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级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00217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5 13:16
无级变速器(1)具备第一旋转要素(10)、第二旋转要素(20)、滚动构件(50)、支承轴(51)、支承旋转要素(40)。支承旋转要素(40)具有:固定要素(41),设有引导第一引导端部(52)的第一引导部(44);及可动要素(42),设有引导第二引导端部(53)的第二引导部(45)。支承轴(51)构成为使与滚动构件(50)一起倾斜滚动时的第一引导端部(52)的移动距离和第二引导端部(53)的移动距离中的一方的移动距离相对较大而另一方的移动距离相对较小,第一引导端部(52)和第二引导端部(53)中,移动距离相对较大的一方的外径相对大于移动距离相对较小的一方的外径。因此,无级变速器(1)起到能够实现顺畅的变速动作这样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无级变速器(1)具备第一旋转要素(10)、第二旋转要素(20)、滚动构件(50)、支承轴(51)、支承旋转要素(40)。支承旋转要素(40)具有:固定要素(41),设有引导第一引导端部(52)的第一引导部(44);及可动要素(42),设有引导第二引导端部(53)的第二引导部(45)。支承轴(51)构成为使与滚动构件(50)一起倾斜滚动时的第一引导端部(52)的移动距离和第二引导端部(53)的移动距离中的一方的移动距离相对较大而另一方的移动距离相对较小,第一引导端部(52)和第二引导端部(53)中,移动距离相对较大的一方的外径相对大于移动距离相对较小的一方的外径。因此,无级变速器(1)起到能够实现顺畅的变速动作这样的效果。【专利说明】无级变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级变速器。
技术介绍
作为所谓牵引驱动方式的以往的变速器,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一种无级变速器(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1N),包括:作为旋转中心的变速器轴;以该变速器轴的中心轴线为第一旋转中心轴线的能够相对旋转的多个旋转要素;以第一旋转中心轴线为中心而呈放射状地配置多个的作为滚动构件的行星滚珠。该无级变速器包含夹持行星滚珠的输入输出环、将行星滚珠支承为能够倾斜滚动的保持架、外周面与行星滚珠接触的太阳辊等作为多个旋转要素,通过使行星滚珠倾斜滚动而使变速比无级地变化。无级变速器例如在行星滚珠的支承轴(心轴)的两端设置引导端部,一边使固定保持架与可动保持架相对旋转,一边对该支承轴的引导端部进行引导,由此使行星滚珠与支承轴一起倾斜滚动并使变速比变化。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0/0267510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上述那样的专利文献I记载的无级变速器例如在伴随行星滚珠的倾斜滚动动作的变速动作的方面还有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作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顺畅的变速动作的无级变速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无级变速器的特征在于,具备:作为旋转中心的变速器轴;第一旋转要素及第二旋转要素,在所述变速器轴上沿着轴向相对配置,能够以共同的第一旋转中心轴线为旋转中心而相对旋转;滚动构件,能够以与所述第一旋转中心轴线不同的第二旋转中心轴线为旋转中心而旋转,由所述第一旋转要素和所述第二旋转要素夹持,能够在该滚动构件与该第一旋转要素及该第二旋转要素之间传递转矩;支承轴,以所述第二旋转中心轴线为旋转中心而对所述滚动构件进行支承,两端部从该滚动构件突出;及支承旋转要素,以能够将所述第一旋转中心轴线作为旋转中心而与所述第一旋转要素及所述第二旋转要素相对旋转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变速器轴,并且具有以不能与所述变速器轴相对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支承轴的一端部侧的固定要素和与所述固定要素相对配置且以能够与所述变速器轴相对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支承轴的另一端部侧的可动要素,所述支承旋转要素保持所述支承轴,所述支承旋转要素通过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以所述滚动构件能够进行倾斜滚动动作的状态保持所述支承轴,通过与所述固定要素和所述可动要素的相对旋转相伴的所述第一引导部与所述第二引导部的相对位移,使所述滚动构件与所述支承轴一起倾斜滚动,从而能够改变各旋转要素之间的转速比即变速比,其中,所述第一引导部以沿着与所述第一旋转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且朝向所述滚动构件开口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固定要素,并且供所述支承轴的一端部即第一引导端部插入并能够对该第一引导端部的移动进行引导,所述第二引导部以沿着相对于与所述第一旋转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且朝向所述滚动构件开口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可动要素,并且供所述支承轴的另一端部即第二引导端部插入并能够对该第二引导端部的移动进行引导,所述支承轴构成为,与所述滚动构件一起倾斜滚动时的所述第一引导端部的移动距离和所述第二引导端部的移动距离中的一方的移动距离相对较大,而另一方的移动距离相对较小,所述第一引导端部和所述第二引导端部中,所述移动距离相对较大的一方的外径相对大于所述移动距离相对较小的一方的外径。 另外,在上述无级变速器中,可以是,所述第一引导端部的外径与所述第二引导端部的外径之比等于所述支承轴与所述滚动构件一起倾斜滚动时的所述第一引导端部的移动距离与所述第二引导端部的移动距离之比。 另外,在上述无级变速器中,可以是,所述支承轴与所述滚动构件一起倾斜滚动时的所述第一引导端部的移动距离基于该第一引导端部和所述第一引导部的接触点与所述滚动构件的滚动中心之间的距离来规定,所述支承轴与所述滚动构件一起倾斜滚动时的所述第二引导端部的移动距离基于该第二引导端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的接触点与所述滚动构件的滚动中心之间的距离来规定。 