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车辆调平系统、车辆调平方法和油气悬挂调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05016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5 16: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调平系统、车辆调平方法和油气悬挂调平装置,油气悬挂调平装置中的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左右对称地安装在车辆的车轴与车架之间,第一油缸控制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一油缸的无杆腔和第二油缸的有杆腔连通,第二油缸控制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二油缸的无杆腔和第一油缸的有杆腔连通,油气悬挂调平装置还包括:压力平衡阀,压力平衡阀的一端与第一油缸控制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连通,压力平衡阀的另一端与第二油缸控制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连通;其中,当第一油缸与第二油缸之间的压力差超过设定值时,第一油缸控制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二油缸控制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压力平衡阀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调平系统、车辆调平方法和油气悬挂调平装置,油气悬挂调平装置中的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左右对称地安装在车辆的车轴与车架之间,第一油缸控制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一油缸的无杆腔和第二油缸的有杆腔连通,第二油缸控制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二油缸的无杆腔和第一油缸的有杆腔连通,油气悬挂调平装置还包括:压力平衡阀,压力平衡阀的一端与第一油缸控制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连通,压力平衡阀的另一端与第二油缸控制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连通;其中,当第一油缸与第二油缸之间的压力差超过设定值时,第一油缸控制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二油缸控制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压力平衡阀连通。【专利说明】车辆、车辆调平系统、车辆调平方法和油气悬挂调平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车辆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车辆调平系统、车辆调平方法和油气悬挂调平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越来越多的重型工程车辆采用油气悬挂系统,其高度可调整功能使得车辆越野通过能力、侧坡行驶能力大大提高。一般油气悬挂系统都有自动调平功能,在行驶前将车辆的悬挂油缸的伸缩杆伸出到同一长度以维持车辆的姿态平衡。 现有技术中的车辆调平系统通过控制阀组实现将车身升高、降低等姿态调整。一般左前、右前、左后、右后四个点分别有一个控制阀组,结合油缸位置检测,由控制器根据一定的算法控制各控制阀的开关,可以实现车辆自动调平。为了控制车身各支撑点的升降速度,在悬挂进油路上,设置有调速阀,此调速阀和负载压力无关,通过调节调速阀使得通过每个点的流量相同,这样就保证了油气悬挂每个点能够同步起升,同样的在悬挂回油路上增加调速阀,可以保证悬挂同步下降。 现有技术中的这种车辆调平系统在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一般设计时,通常会考虑车辆的负载分布能够左右对称,使得作用在左前、右前的负载基本一样,左后、右后的负载基本相同;相应的油气悬挂系统中左、右的蓄能器选择也是完全相同的,包括蓄能器的容积和初始充气压力等参数。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车辆调平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却并不理想,左、右蓄能器的初始压力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不相同,左、右调速阀的调节也存在误差而不能完全一致,这都可能会造成左、右的速度不同。如在起升过程中,一旦出现某对角速度较另一对角快时(如左前、右后相对于左后、右前较快),则会造成这一对角的油缸承受更大的负载,而另一对角承受较小的负载,在某些情况下,左右的负载差非常大,这就会引起一系列的事故。 可见,现有技术中的调平系统的调平过程中,常常会因控制方法不当而造成车辆各支撑点的载荷分布不均衡,从而最终对车桥、轮胎的使用寿命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现有的车辆调平系统仅满足位置的调平,而未涉及到调平后各支撑点的载荷分布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车辆、车辆调平系统、车辆调平方法和油气悬挂调平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车辆调平系统不能实现载荷均匀分布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油气悬挂调平装置,油气悬挂调平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油缸、至少一个第二油缸、第一油缸控制阀组和第二油缸控制阀组,至少一个第一油缸和至少一个第二油缸一一对应地设置,且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左右对称地安装在车辆的车轴与车架之间,第一油缸控制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一油缸的无杆腔和第二油缸的有杆腔连通,第二油缸控制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二油缸的无杆腔和第一油缸的有杆腔连通,油气悬挂调平装置还包括:压力平衡阀,压力平衡阀的一端与第一油缸控制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连通,压力平衡阀的另一端与第二油缸控制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连通;其中,当第一油缸与第二油缸之间的压力差超过设定值时,第一油缸控制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二油缸控制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压力平衡阀连通。 