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模装置,用于脱掉中模的模腔内由弹性材料制得的弹性件,模腔上下贯穿中模,模腔为圆柱结构,包括支撑座、安装在支撑座上的气动装置、安装在支撑座上的脱模板,中模可拆卸连接气动装置的传动轴,气动装置驱动中模向脱模板运动或者远离脱模板;脱模板上方设有多根顶杆,使顶杆一一对应进入模腔内并挤压弹性件,使弹性件由中模上方脱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将由弹性材料制得的工字型弹性件从中模的模腔中一次性快速顶出,省时省力。(*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脱模装置,用于脱掉中模的模腔内由弹性材料制得的弹性件,模腔上下贯穿中模,模腔为圆柱结构,包括支撑座、安装在支撑座上的气动装置、安装在支撑座上的脱模板,中模可拆卸连接气动装置的传动轴,气动装置驱动中模向脱模板运动或者远离脱模板;脱模板上方设有多根顶杆,使顶杆一一对应进入模腔内并挤压弹性件,使弹性件由中模上方脱模。本技术可将由弹性材料制得的工字型弹性件从中模的模腔中一次性快速顶出,省时省力。【专利说明】一种脱模装置
本技术涉及注塑成型
,尤其涉及一种脱模装置。
技术介绍
生产流水线上通过上模、中模、下模合起来,向上模、中模、下模上的型腔中注入弹 性材料,形成工字型弹性件,然后撤去上模和下模,由于工字型弹性件上下两端轴向截面面 积大于中部轴向截面面积,使弹性件卡在中模的模腔内无法脱落,现有技术中往往利用人 工一个个取下,费事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基本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脱模装置,可将由弹性材 料制得的工字型弹性件从中模的模腔中一次性快速顶出,省时省力。 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脱模装置,用于脱掉中模模腔内由弹性材料制得的弹性 件,模腔上下贯穿中模,模腔为圆柱结构,包括支撑座、安装在支撑座上的气动装置、安装在 支撑座上的脱模板,中模可拆卸连接气动装置的传动轴,气动装置驱动中模向脱模板运动 或者远离脱模板;脱模板上方设有多根顶杆,使顶杆一一对应进入模腔内并挤压弹性件, 使弹性件由中模上方脱模;顶杆的高度大于模腔的深度,顶杆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模腔的横 截面面积,顶杆坚直平行分布,顶杆包括固定脱模板的下杆部以及由下杆部上端向上延伸 形成的上杆部,所述上杆部和所述下杆部平滑过渡,所述下杆部为圆柱结构,在坚直向上的 方向上,所述上杆部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所述上杆部的纵截面的轮廓线的曲线部分为一 段类贝塞尔曲线,在所述上杆部的纵截面所在平面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所述曲线公式为 B(t) = (l-tpPc^ta-tM+ty+costXsint+etant,其中 t 在 0 到 1 之间取值,Pi 和 P2 为 所述纵截面的轮廓线曲线部分的两个端点,P〇为所述轮廓线的最高点。 优选的,任一顶杆轴线与相对应的模腔轴线重合。 优选的,顶杆的所述下杆部横截面面积与通孔横截面面积比为5-7 :8-10。 优选的,中模与气动装置的传动轴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或定位销连接。 本技术中的脱模板上方设有多根顶杆,当气动装置驱动中模向脱模板运动, 使顶杆一一对应进入模腔内并挤压弹性件,从而使弹性件由中模上方脱模,这样将由弹性 材料制得的工字型弹性件可以从中模的模腔中一次性快速顶出,省时省力;而采用顶杆的 高度大于模腔的深度,顶杆的横截面积小于模腔的横截面积,使顶杆可以轻松挤入中模的 模腔,并将弹性件完全顶出;所述上杆部的纵截面采用类贝塞尔曲线,使顶杆顶端圆滑,挤 入中模的模腔时不会损坏弹性件。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脱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脱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脱模装置,用于脱掉中模3模腔4内由弹性材料 制得的弹性件7,模腔4上下贯穿中模3,模腔4为圆柱结构,包括支撑座2、安装在支撑座2 上的气动装置1、安装在支撑座2上的脱模板5,中模3可拆卸连接气动装置1的传动轴,气 动装置1驱动中模3向脱模板5运动或者远离脱模板5,具体地,中模3与气动装置1的传 动轴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或定位销连接,使中模3不断使用,形成流水线生产,提高了工作效 率。 脱模板5上方设有多根顶杆6,使顶杆6 对应进入模腔4内并挤压弹性件7, 使弹性件由中模3上方脱模。 