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O型圈的自动加装设备,包括模架,所述模架的上端设置有竖向气缸,竖向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主轴套,所述主轴套的下方安装有同轴设置的压环;所述压环中套置有可在压环中纵向移动的芯轴,芯轴的顶端形成有伸入主轴套中、并且搭接于压环顶端面的限位凸环,所述主轴套的轴孔中设置有压簧,压簧的下端与所述芯轴抵接,芯轴的底端连接有锥度轴,所述锥度轴的外径与所述压环内径相适配;还包括有横向动作的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第二气缸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放置O型圈的指瓣环,指瓣环上形成有与O型圈同轴设置、用于让位锥度轴的让位中心孔,第三气缸用于推动轴承送料至锥度轴正下方,实现了轴承O型圈的自动加装。(*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O型圈的自动加装设备,包括模架,所述模架的上端设置有竖向气缸,竖向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主轴套,所述主轴套的下方安装有同轴设置的压环;所述压环中套置有可在压环中纵向移动的芯轴,芯轴的顶端形成有伸入主轴套中、并且搭接于压环顶端面的限位凸环,所述主轴套的轴孔中设置有压簧,压簧的下端与所述芯轴抵接,芯轴的底端连接有锥度轴,所述锥度轴的外径与所述压环内径相适配;还包括有横向动作的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第二气缸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放置O型圈的指瓣环,指瓣环上形成有与O型圈同轴设置、用于让位锥度轴的让位中心孔,第三气缸用于推动轴承送料至锥度轴正下方,实现了轴承O型圈的自动加装。【专利说明】一种轴承O型圈的自动加装设备
本技术涉及轴承O型圈的自动加装设备。
技术介绍
考虑到防止蠕动等功能的需要,在某些场合,轴承的外圈上需要加装O型圈,而目前轴承外圈上O型圈的加装都是依靠人手工操作来完成的,通过人手工将O型圈套置在轴承上,这种人手工操作的方法其生产效率低下,产量大约为200(Γ2500套/人,并且工人容易产生疲劳,人工成本高,已经不能满足行业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轴承O型圈的自动加装设备,其实现了轴承外圈上O型圈的自动加装,生产效率高,成本低。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 一种轴承O型圈的自动加装设备,包括模架,所述模架的上端设置有竖向气缸,竖向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主轴套,所述主轴套的下方安装有同轴设置的压环;所述压环中套置有可在压环中纵向移动的芯轴,芯轴的顶端形成有伸入主轴套中、并且搭接于压环顶端面的限位凸环,所述主轴套的轴孔中设置有压簧,压簧的下端与所述芯轴抵接,芯轴的底端连接有锥度轴,所述锥度轴的外径与所述压环内径相适配;还包括有横向动作的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放置O型圈的指瓣环,指瓣环上形成有与O型圈同轴设置、用于让位锥度轴的让位中心孔,所述第三气缸用于推动轴承送料至锥度轴正下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锥度轴通过中心轴连接安装在所述芯轴上,所述中心轴贯穿芯轴的顶端后形成有限位环,所述中心轴上套置有第二压簧,所述第二压簧的两端分别与芯轴和锥度轴抵接,锥度轴随同中心轴可相对芯轴纵向移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锥度轴的底端设置有定位圆柱,所述定位圆柱的径向尺寸与轴承中心孔相适配。 进一步,所述竖向气缸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上连接有导柱,所述导柱伸入到模架上的导套中。 进一步,所述指瓣环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形成有凹台,在凹台中设置有环形排列的指瓣,所述指瓣与凹台的侧壁间设置有弹簧,弹簧邻近凹台侧壁的端部抵接有钢球,所述指瓣的两侧设置有沉台,沉台上压接有与所述底板连接的固定螺栓。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的本技术,首先第二气缸动作将带有O型圈的指瓣环推送至锥度轴正下方,然后竖向气缸动作推动锥度轴下移,锥度轴在穿过O型圈时,O型圈被撑大并跟随锥度轴一同上移,锥度轴上移复位后,第二气缸动作使得指瓣环离开锥度轴正下方,然后竖向气缸动作使得锥度轴下移至与位于锥度轴正下方的轴承抵接,竖向气缸的输出轴继续下移,使得主轴套克服压簧的弹力并带动压环下移,下移的压环将锥度轴上的O型圈推至轴承外圈上的环槽中,最后竖向气缸带动锥度轴复位,当需要进行下一轮加装时,第二气缸将带有O型圈的指瓣环推送至锥度轴正下方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即可,轻松实现了轴承O型圈的自动加装,摈弃了传统技术中通过人手操作的方式,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产量可达6000套/台,并且一人可操作2?3台本技术所述设备,生产效率远高于人手操作,同时也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紧凑,操作方便,实施简单。