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双动力切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91798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1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用双动力切换器,其包括:第一主动齿轮一端与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齿轮轴与第二从动齿轮花键连接,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固定啮合;第二齿轮轴与所述第一齿轮轴在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二齿轮轴另一端与燃油输出轴固定配合;拨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轴以及所述第二齿轮轴以可移动方式啮合;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轴光滑间隙配合,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固定啮合;第三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轴光滑间隙配合,所述第三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固定啮合。车用双动力切换器可以切换不同的单一动力驱动后桥,实现燃油驱动和电机驱动的相互转换,避免切换器失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用双动力切换器,其包括:第一主动齿轮一端与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齿轮轴与第二从动齿轮花键连接,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固定啮合;第二齿轮轴与所述第一齿轮轴在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二齿轮轴另一端与燃油输出轴固定配合;拨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轴以及所述第二齿轮轴以可移动方式啮合;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轴光滑间隙配合,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固定啮合;第三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轴光滑间隙配合,所述第三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固定啮合。车用双动力切换器可以切换不同的单一动力驱动后桥,实现燃油驱动和电机驱动的相互转换,避免切换器失效。【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用动力切换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小型汽车后桥使用的 双动力切换器。 -种车用双动力切换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的后桥通常采用一种动力驱动,或是内燃机驱动,或是电动机驱动。两 种动力驱动各有利弊,内燃机驱动将液体或气体燃料与空气混合后,直接进入气缸内部的 高压燃烧室燃烧爆发产生动力,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一种热机,经常用在运输车辆、大型 车辆内部,具有适用操作方便,启动性能好等优点;但是,内燃机要求汽油或轻柴油作料,要 求染料洁净度高,使用成本高;而电动机驱动将车载电源为动力,将电能转化为驱动车轮行 驶的动能,电动机汽车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电池比能量较低,电池容量受限,驾驶 里程受限,爬坡动力不足。 因此,对于三轮车、沙滩车、休闲车等小型车辆,在不同的道路环境下,既需要降低 使用成本,又需要提供高驱动动力。因而,需要一种切换器,能够实现内燃机驱动和电动机 驱动的相互转换。另外,切换器的齿轮与齿轮轴的固定方式采用过盈配合,由于工艺难度较 高,容易打滑,承载能力差,重载时容易造成齿轮与齿轮轴配合失效,造成切换器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用双动力切换器,切换不同的单一 动力驱动后桥,实现内燃机驱动和电动机驱动的相互转换,避免切换器失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车用双动力切换器,其包括:第一主动齿轮 一端与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齿轮轴与第二从动齿轮花键连接,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 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固定啮合;第二齿轮轴与所述第一齿轮轴在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二齿轮 轴另一端与燃油输出轴固定配合;拨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轴以及所述第二齿轮轴以可移 动方式哨合;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轴光滑间隙配合,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第一从 动齿轮固定啮合;第三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轴光滑间隙配合,所述第三主动齿轮与所 述第一从动齿轮固定哨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主动齿轮的模数是3. 