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顶出机构,它包括上模(1)、下模(2)和限位锁扣(3),所述的上模(1)与下模(2)连接,所述的下模(2)上设有动模板(4),所述的限位锁扣(3)位于上模(1)与动模板(4)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降低模具成本,安装和维护较简便及可缩短模具的生产周期,提高模具生产效率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模具顶出机构,它包括上模(1)、下模(2)和限位锁扣(3),所述的上模(1)与下模(2)连接,所述的下模(2)上设有动模板(4),所述的限位锁扣(3)位于上模(1)与动模板(4)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可降低模具成本,安装和维护较简便及可缩短模具的生产周期,提高模具生产效率的特点。【专利说明】模具顶出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顶出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的模具顶出机构的二次顶出机构包括第一次顶板、第二次顶板和限位锁扣,限位锁扣设置在第一次顶板与第二次顶板之间,第一次顶板用来顶下模上的动模板,在限位锁扣的作用下,在顶出时,刚开始第一次顶板与第二次顶板同时向上运动,待到第一次顶板被限位时,动模板位于上极限位置,在顶杆推力的继续作用下,限位锁扣的锁杆与锁扣脱开,第二次顶板继续向上运动直至将产品的顶出;但是限位锁扣和限位机构均设置在下模的模座内,这就增加了下模的体积,增加了模具的制备成本,且安装和维护均需要将模座拆开后才能进行,故安装和维护较麻烦,效率较低,使得安装和维护的成本较高;同时先开模,再二次顶出的整个过程较长,进而导致模具的生产周期较长,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可降低模具成本,安装和维护较简便及可缩短模具的生产周期,提高模具生产效率的模具顶出机构。 本技术解决以上问题所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它包括上模、下模和限位锁扣,所述的上模与下模连接,所述的下模上设有动模板,所述的限位锁扣位于上模与动模板之间。 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由于限位锁扣位于上模与动模板之间,则在开模时,上模先打开,当上模向上移动模腔深度的距离时,在限位锁扣的作用下,上模继续向上移动将会带动动模板向上移动,待动模板移动到上极限位置时,限位锁扣的两个部分分开,此时下模中的顶板即可工作,将产品顶出,而在在产品顶出的同时,上模也运动开模位置处,此时即可将产品拿出,从而完成整个开模过程;故不用再设置两个顶板,也省去了原先顶板的限位机构,同时还可以缩短顶板与下模之间的间距,使得下模座的体积大幅减小,降低模具的制备成本;而限位锁扣设置在模具的侧面,安装及维护时,不需要对模具的其它零部件进行拆卸,使得安装和维护叫简便,效率也更高,进而降低安装和维护的成本;并且因顶板与下模之间的间距缩短,上模运动的最后阶段顶板即开始顶出工作,大幅缩短了开模周期,进而缩短模具的生产周期,提高模具的生产效率。因此本技术具有可降低模具成本,安装和维护较简便及可缩短模具的生产周期,提高模具生产效率的特点。 作为改进,所述的限位锁扣包括锁杆和锁扣,所述的锁杆一端与上模固定连接,所述的锁扣固定连接在动模板上,且锁杆另一端与锁扣连接;则这样设置后,上模运动时,锁杆的运动稳定性较好,且在开模后锁杆不影响工人正常的取件工作,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且限位锁扣的结构较简单,零部件较少,可进一步降低设备成本。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锁扣包括压板,所述的压板固定连接在动模板上,所述的压板与动模板贴合面的宽度方向上设有锁杆滑槽,所述的锁杆另一端滑动连接在锁杆滑槽中,所述的锁杆滑槽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通孔,且锁杆滑槽两个侧壁上的通孔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的通孔自内向外依次设有钢球、弹簧和限位螺钉,通孔在锁杆滑槽侧壁上开口的直径小于钢球的直径且大于钢球的半径,钢球有部分位于锁杆滑槽内,所述的锁杆两侧设有与钢球位于锁杆滑槽内的部分配合的凹槽,凹槽沿锁杆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度等于上模模腔的深度;则这种结构的锁扣零部件较少,结构较简单,使用的可靠性较好,通用性较强,可做标准化生产,进而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