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顶篷的翻边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87662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1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汽车顶篷的翻边设备,包括:一下模胎,其两侧分别设有一可沿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两个方向移动的翻边机构,其顶部分别向下模胎方向延伸形成一推抵部;汽车顶篷的盖板面料置于下模胎上表面,盖板面料两端均向外延伸出下模胎并位于翻边机构上方;一上模胎,通过一翻转轴设置于下模胎侧上方,上模胎设有一加热机构,上模胎上表面两端分别形成有一翻边缺口;汽车顶篷的骨架置于上模胎上表面且两端均位于翻边缺口的上方。操作时通过翻转轴将上模胎翻转至下模胎正上方,使骨架紧贴于盖板面料上。令加热机构加热盖板面料,翻边机构向上移将盖板面料两端向上翻起,再令翻边机构向内移,使推抵部将盖板面料两端推进翻边缺口内,完成翻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的用于汽车顶篷的翻边设备,包括:一下模胎,其两侧分别设有一可沿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两个方向移动的翻边机构,其顶部分别向下模胎方向延伸形成一推抵部;汽车顶篷的盖板面料置于下模胎上表面,盖板面料两端均向外延伸出下模胎并位于翻边机构上方;一上模胎,通过一翻转轴设置于下模胎侧上方,上模胎设有一加热机构,上模胎上表面两端分别形成有一翻边缺口;汽车顶篷的骨架置于上模胎上表面且两端均位于翻边缺口的上方。操作时通过翻转轴将上模胎翻转至下模胎正上方,使骨架紧贴于盖板面料上。令加热机构加热盖板面料,翻边机构向上移将盖板面料两端向上翻起,再令翻边机构向内移,使推抵部将盖板面料两端推进翻边缺口内,完成翻边。【专利说明】一种用于汽车顶篷的翻边设备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用于汽车顶篷的翻边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的汽车设计制造水平,也将与国际接轨。很多 大型主机厂的车型都是全球同步开发。 目前普遍使用的复合翻边设备,采用灯光辐射加热,使面料或者骨架上的胶水融 化进行复合翻边。但由于面料和骨架的热变形无法有效控制,尺寸精度不高,复合后在型面 和外形尺寸方面,会有明显的缺陷,这在高档轿车中是不允许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顶篷的翻边设备,包括: -下模胎,所述下模胎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翻边机构,所述翻边机构可沿水平方向 以及坚直方向两个方向移动,所述两翻边机构的顶部分别向所述下模胎的方向延伸形成一 推抵部;所述汽车顶篷的盖板面料放置于所述下模胎的上表面,且所述盖板面料的两端均 向外延伸出所述下模胎并位于所述翻边机构的上方; -上模胎,所述上模胎通过一翻转轴设置于所述下模胎的侧上方,所述上模胎设 有一加热机构,所述上模胎的上表面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翻边缺口;所述汽车顶篷的骨架 放置于所述上模胎的上表面,且所述骨架的两端均位于所述翻边缺口的上方。 本技术的用于汽车顶篷的翻边设备,操作时通过所述翻转轴将所述上模胎翻 转至所述下模胎的正上方,使所述骨架紧贴于所述盖板面料上。上模胎翻转到位后,所述加 热机构开始对所述盖板面料进行加热,加热完成后,先令所述翻边机构向上移动将所述盖 板面料的两端向上翻起,接着再令所述翻边机构向所述下模胎的方向移动,通过所述推抵 部将所述盖板面料的两端推进所述上模胎的翻边缺口内,完成翻边。最后将所述翻边机构 退回原位,再将所述上模胎翻转回原位,完成整个翻边操作。 本技术的用于汽车顶篷的翻边设备,根据产品结构,从工艺原理以及设备结 构上解决了基材翻边的外观美观要求和尺寸精度要求。 本技术用于汽车顶篷的翻边设备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模胎的底部两侧 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有一下底盘,所述下底盘上分别设有所述翻边机构,所述翻边机构可沿 水平方向以及坚直方向两个方向在所述下底盘上移动。 本技术用于汽车顶篷的翻边设备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模胎的侧壁形成 有多个用于安装加热棒的容置孔,可以更加显著的提高加热的效果。 本技术用于汽车顶篷的翻边设备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模胎的底部设有 一上底盘,所述上底盘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出所述上模胎并设有一所述加热机构,所述加 热机构可沿水平方向以及坚直方向两个方向在所述上底盘上移动,加热时,可以使加热机 构移动至更加靠近盖板面料的位置,可以更加显著的提高加热的效果。