另外,在上述无级变速器中,可以是,所述第一引导端部的外径与所述第二引导端部的外径之比等于以下两个距离之比:所述第一引导端部和所述第一引导部的接触点与所述滚动构件的滚动中心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引导端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的接触点与所述滚动构件的滚动中心之间的距离。 另外,在上述无级变速器中,可以是,至少所述第一引导端部或所述第二引导端部的任一方与所述支承轴的在该第一引导端部与该第二引导端部之间的中间部分体地构成,且组装于该中间部。 另外,在上述无级变速器中,可以是,至少所述第一引导端部或所述第二引导端部的任一方包含辊而构成,所述辊以相对于所述支承轴的在该第一引导端部与该第二引导端部之间的中间部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组装于该中间部。 另外,在上述无级变速器中,可以是,所述支承轴设置成能够与所述滚动构件一体旋转,所述第一引导端部包含介于所述第一引导端部与所述第一引导部之间的第一轴承而构成,所述第二引导端部包含介于所述第二引导端部与所述第二引导部之间的第二轴承而构成。 专利技术效果 本专利技术的无级变速器起到能够实现顺畅的变速动作这样的效果。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I的无级变速器的简要剖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I的无级变速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说明实施方式I的无级变速器的固定保持架的俯视图。 图4是说明实施方式I的无级变速器的可动保持架的俯视图。 图5是说明实施方式I的无级变速器的板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无级变速器的支承轴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7是实施方式2的无级变速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表示变形例的无级变速器的支承轴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9是表示变形例的无级变速器的支承轴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10是表示变形例的无级变速器的支承轴的结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没有通过该实施方式来限定本专利技术。而且,下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且容易置换的要素、或实质上相同的要素。 图1是实施方式I的无级变速器的简要剖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I的无级变速器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说明实施方式I的无级变速器的固定保持架的俯视图,图4是说明实施方式I的无级变速器的可动保持架的俯视图,图5是说明实施方式I的无级变速器的板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无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级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具备:作为旋转中心的变速器轴;第一旋转要素及第二旋转要素,在所述变速器轴上沿着轴向相对配置,能够以共同的第一旋转中心轴线为旋转中心而相对旋转;滚动构件,能够以与所述第一旋转中心轴线不同的第二旋转中心轴线为旋转中心而旋转,由所述第一旋转要素和所述第二旋转要素夹持,能够在该滚动构件与该第一旋转要素及该第二旋转要素之间传递转矩;支承轴,以所述第二旋转中心轴线为旋转中心而对所述滚动构件进行支承,两端部从该滚动构件突出;及支承旋转要素,以能够将所述第一旋转中心轴线作为旋转中心而与所述第一旋转要素及所述第二旋转要素相对旋转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变速器轴,并且具有以不能与所述变速器轴相对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支承轴的一端部侧的固定要素和与所述固定要素相对配置且以能够与所述变速器轴相对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支承轴的另一端部侧的可动要素,所述支承旋转要素保持所述支承轴,所述支承旋转要素通过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以所述滚动构件能够进行倾斜滚动动作的状态保持所述支承轴,通过与所述固定要素和所述可动要素的相对旋转相伴的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的相对位移,使所述滚动构件与所述支承轴一起倾斜滚动,从而能够改变各旋转要素之间的转速比即变速比,其中,所述第一引导部以沿着与所述第一旋转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且朝向所述滚动构件开口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固定要素,并且供所述支承轴的一端部即第一引导端部插入并能够对该第一引导端部的移动进行引导,所述第二引导部以沿着相对于与所述第一旋转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且朝向所述滚动构件开口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可动要素,并且供所述支承轴的另一端部即第二引导端部插入并能够对该第二引导端部的移动进行引导,所述支承轴构成为,与所述滚动构件一起倾斜滚动时的所述第一引导端部的移动距离和所述第二引导端部的移动距离中的一方的移动距离相对较大,而另一方的移动距离相对较小,所述第一引导端部和所述第二引导端部中,所述移动距离相对较大的一方的外径相对大于所述移动距离相对较小的一方的外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荒津有希村上新小川裕之日比野晃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