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调节风量装置,包括风口体,在所述风口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空调机组的送风风道连接,在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导风叶片,在所述风口体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旁通出风口,所述旁通出风口与空调机组的回风风道连接,在所述旁通出风口处设置第二导风叶片,所述第一导风叶片和第二导风叶片之间通过联动机构连接,所述联动机构与执行机构连接,所述执行机构与控制装置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面板,由乘客根据自己的需求控制各出风口的出风风量大小,从而通过风量的大小来改变房间的温度,来满足个人的感官需求,同时不会因此改变相邻出风口的风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车辆调节风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送风机构,特别涉及一种轨道车辆调节风量装置,属于轨道车辆送风
技术介绍
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轨道车辆的设计思想日益向人性化、舒适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现有的列车的风口体多安装在车内顶板上方,风口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设置在风口体的顶部,出风口设置在风口体的两侧,在出风口处设置用于调节出风口风量的导风板,进风口通过送风风道与空调机组室内机的排风口连接,经空调机组处理后的空气从空调机组室内机的排风口进入送风风道,再从风口体的进风口进入风口体内,最后从两侧的出风口排出进入车厢内以调节车厢内的温湿度,在车厢内循环后的空气再经回风风道返回至空调机组,再次与蒸发器进行热交换,形成空气循环。为了提高整个车厢内的美观度,现在的出风口多为隐藏式出风口,列车空调机组通过感温探头的反馈来控制车厢内温度,但这种调节方式只能适合大多数人,不可能因为某一个人的冷或热而改变,乘客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调节出风口的风量,而设有包间的高档列车(如硬卧、软卧等)也是如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轨道车辆调节风量装置,可以单独控制各出风口出风风量,从而通过风量的大小来改变房间的温度,满足个人的感官需求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车辆调节风量装置,包括风口体,在所述风口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空调机组的送风风道连接,在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导风叶片,在所述风口体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旁通出风口,所述旁通出风口与空调机组的回风风道连接,在所述旁通出风口处设置第二导风叶片,所述第一导风叶片和第二导风叶片之间通过联动机构连接,所述联动机构与执行机构连接,所述执行机构与控制装置连接。进一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面板和温控器,所述温控器与执行机构连接,所述控制面板和温控器安装在车厢内,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出风口对应设置。进一步,所述联动机构为一转轴,所述第一导风叶片和第二导风叶片同轴安装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执行机构为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带动所述转轴转动。进一步,所述第一导风叶片与第二导风叶片相互成90°夹角。进一步,所述第一导风叶片和第二导风叶片的末端设置有热塑橡胶片。进一步,在所述风口体的内表面粘贴有保温材料。进一步,在所述风口体的两侧对称设置两个出风口,在所述风口体的内腔中沿纵向设置有用于风量分配的导流板,在每个所述出风口的旁边对应设置一个所述旁通出风口。进一步,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出风口内的联动机构之间通过连杆机构连接,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执行机构连接。进一步,所述导流板为三角形腔体结构,两侧边为弧形,在侧边上开有消音孔,内部填充有吸音材料。综上内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调节风量装置,本着人性化、自动化的思想,通过控制面板,由乘客根据自己的需求控制各出风口的出风风量大小,从而通过风量的大小来改变房间的温度,来满足个人的感官需求,同时不会因此改变相邻出风口的风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风口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图3是图1的B向视图;图4是图1的C-C剖视图。如图1至图4所示,风口体1,进风口2,出风口3,导流板4,旁通出风口5,第一导风叶片6,第二导风叶片7,转轴8,连杆机构9,轴承10,支杆11,连杆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调节风量装置,包括风口体1,在风口体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口2和出风口3,进风口2开在风口体1的顶部与空调机组的送风风道(图中未示出)连接,送风风道沿车体的纵向通长设置,经与空调机组蒸发器热交换后的空气通过送风风道进入风口体1内,再从出风口3送出进入车厢内以调节车厢内的环境温度。