔相通并分设在所述活塞的两侧;在该压力腔内还设置有回位弹簧;所述主缸体上的溢流孔为内小外大的锥形,其中朝向主缸体腔室的一侧为内。 该制动主缸的主缸体内的活塞上的过油孔为锥形,且朝向活塞上的皮碗一侧的孔径相对另一侧小。 该制动主缸在活塞处理非工作的自由状态时,该活塞部分封堵主缸体上的供油孔。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本技术将所述的溢流孔设置成锥形后,不但可以在制动时使活塞更为迅速的封闭溢流孔,而且不会影响活塞复位后制动液的回流,而提高活塞在制动时封闭溢流孔的迅速,就可以使压力腔更为迅速的建压,从而可以提高制动的灵敏度; 2.本技术将所述活塞上的过油孔设置成锥形后,在解除制动而令活塞复位时,迅速缩小的过油孔将使流体压力增加,从而可以使供油腔内的制动液更为迅速的流入到压力腔内,以加快活塞的复位速度,进而提高解除制动的灵敏度; 3.本技术加大活塞的宽度后,可以使活塞在自由状态时部分供油孔,这样在活塞复位的过程中,活塞可以使供油孔的孔径减小,使供油腔内的压力相对增加,从而加快制动液进入压力腔的速度,进一步缩短活塞的复位时间,提高解除制动的灵敏度。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制动主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制动解除时的局部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 本技术所揭示的是一种制动主缸改良结构,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制动主缸结构与现有的制动主缸相同,也包括主缸体1、活塞2、主皮碗3及回位弹簧9,在主缸体I内也形成有压力腔4及供油腔5,主缸体I的侧壁上同样开有出油孔6、溢流孔7及供油孔8,各孔的位置也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所述活塞2上也可以设置过油孔10。 本技术的关键在于:所述的溢流孔7为内小外大的锥形,其中朝向主缸体腔室的一侧为内。将该溢流孔7设置成锥形后,可以使该溢流孔7内侧的孔径相对于现有结构的溢流孔孔径小,而较小的孔径可以使溢流孔7更靠近活塞2,而且活塞2只需移动更小的行程就可以将溢流孔堵住,从而可以迅速令压力腔4建压,使制动更为灵敏。然而如果令整个溢流孔7孔径均缩小,虽然可以更快速地将溢流孔堵住,但是在回流时,过小的溢流孔孔径阻力较大,不利于多余制动液的回流。因此本技术将溢流孔设置成锥形,其外侧孔径比现有结构的溢流孔孔径更大,可以减少回流阻力,而不影响制动液的正常回流。 进一步的,本技术可以将所述活塞2上的过油孔10也设置成锥形,且朝向皮碗3 —侧的孔径相对另一侧小。该结构使活塞2在复位时,迅速缩小的过油孔10将使流体压力增加,从而可以使供油腔5内的制动液更为迅速的流入到压力腔4内,以加快活塞2的复位速度。 更进一步的,本技术可令所述活塞2的宽度相对现有结构的活塞更宽,也就是说,在活塞处理非工作的自由状态时,该活塞2部分封堵所述的供油孔8,这样在活塞2复位的过程中,活塞2可以使供油孔8的孔径减小,使供油腔5内的压力相对增加,从而加快制动液进入压力腔4的速度,进一步缩短活塞2的复位时间。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但凡依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制动主缸改良结构,该制动主缸的主缸体内设置有活塞,该活塞上设置有密封用的主皮碗,主皮碗将主缸体的内部腔室分隔出压力腔及供油腔,该主缸体的侧壁上开有出油孔、溢流孔及供油孔,该出油孔位于压力腔,该供油孔位于供油腔;在活塞处于非工作的自由状态时,该溢流孔位于压力腔内,且该溢流孔与供油孔相通并分设在所述活塞的两侧;在该压力腔内还设置有回位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缸体上的溢流孔为内小外大的锥形,其中朝向主缸体腔室的一侧为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主缸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制动主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动主缸改良结构,该制动主缸的主缸体内设置有活塞,该活塞上设置有密封用的主皮碗,主皮碗将主缸体的内部腔室分隔出压力腔及供油腔,该主缸体的侧壁上开有出油孔、溢流孔及供油孔,该出油孔位于压力腔,该供油孔位于供油腔;在活塞处于非工作的自由状态时,该溢流孔位于压力腔内,且该溢流孔与供油孔相通并分设在所述活塞的两侧;在该压力腔内还设置有回位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缸体上的溢流孔为内小外大的锥形,其中朝向主缸体腔室的一侧为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军,许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