进一步地,油气悬挂调平装置包括多个第一油缸和多个第二油缸,且多个第一油缸通过各第一油缸的无杆腔串联,多个第二油缸通过各第二油缸的无杆腔串联;其中,多个第一油缸分别安装在不同的车轴上,且多个第二油缸分别与多个第一油缸一一对应地安装在相应的车轴上。 进一步地,油气悬挂调平装置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与第一油缸的无杆腔连接,用于检测第一油缸的无杆腔内的压力;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与第二油缸的无杆腔连接,用于检测第二油缸的无杆腔内的压力;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连接,用于获取第一油缸的无杆腔内的压力和第二油缸的无杆腔内的压力并得出两者的压力差;其中,控制器与压力平衡阀通讯连接,用于当压力差超过设定值时,控制压力平衡阀导通。 进一步地,油气悬挂调平装置还包括:第一蓄能器,第一蓄能器与第一油缸控制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一油缸的无杆腔分别连通;第二蓄能器,第二蓄能器与第二油缸控制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油缸的无杆腔分别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油缸控制阀组包括第一通断控制阀和第二通断控制阀,第一通断控制阀的进口与压力油源连接,第一通断控制阀的出口连接至第一油缸控制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 ;第二通断控制阀的出口与回油箱连接,第二通断控制阀的进口连接至第一油缸控制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 ;第二油缸控制阀组包括第三通断控制阀和第四通断控制阀,第三通断控制阀的进口与压力油源连接,第三通断控制阀的出口连接至第二油缸控制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 ;第四通断控制阀的出口与回油箱连接,第四通断控制阀的进口连接至第二油缸控制阀组的第一工作油口。 进一步地,第一油缸控制阀组还包括第一调速阀和第二调速阀,第一调速阀的进口与压力油源连接,第一调速阀的出口与第一通断控制阀的进口连接;第二调速阀的进口与第二通断控制阀的出口连接,第二调速阀的出口与回油箱连接;第二油缸控制阀组还包括第三调速阀和第四调速阀,第三调速阀的进口与压力油源连接,第三调速阀的出口与第三通断控制阀的进口连接;第四调速阀的进口与第四通断控制阀的出口连接,第四调速阀的出口与回油箱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油缸控制阀组还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的进口与第一调速阀的出口连接,第一单向阀的出口与第一通断控制阀的进口连接;第二油缸控制阀组还包括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的进口与第三调速阀的出口连接,第二单向阀的出口与第三通断控制阀的进口连接。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调平系统,车辆调平系统包括两组油气悬挂调平装置,且两组油气悬挂调平装置一一对应地安装在待调平的车辆的两组车轴组上,油气悬挂调平装置为上述的油气悬挂调平装置。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调平系统,且车辆调平系统安装在车辆的车轴和车架之间。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调平方法,用于调平车辆的车架,车辆为上述述的车辆,车辆调平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使两组油气悬挂调平装置中的各第一油缸和各第二油缸的伸缩杆到达车架调平位置;步骤二:检测两组油气悬挂调平装置中的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之间的压力差值;步骤三:比较两组油气悬挂调平装置的压力差值,得出压力差值中的压力差最大值;步骤四:当压力差最大值超过设定值时,使与压力差最大值相对应的油气悬挂调平装置中的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连通;步骤五:使与压力差最大值相对应的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断开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气悬挂调平装置,所述油气悬挂调平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油缸(11)、至少一个第二油缸(12)、第一油缸控制阀组(20)和第二油缸控制阀组(30),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油缸(1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油缸(12)一一对应地设置,且一一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一油缸(11)和所述第二油缸(12)左右对称地安装在车辆的车轴(70)与车架之间,所述第一油缸控制阀组(20)的第一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一油缸(11)的无杆腔和所述第二油缸(12)的有杆腔连通,所述第二油缸控制阀组(30)的第一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二油缸(12)的无杆腔和所述第一油缸(11)的有杆腔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悬挂调平装置还包括:压力平衡阀(40),所述压力平衡阀(4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油缸控制阀组(20)的第一工作油口连通,所述压力平衡阀(4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油缸控制阀组(30)的第一工作油口连通;其中,当所述第一油缸(11)与所述第二油缸(12)之间的压力差超过设定值时,所述第一油缸控制阀组(20)的第一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二油缸控制阀组(30)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所述压力平衡阀(40)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堃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