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上的铰链机构及应用该铰链机构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它包括转轴、第一控制部件、第二控制部件和第三控制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摩擦套摩擦定位结构,通过第一控制部件、第二控制部件和第三控制部件的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铰链的整个打开和关闭过程中实现分阶段变力值的摩擦配合,在打开的开始阶段只有第一摩擦套参与摩擦配合,铰链打开动作比较轻松,在打开的后阶段,第二摩擦套加入摩擦配合,增加了摩擦力值及定位保持性能,使得铰链的打开过程中符合具有完美的手感。(*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便携式电子产品以及便携式电子产品上的铰链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诸如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产品,其厚度越来越薄,不仅如此,对其在打开状态下的状态要求也越来越高,并要求在打开过程中要有足够的操作感。然而,薄型化设计意味着对铰链结构有更多的限制,这又往往成为提高操作感的障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首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上的铰链机构,其能够适应便携式电子产品的薄型化设计,且具有更好的操作感。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一种新型铰链机构,包括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机构设有第一控制部件,第一控制部件套在转轴上并与转轴一起转动;所述铰链机构设有不可转动但可滑动的第二控制部件,所述第二控制部件套在转轴上并可沿转轴来回滑动;所述铰链机构还设有被固定而不可转动的第一摩擦套,第一摩擦套套在转轴上并与转轴摩擦配合;所述铰链机构还设有第二摩擦套,第二摩擦套套在转轴上并与转轴摩擦配合,所述第二摩擦套固定连接有第三控制部件;所述铰链机构还设置有压紧弹簧,使第二控制部件与第一控制部件保持接触形成第一控制配合结构;所述第二控制部件和第三控制部件具有结合配合状态和脱开配合状态;所述第一控制配合机构用于在铰链机构处于打开运动时,由第一控制部件随着转轴的转动而驱动第二控制部件向着第三控制部件方向运动直至第二控制部件和第三控制部件处于结合配合状态,以及在铰链机构处于关闭运动时,使第一控制部件随着转轴的转动而逐渐让出空间,由所述压紧弹簧驱动第三控制部件复位,第二控制部件和第三控制部件从结合配合状态转为脱开配合状态。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控制配合结构为凸轮控制机构。所述压紧弹簧套在转轴上并处在第二控制部件和第三控制部件之间。所述第二控制部件设置有周向定位配合结构,所述铰链机构设置有固定座和连接部件,所述转轴和连接部件连接,所述固定座和连接部件分别用于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机身和盖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部件设置的周向定位配合结构与固定座形成周向定位配合,使第二控制部件不可转动。本技术另一个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运用上述铰链机构的便携式电子产品。为此,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电子产品,包括机身和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电子产品设有上述的铰链机构,所述第二控制部件设置有周向定位配合结构,所述铰链机构设置有固定座和连接部件,所述转轴和连接部件连接,所述固定座和连接部件分别用于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机身和盖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部件设置的周向定位配合结构与固定座形成周向定位配合,使第二控制部件不可转动。由于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采用了摩擦套摩擦定位结构,既能保证铰链及便携式电子产品能够在任意打开角度随时停止并定位又适于薄形化设计。尤为重要的是,本技术能够在铰链的整个打开和关闭过程中实现分阶段变力值的摩擦配合,在打开的开始阶段只有第一摩擦套参与摩擦配合,铰链打开动作比较轻松,在打开的后阶段,第二摩擦套加入摩擦配合,增加了摩擦力值及定位保持性能,使得铰链的打开过程中符合具有完美的手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的爆炸图。图3a为在脱开配合状态下,本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中铰链机构的侧视图。