作为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锁杆另一端端部两侧设有倒角或倒圆角;则倒角或倒圆角设置后,使得锁杆更易于插入到两个钢球之间,故复位更加顺畅,不易出现锁杆戳在钢球上而导致上模无法复位的问题,使得本技术的使用稳定性和使用可靠性均更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模具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模具顶出机构在上模移动到锁扣对锁杆下限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模具顶出机构在上模带动动模板移动到上极限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模具顶出机构锁杆与锁扣脱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模具顶出机构限位锁扣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上模,2、下模,3、限位锁扣,4、动模板,5、锁杆,6、锁扣,7、压板,8、锁杆滑槽,9、通孔,10、钢球,11、弹簧,12、限位螺钉,13、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提供一种模具顶出机构,它包括上模1、下模2和限位锁扣3(当然还包括其它零部件,但由于未涉及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专利技术点,故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的上模I与下模2连接,所述的下模2上设有动模板4,所述的限位锁扣3位于上模I与动模板4之间,一般设有两组限位锁扣3,分别位于模具的前后两侧或是模具的左右两侧,而前后两侧或是左右两侧限位锁扣3对角线分布,这样设置后,在上模I带动动模板4移动时,动模板4的受力较均匀,不易出现倾斜的情况,进而保证动模板4移动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模具的工作效率。 所述的限位锁扣3包括锁杆5和锁扣6,所述的锁杆5 —端与上模I固定连接,所述的锁扣6固定连接在动模板4上,且锁杆5另一端与锁扣6连接。 所述的锁扣6包括压板7,所述的压板7固定连接在动模板4上,所述的压板7与动模板4贴合面的宽度方向上设有锁杆滑槽8,所述的锁杆5另一端滑动连接在锁杆滑槽8中,所述的锁杆滑槽8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通孔9,且锁杆滑槽8两个侧壁上的通孔9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的通孔9自内向外依次设有钢球10、弹簧11和限位螺钉12,当然两个通孔9中均设有钢球10、弹簧11和限位螺钉12,通孔9在锁杆滑槽8侧壁上开口的直径小于钢球10的直径且大于钢球10的半径,一般通孔9在锁杆滑槽8侧壁上开口的直径略小于钢球10的直径,或是通孔9在锁杆滑槽8侧壁上开口为圆台形结构,且圆台形结构要保证钢球10有部分可以突出到锁杆滑槽8内,而钢球10无法整体进入到锁杆滑槽8内,钢球10有部分位于锁杆滑槽8内,即部分的钢球10在通孔9中凸出到锁杆滑槽8内,所述的锁杆5两侧设有与钢球10位于锁杆滑槽8内的部分配合的凹槽13,凹槽13沿锁杆5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度等于上模I模腔的深度,凹槽13下端的侧壁为弧形结构,这样设置后保证锁杆5运动到凹槽13下端侧壁与钢球10接触时,钢球10对锁杆5有一定的限位作用,从而保证锁杆5可以带动动模板4向上运动,而在动模板4向上运动极限位置时,在开模作用力的作用下,锁杆5可脱开钢球10的限位,进而保证上模I可正常开模,从而保证工人可按现有的方法取件,无需对工人重新进行培训,降低模具的使用成本。 所述的锁杆5另一端端部两侧设有倒角或倒圆角(本例为倒角,当然也可为倒圆角),倒角或倒圆角设置后,使得锁杆5复位时,在倒角或倒圆角的作用下,更易于将钢球10推到通孔9中,使得锁杆5的下端也更易于穿过两个钢球10形成的锁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具顶出机构,它包括上模(1)、下模(2)和限位锁扣(3),所述的上模(1)与下模(2)连接,所述的下模(2)上设有动模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锁扣(3)位于上模(1)与动模板(4)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永成双海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