顶杆6的高度大于模腔4的深度,顶杆6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模腔4的横截面面积, 具体地,任一顶杆6轴线与相对应的模腔4轴线重合,使顶杆6挤入模腔4的过程更加顺利, 进一步地,顶杆6的所述下杆部横截面面积与通孔7横截面面积比为5-7 :8-10,在此比例 下,顶杆6挤入模腔4不会夹住弹性件7下端的同时,增大了顶杆6的横截面,加大了挤入 力,使弹性件7更加快速地被顶出。 顶杆6坚直平行分布,顶杆6包括固定脱模板5的下杆部以及由下杆部上端向上 延伸形成的上杆部,所述上杆部和所述下杆部平滑过渡,所述下杆部为圆柱结构,在坚直向 上的方向上,所述上杆部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所述上杆部的纵截面的轮廓线的曲线部分 为一段类贝塞尔曲线,在所述上杆部的纵截面所在平面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所述曲线公 式为B(t) = (l-tyPc^ta-tM+ty+costXsint+e-,其中t在0到1之间取值,卩丨和 P2为所述纵截面的轮廓线曲线部分的两个端点,P〇为所述轮廓线的最高点。 本技术中的脱模板上方设有多根顶杆,当气动装置驱动中模向脱模板运动, 使顶杆一一对应进入模腔内并挤压弹性件,从而使弹性件由中模上方脱模,这样将由弹性 材料制得的工字型弹性件可以从中模的模腔中一次性快速顶出,省时省力;而采用顶杆的 高度大于模腔的深度,顶杆的横截面积小于模腔的横截面积,使顶杆可以轻松挤入中模的 模腔,并将弹性件完全顶出;所述上杆部的纵截面采用类贝塞尔曲线,使顶杆顶端圆滑,挤 入中模的模腔时不会损坏弹性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 围之内。【权利要求】1. 一种脱模装置,用于脱掉中模(3)的模腔(4)内由弹性材料制得的弹性件(7),模腔 (4) 上下贯穿中模(3),模腔(4)为圆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2)、安装在支撑座 (2)上的气动装置(1)、安装在支撑座(2)上的脱模板(5),中模(3)可拆卸连接气动装置 (1)的传动轴,气动装置(1)驱动中模(3)向脱模板(5)运动或者远离脱模板(5);脱模板 (5) 上方设有多根顶杆(6),使顶杆(6) -一对应进入模腔(4)内并挤压弹性件(7),使弹 性件由中模(3)上方脱模;顶杆(6)的高度大于模腔(4)的深度,顶杆¢)的横截面面积小 于模腔(4)的横截面面积,顶杆(6)坚直平行分布,顶杆(6)包括固定脱模板(5)的下杆部 以及由下杆部上端向上延伸形成的上杆部,所述上杆部和所述下杆部平滑过渡,所述下杆 部为圆柱结构,在坚直向上的方向上,所述上杆部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所述上杆部的纵截 面的轮廓线的曲线部分为一段类贝塞尔曲线,在所述上杆部的纵截面所在平面建立平面直 角坐标系,所述曲线公式为 B(t) = (l-tyPd+ZtQ-i^Pi+t^+costXsint+etant,其中 t 在 0 到1之间取值,Pi和P2为所述纵截面的轮廓线曲线部分的两个端点的横坐标,P〇为所述轮 廓线的最高点的横坐标。2. 如权利要求1所述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任一顶杆(6)轴线与相对应的模腔⑷轴 线重合。3. 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脱模装置,用于脱掉中模(3)的模腔(4)内由弹性材料制得的弹性件(7),模腔(4)上下贯穿中模(3),模腔(4)为圆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2)、安装在支撑座(2)上的气动装置(1)、安装在支撑座(2)上的脱模板(5),中模(3)可拆卸连接气动装置(1)的传动轴,气动装置(1)驱动中模(3)向脱模板(5)运动或者远离脱模板(5);脱模板(5)上方设有多根顶杆(6),使顶杆(6)一一对应进入模腔(4)内并挤压弹性件(7),使弹性件由中模(3)上方脱模;顶杆(6)的高度大于模腔(4)的深度,顶杆(6)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模腔(4)的横截面面积,顶杆(6)竖直平行分布,顶杆(6)包括固定脱模板(5)的下杆部以及由下杆部上端向上延伸形成的上杆部,所述上杆部和所述下杆部平滑过渡,所述下杆部为圆柱结构,在竖直向上的方向上,所述上杆部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所述上杆部的纵截面的轮廓线的曲线部分为一段类贝塞尔曲线,在所述上杆部的纵截面所在平面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所述曲线公式为B(t)=(1‑t)2P0+2t(1‑t)P1+t2P2+cost×sint+etant,其中t在0到1之间取值,P1和P2为所述纵截面的轮廓线曲线部分的两个端点的横坐标,P0为所述轮廓线的最高点的横坐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元焕,
申请(专利权)人:宁国市日格美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