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用于汽车顶篷的翻边设备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用于汽车顶篷的翻边设备的翻边过程第一步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用于汽车顶篷的翻边设备的翻边过程第二步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的用于汽车顶篷的翻边设备的翻边过程第三步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的用于汽车顶篷的翻边设备的翻边过程第四步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的用于汽车顶篷的翻边设备的翻边过程第五步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的用于汽车顶篷的翻边设备的翻边过程第六步的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技术的用于汽车顶篷的翻边设备的翻边过程第七步的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技术的用于汽车顶篷的翻边设备的翻边过程第八步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 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配合参看图1所示,本技术的用于汽车顶篷的翻边设备,包括: -下模胎10,所述下模胎10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翻边机构120,所述翻边机构120 可沿水平方向以及坚直方向两个方向移动,所述两翻边机构120的顶部分别向所述下模胎 10的方向延伸形成有一推抵部130。在初始状态下,汽车顶篷的盖板面料80放置于所述下 模胎10的上表面,且所述盖板面料80的两端均向外延伸出所述下模胎10,并将所述翻边机 构120的位置调节至使得所述推抵部130的端部紧贴所述下模胎10的侧面且位于所述盖 板面料80的下方。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下模胎10的底部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有一下底盘 110,所述下底盘110上分别设有所述翻边机构120,所述翻边机构120可沿水平方向以及坚 直方向两个方向在所述下底盘110上移动。所述下模胎10的侧壁进一步形成有多个用于 安装加热棒的容置孔140,这样在加热时,可以更加显著的提高加热的效果。 -上模胎20,所述上模胎20通过一翻转轴30设置于所述下模胎10的侧上方,所 述上模胎20设有一加热机构220,所述上模胎20的上表面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翻边缺口 230。在初始状态下,汽车顶篷的骨架90放置于所述上模胎20的上表面,且所述骨架90的 两端均位于所述上模胎20的翻边缺口 230的上方。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模胎20的底部设置有一上底盘210,所述上底盘 210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出所述上模胎20并设置有一所述加热机构220,所述加热机构220 可沿水平方向以及坚直方向两个方向在所述上底盘210上移动。这样在加热时,可以使加 热机构220移动至更加靠近盖板面料80的位置,可以更加显著的提高加热的效果。 上述盖板面料80以及骨架90均通过设置于下模胎10以及上模胎20的定位机构 进行定位,可解决定位精度的问题,确保汽车顶篷的水平定位准确。并且为了防止在翻边的 过程中模胎发生移位,所述下模胎10以及上模胎20进一步设置有插销定位机构。 配合参看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用于汽车顶篷的翻边设备的翻边过程第一步 的状态示意图。操作时,先通过所述翻转轴30将所述上模胎20翻转至所述下模胎10的正 上方,使所述骨架90紧贴于所述盖板面料80上。翻转时使用步进电机,带动上膜胎20做 旋转运动,可以精确控制加热位置和加热后升起一定的翻边空间。 配合参看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用于汽车顶篷的翻边设备的翻边过程第二步 的状态示意图。上模胎20翻转到位后,令所述加热机构220向下移动,开始对所述盖板面 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汽车顶篷的翻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下模胎,所述下模胎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翻边机构,所述翻边机构可沿水平方向以及竖直方向两个方向移动,所述两翻边机构的顶部分别向所述下模胎的方向延伸形成一推抵部;所述汽车顶篷的盖板面料放置于所述下模胎的上表面,且所述盖板面料的两端均向外延伸出所述下模胎并位于所述翻边机构的上方;一上模胎,所述上模胎通过一翻转轴设置于所述下模胎的侧上方,所述上模胎设有一加热机构,所述上模胎的上表面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翻边缺口;所述汽车顶篷的骨架放置于所述上模胎的上表面,且所述骨架的两端均位于所述翻边缺口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昱浩卫夏浩林达光赵强华张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吉翔汽车车顶饰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