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1是本技术在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技术在抓捕O型圈工序时的示意图; 图1-3是本技术在竖向气缸复位时的示意图; 图1-4是本技术在O型圈压入轴承环槽工序的示意图; 图1-5是本技术恢复初始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f 2-5是分别对应图1-f 1-5工序时指瓣环与轴承的相对位置关系图; 图3是本技术(隐藏掉模架等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本技术中指瓣环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广图4,本技术的一种轴承O型圈的自动加装设备,包括模架1,所述模架I的上端设置有竖向气缸2,竖向气缸2的输出端连接有主轴套3,所述主轴套3的下方安装有同轴设置的压环4,主轴套3和压环4之间可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压环4中套置有可在压环4中纵向移动的芯轴5,芯轴5的顶端形成有伸入主轴套3中、并且搭接于压环4顶端面的限位凸环51,限位凸环51用于避免芯轴5从压环4中脱落,所述主轴套3的轴孔中设置有压簧6,压簧6的下端与所述芯轴5抵接,当芯轴5受到较大的轴向力时,压簧6受压收缩,芯轴5的底端连接有锥度轴7,所述锥度轴7的外径与所述压环4内径相适配,即锥度轴7上圆柱部分的外径与压环4的内径相适配,使得压环4能够将锥度轴7上的O型圈13推落;还包括有横向动作的第二气缸8和第三气缸9,所述第二气缸8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放置O型圈13的指瓣环10,指瓣环10上形成有与O型圈同轴设置、用于让位锥度轴7的让位中心孔101,所述第三气缸9用于推动轴承14送料至锥度轴3正下方。 优选的,所述锥度轴7通过中心轴11连接安装在所述芯轴5上,所述中心轴11贯穿芯轴5的顶端后形成有限位环111,限位坏111用于避免中心轴11从芯轴5上滑落出,所述中心轴11上套置有第二压簧12,所述第二压簧12的两端分别与芯轴5和锥度轴7抵接,锥度轴7随同中心轴11可相对芯轴5纵向移动,这种结构使得当锥度轴7受到轴向力时,第二压簧12受力收缩,对锥度轴7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并且第二压簧12配合压簧6的共同作用,缓冲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锥度轴7的底端设置有定位圆柱71,所述定位圆柱71的径向尺寸与轴承14的中心孔相适配,定位圆柱71的设置,使得锥度轴7下移时,定位圆柱71能够插入到轴承14的中心孔中定位,更好的方便压环4向下运动把O型圈13挤压至轴承14外圈上的环槽内,设备动作精度更高。 优选的,所述竖向气缸2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滑板15,所述滑板15上连接有导柱16,所述导柱16伸入到模架I上的导套17中,以使得主轴套3、压环4以及锥度轴7上下移动时更平稳可靠,具有更高的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参见图4,优选的,所述指瓣环10包括底板102,所述底板102上形成有凹台103,在凹台103中设置有环形排列的指瓣104,所述指瓣104与凹台103的侧壁间设置有弹簧105,弹簧105邻近凹台103侧壁的端部抵接有钢球106,所述指瓣104的两侧设置有沉台107,沉台107上压接有与所述底板102连接的固定螺栓108,指瓣环10的上述结构使得放置O型圈13的凹位109在弹簧105的作用下是变动的,有利于锥度轴7在穿过O型圈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O型圈的自动加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架(1),所述模架(1)的上端设置有竖向气缸(2),竖向气缸(2)的输出端连接有主轴套(3),所述主轴套(3)的下方安装有同轴设置的压环(4);所述压环(4)中套置有可在压环(4)中纵向移动的芯轴(5),芯轴(5)的顶端形成有伸入主轴套(3)中、并且搭接于压环(4)顶端面的限位凸环(51),所述主轴套(3)的轴孔中设置有压簧(6),压簧(6)的下端与所述芯轴(5)抵接,芯轴(5)的底端连接有锥度轴(7),所述锥度轴(7)的外径与所述压环(4)内径相适配;还包括有横向动作的第二气缸(8)和第三气缸(9),所述第二气缸(8)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放置O型圈的指瓣环(10),指瓣环(10)上形成有与O型圈同轴设置、用于让位锥度轴(7)的让位中心孔(101),所述第三气缸(9)用于推动轴承送料至锥度轴(3)正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慎豪,陈薇,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机械设备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