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深圳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由衬底控制的D触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85907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1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由衬底控制的D触发器,包括CLK端、D端、端、Q端、端、VDD端、GND端、用于利用衬底控制方式,提高D触发器的反应灵敏度的灵敏度放大模块、用于提高工作速度的RS反相模块和用于输出结果的交叉耦合反相器、所述灵敏度放大模块、RS反相模块和交叉耦合反相器依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由衬底控制的D触发器,利用衬底控制方式,提高了D触发器的反应灵敏度,从而降低了D触发器的功耗。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利用了RS反相模块可提高D触发器的工作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衬底控制的D触发器,包括CLK端、D端、端、Q端、端、VDD端和GND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利用衬底控制方式,提高D触发器的反应灵敏度的灵敏度放大模块;用于提高工作速度的RS反相模块;用于输出结果的交叉耦合反相器;所述灵敏度放大模块、RS反相模块和交叉耦合反相器依次连接;其中,所述灵敏度放大模块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五MOS管、第六MOS管、第七MOS管、第一输出节点、第二输出节点和第一网络节点;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D触发器的CLK端,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节点,第一MOS管的源极和第一MOS管的衬底连接D触发器的VDD端;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节点,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节点,第二MOS管的源极和第二MOS管的衬底连接D触发器的VDD端;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节点,第三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节点,第三MOS管的源极和第三MOS管的衬底连接D触发器的VDD端;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连接D触发器的CLK端,第四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节点,第四MOS管的源极和第四MOS管的衬底连接D触发器的VDD端;所述第五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节点,所述第五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节点,第五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一网络节点,第五MOS管的衬底连接D触发器的D端;所述第六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节点,第六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节点,第六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网络节点,第六MOS管的衬底连接D触发器的端;所述第七MOS管的栅极连接D触发器的CLK端,第七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所述第七MOS管的源极和第七MOS管的衬底接地;其中,所述RS反相模块包括:第八MOS管、第九MOS管、第十MOS管、第十一MOS管、第十二MOS管、第三输出节点、第四输出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所述第八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节点,第八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输出节点,第八MOS管的源极和第八MOS管的衬底连接D触发器的VDD端;所述第九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节点,第九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输出节点,第九MOS管的源极和第九MOS管的衬底连接D触发器的VDD端;所述第十MOS管的栅极连接D触发器的D端,第十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输出节点,第十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所述第十MOS管的衬底接地;所述第十一MOS管的栅极连接D触发器的端,第十一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输出节点,第十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所述第十一MOS管的衬底接地;所述第十二MOS管的栅极连接D触发器的CLK端,第十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网络节点,第十二MOS管的源极和第十二MOS管的衬底接地;其中,所述交叉耦合反相器包括第一反相器和第二反相器,所述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输出节点和D触发器的端,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D触发器的Q端;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输出节点和D触发器的Q端,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D触发器的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小莺莫妍妍宁建辉刘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