0。 优选地,所述第三主动齿轮的模数是3. 0。 优选地,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模数是3. 0。 优选地,所述第二齿轮轴位于主壳体一侧,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位于左壳体一侧,所 述第一从动齿轮靠近后盖一侧。 另外,优选地,所述主壳体下方设有润滑油杂质。 从上述的描述和实践可知,本技术提供的车用双动力切换器,其一,切换不同 的单一动力驱动后桥,实现内燃机驱动和电动机驱动的相互转换,既可以内燃机驱动,又可 以电动机驱动,降低使用成本,保证高驱动动力;其二,第二主动齿轮、第三主动齿轮和第一 从动齿轮的模数是3. 0,承载能力增强,避免重载时,齿轮被损坏,提高车用双动力切换器可 靠性;其三,第二从动齿轮与齿轮轴采用花键配合,避免配合失效、打滑,可以避免车用双动 力切换器失效;其四,增加润滑油杂质沉积箱,用于润滑油使用过程中的杂质沉淀,避免杂 质等对车用双动力切换器各个部件的磨损,延长车用双动力切换器使用寿命,提高可靠性。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 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本使用新型所述的车用双动力切换器的示意图。 车用双动力切换器100 1 :左壳体;2 :第一主动齿轮;3 :第二主动齿轮;4 :拨叉齿轮; 5 :主壳体;6 :第三主动齿轮;7 :第一从动齿轮;8 :后盖; 9 :第二从动齿轮;10 :第一齿轮轴;11 :第二齿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 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使用新型所述的车用双动力切换器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车用双动力 切换器100其包括:第一主动齿轮2、第二主动齿轮3、拨叉齿轮4、第三主动齿轮6、第一从 动齿轮7、第二从动齿轮9、第一齿轮轴10和第二齿轮轴11。 第一主动齿轮2 -端与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 第一齿轮轴10与第二从动齿轮9采用花键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过盈配合, 可以避免重载时,二者打滑失效,造成车用双动力切换器100的失效。第二从动齿轮9与第 一主动齿轮2固定哨合。 第二齿轮轴11与第一齿轮轴10在同一轴线上,第二齿轮轴11与第一齿轮轴10 相对,第二齿轮轴11另一端与燃油输出轴固定配合。 拨叉齿轮4与第一齿轮轴10以及第二齿轮轴11以可移动方式啮合;拨叉齿轮在 第一齿轮轴10和第二齿轮轴11之间来回移动时,可以实现电机和燃油动力的切换。当需 要电机驱动时,拨叉齿轮4与第一齿轮轴10固定连接,当需要燃油驱动时,拨叉齿轮4与第 二齿轮轴11固定连接。 第二主动齿轮3与第一齿轮轴10光滑间隙配合,第二主动齿轮3与第一从动齿 轮7固定啮合。优选地,第二主动齿轮3的模数是3. 0。优选地,第一从动齿轮7的模数是 3. 0。模数增加后,承载能力增加,避免齿轮损坏,车用双动力切换器100的可靠性提高。 第三主动齿轮6与第二齿轮轴11光滑间隙配合,第三主动齿轮6与第一从动齿 轮7固定啮合。优选地,第三主动齿轮6的模数是3. 0。优选地,第一从动齿轮7的模数是 3. 0。模数增加后,承载能力增加,避免齿轮损坏,车用双动力切换器100的可靠性提高。 优选地,第二齿轮轴11位于主壳体5 -侧,第一主动齿轮2位于左壳体1 一侧,第 一从动齿轮7靠近后盖8 -侧。 优选地,主壳体8下方设有润滑油杂质沉积箱,润滑油杂质沉积箱用于润滑油杂 质的沉积收集,有助于杂质、铁屑、铝屑等有效地沉淀在润滑油杂质沉积箱内。 下面介绍车用双动力切换器100使用过程。 米用电机动力驱动时,动力从电动机的输出轴输出至第一主动齿轮2,第一主动齿 轮2带动第二从动齿轮9旋转,第二从动齿轮9带动第一齿轮轴10旋转,第一齿轮轴10带 动拨叉齿轮4旋转,拨叉齿轮4带动第二主动齿轮3旋转,第二主动齿轮3带动第一从动齿 轮7旋转,第一从动齿轮7将动力传递到后桥。 采用燃油动力驱动时,动力从燃油机的输出轴输出至第二齿轮轴11,第二齿轮轴 11带动拨叉齿轮4旋转,拨叉齿轮4带动第三主动齿轮6旋转,第三主动齿轮6带动第一从 动齿轮7旋转,第一从动齿轮7将动力传递到后桥。 通过上述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提供的车用双动力切换器,其一,切换不同的 单一动力驱动后桥,实现内燃机驱动和电动机驱动的相互转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双动力切换器,其包括,第一主动齿轮一端与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 第一齿轮轴与第二从动齿轮花键连接,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固定啮合; 第二齿轮轴与所述第一齿轮轴在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二齿轮轴另一端与燃油输出轴固定配合; 拨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轴以及所述第二齿轮轴以可移动方式啮合; 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轴光滑间隙配合,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固定啮合; 第三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轴光滑间隙配合,所述第三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固定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国全张伟蒋钦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全悦车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