图3b为在脱开配合状态下,本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中铰链机构的主视图。图4a为在结合配合状态下,本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中铰链机构的侧视图。图4b为在结合配合状态下,本技术所提供的实施例中铰链机构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一种新型铰链机构包括转轴100;所述铰链机构设有第一控制部件1,第一控制部件套在转轴100上并可通过固定连接或周向定位配合、一体成型等连接方式而与转轴100一起转动。所述铰链机构设有不可转动但可滑动的第二控制部件2,所述第二控制部件2套在转轴100上并可沿转轴100来回滑动。所述铰链机构还设有被固定而不可转动的第一摩擦套4,第一摩擦套4套在转轴100上并与转轴100摩擦配合。所述铰链机构还设有第二摩擦套5,第二摩擦套5套在转轴100上并与转轴100摩擦配合,所述第二摩擦套100固定连接有第三控制部件3。所述铰链机构还设置有压紧弹簧6,使第二控制部件2与第一控制部件1保持接触形成第一控制配合结构;所述压紧弹簧6套在转轴100上并处在第二控制部件2和第三控制部件3之间。所述第二控制部件2和第三控制部件3具有结合配合状态和脱开配合状态;所述第一控制配合机构用于在铰链机构处于打开运动时,由第一控制部件1随着转轴100的转动而驱动第二控制部件2向着第三控制部件3方向运动直至第二控制部件2和第三控制部件3处于结合配合状态,以及在铰链机构处于关闭运动时,使第一控制部件1随着转轴100的转动而逐渐让出空间,由所述压紧弹簧6驱动第三控制部件3复位,第二控制部件2和第三控制部件3从结合配合状态转为脱开配合状态。所述第一控制配合结构为凸轮控制机构。第一控制部件1和第二控制部件2相面对等那端为凸轮,或者一个凸轮另一个是接触件。第二控制部件2和第三控制部件3相面对端那端可以采用齿啮合结构、凸轮控制机构等等能够实现结合以及脱离结合端配合结构。所述第二控制部件2设置有周向定位配合结构比如键21或槽,所述铰链机构设置有固定座101和连接部件102,所述转轴100和连接部件102连接,所述固定座101和连接部件102分别用于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机身和盖连接,固定座和设置与键21或槽配合端槽103或键,它们对周向定位配合结构与固定座101形成周向定位配合,使第二控制部件2不可转动。当铰链从关闭状态开始打开始时,第二控制部件2和第三控制部件3处于脱开状态,此时,在转轴转动时,只有第一摩擦套4起作用,使得启动打开时比较轻松和省力。随着打开过程中转轴的转动以及第一控制部件1相应被带动转动,当打开一段角度后,第二控制部件2被驱动至与第三控制部件3相结合,这样因第二摩擦套-第三控制部件3-第二控制部件2形成连接状态,第二摩擦套也和第二控制部件2那样不能转动,从而与第二摩擦套5一起起作用,转轴受到的摩擦力增加,从而提供转动的手感,并在转动停止时,即时提供更强的静摩擦力,提高定位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一种新型铰链机构,包括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机构设有第一控制部件,第一控制部件套在转轴上并与转轴一起转动;所述铰链机构设有不可转动但可滑动的第二控制部件,所述第二控制部件套在转轴上并可沿转轴来回滑动;所述铰链机构还设有被固定而不可转动的第一摩擦套,第一摩擦套套在转轴上并与转轴摩擦配合;所述铰链机构还设有第二摩擦套,第二摩擦套套在转轴上并与转轴摩擦配合,所述第二摩擦套固定连接有第三控制部件;所述铰链机构还设置有压紧弹簧,使第二控制部件与第一控制部件保持接触形成第一控制配合结构;所述第二控制部件和第三控制部件具有结合配合状态和脱开配合状态;所述第一控制配合机构用于在铰链机构处于打开运动时,由第一控制部件随着转轴的转动而驱动第二控制部件向着第三控制部件方向运动直至第二控制部件和第三控制部件处于结合配合状态,以及在铰链机构处于关闭运动时,使第一控制部件随着转轴的转动而逐渐让出空间,由所述压紧弹簧驱动第三控制部件复位,第二控制部件和第三控制部件从结合配合状态转为脱开配合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一种新型铰链机构,包括转轴;其特征在于:
所述铰链机构设有第一控制部件,第一控制部件套在转轴上并与转轴一起转动;
所述铰链机构设有不可转动但可滑动的第二控制部件,所述第二控制部件套在转轴上并可沿转轴来回滑动;
所述铰链机构还设有被固定而不可转动的第一摩擦套,第一摩擦套套在转轴上并与转轴摩擦配合;
所述铰链机构还设有第二摩擦套,第二摩擦套套在转轴上并与转轴摩擦配合,所述第二摩擦套固定连接有第三控制部件;
所述铰链机构还设置有压紧弹簧,使第二控制部件与第一控制部件保持接触形成第一控制配合结构;
所述第二控制部件和第三控制部件具有结合配合状态和脱开配合状态;所述第一控制配合机构用于在铰链机构处于打开运动时,由第一控制部件随着转轴的转动而驱动第二控制部件向着第三控制部件方向运动直至第二控制部件和第三控制部件处于结合配合状态,以及在铰链机构处于关闭运动时,使第一控制部件随着转轴的转动而逐渐让出空间,由所述压紧弹簧驱动第三控制部件复位,第二控制部件和第三控制部件从结合配合状态转为脱开配合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上敏,张景江,胡华侨,姚鑫,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