对于设置有软卧等独立包间结构的高档列车,在每个包间内都设置有出风口3,本实施例中,风口体1沿车体的纵向或横向设置,在风口体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出风口3,经空调机组处理后的空气从两侧的出风口3流出进入车厢内,从两侧出风有利于车厢内的空气流动,使车厢内的温度更加均匀。如图4所示,在风口体1的内腔中,设置有用于两侧出风口3风量分配的导流板4,如果控制两侧的出风口3风量相同,则将导流板4设置在风口体1内腔的中心线(即进风口2中心线)的位置,导流板4为三角形腔体结构,三角形的两个侧边为弧形,从进风口2进入的空气在导流板4的分流作用下,从导流板4的两侧分别进入两个出风口3,再最后送入车厢内。在导流板4的两个侧边上还开有消音孔(图中未示出),导流板4的腔体内部填充有吸音材料,以最大限度地吸收空气流动的声音,达到降噪的目的,提高乘坐环境的舒适度。出风口3为正常的出风口,当乘客想要提高自己包间内的环境温度时,需要减少包间内的出风口3的出风量,由于空调通风总量是一定的,而且各个包间内的送风风道是连通的,如果一处的出风口3的风量减少或关闭,必然会对其它出风口3的风量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它包间内的环境温度。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每个出风口3的旁边对应设置一个旁通出风口5,旁通出风口5的出风面积远小于出风口3的出风面积,旁通出风口5通过连接管与空调机组的回风风道(图中未示出)连接,旁通出风口5为出风口3减少或关闭后余风的出口,即未经过出风口3送入车厢内的剩余风量从旁通出风口5进入空调机组的回风风道,进而直接返回至空调机组内,不参与车厢内的空气循环,也不会影响其它出风口3的出风量,由于导流板4的设置,两侧的出风口3和旁通出风口5之间也互不影响。另外,由于剩余风量直接返回空调机组,还可以降低空调机组的热负荷,提高空调机组的效率。回风风道可以沿车体纵向通长设置,经过车厢内的各个包间,这样可以减少连接管的长度,也使可以简化每节车厢送风系统的结构。如图1和图4所示,在每个出风口3处各设置有第一导风叶片6,在每个旁通出风口5处各设置有第二导风叶片7,位于风口体1同侧的第一导风叶片6和第二导风叶片7之间通过联动机构连接。本实施例中,为减化整体结构及控制方式,出风口3和旁通出风口5并排设置,联动机构采用一根转轴8,第一导风叶片6和第二导风叶片7同轴安装在该转轴8上,由于出风口3为两个,转轴8也为两根,两根转轴8相互平行设置,转轴8与风口体1的壳体之间通过免维护轴承10转动连接,以降低旋转阻力。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两个转轴8之间通过连杆机构9连接,连杆机构9由与固定在两个转轴8上的支杆11及连接两个支杆11的一根连杆12组成,连杆12与支杆11之间转动连接。执行机构采用步进电机,步进电机与控制装置连接,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一侧的转轴8的一端连接,步进电机工作时带动转轴8转动,并进而通过连杆机构9带动另一侧的转轴8同步转动,最终带动两侧的第一导风叶片6和第二导风叶片7同步联动转动,以同时调节两侧的出风口3和旁通出风口5的风量。同侧的第一导风叶片6与第二导风叶片7相互成90°夹角,即第一导风叶片6完全打开时,第二导风叶片7则同步完全关闭,第一导风叶片6完全关闭时,第二导风叶片7则同步完全打开,第一导风叶片6与第二导风叶片7在执行机构的作用下可以同步停留在任意角度,出风口3和旁通出风口5的出风量互补,相加后等于该侧的全部的出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车辆调节风量装置,包括风口体,在所述风口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空调机组的送风风道连接,在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导风叶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口体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旁通出风口,所述旁通出风口与空调机组的回风风道连接,在所述旁通出风口处设置第二导风叶片,所述第一导风叶片和第二导风叶片之间通过联动机构连接,所述联动机构与执行机构连接,所述执行机构与控制装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调节风量装置,包括风口体,在所述风口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风口和两个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空调机组的送风风道连接,在每个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导风叶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口体的内腔中沿纵向设置有用于风量分配的导流板,在每个出风口的旁边对应设置一个旁通出风口,出风口和旁通出风口并排设置,所述旁通出风口与空调机组的回风风道连接,未经所述出风口送入车厢内的剩余风量从所述旁通出风口进入所述回风风道;在所述旁通出风口处设置第二导风叶片,所述第一导风叶片和第二导风叶片之间通过联动机构连接,所述联动机构与执行机构连接,所述执行机构与控制装置连接,所述联动机构为一转轴,所述第一导风叶片和第二导风叶片同轴安装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第一导风叶片与第二导风叶片相互成90°夹角;在每个包间内均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大伟,李春峰,刘振环,王建军,王冰松,程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