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内燃发动机的往复活塞(2)用的冷却装置包括用于将冷却油喷射到位于活塞顶(2a)的下方并且位于活塞(2)与汽缸套(1)之间的空间(10)中的冷却介质喷射器(5,5′)、用于将冷却油从位于活塞顶(2a)的下方的空间(10)引入冷却油通道(7)的开口(8),以及用于将冷却油供应至冷却介质喷射器(5,5′)的冷却介质管道(6,6′)。冷却介质喷射器(5,5′)在这样的高度布置在气缸内,即,该高度使得,当活塞(2)位于下死点时,冷却介质喷射器(5,5′)的顶端(5a,5a′)位于活塞(2)的活塞销(4)的中心轴线(4a)的上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活塞冷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供内燃发动机的往复活塞用的冷却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供活塞发动机用的汽缸套。
技术介绍
在大型中速发动机中,活塞冷却典型地通过在曲轴、连杆以及活塞销中钻孔来进行。在高速发动机中,活塞冷却通常通过使用油喷射来执行。喷射冷却在中速发动机中也是有利的,这是因为其省略了在曲轴齿轮部件中对于油钻孔的需要并且因此允许较高的负载和较低的制造成本。在一种典型的喷射冷却装置中,冷却装置设置有用于活塞冷却的单独的润滑油系统。用于雾化冷却油的油喷射喷嘴布置在发动机机体内。经由喷射喷嘴,油被喷射到每个活塞的底侧上。活塞裙设置有用于接收油的空间。油接收空间中的钻孔通向活塞顶的冷却通道。该活塞冷却装置的缺点在于喷射距离相对较长,其对冷却系统的功能有不利的作用。由于移动的连杆和配重的原因,发动机机体内并且尤其是气缸下方的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冷却装置对于执行而言还是一种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提供一种供内燃发动机的往复活塞用的冷却装置。活塞布置在发动机的汽缸套内并且包括活塞顶和活塞裙。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标是提供一种供活塞发动机用的改进的汽缸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冷却装置包括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活塞顶内的冷却油通道、用于将冷却油喷射至位于活塞顶的下方并且位于活塞与汽缸套之间的空间中的冷却介质喷射器、布置在冷却油通道的底表面上以用于将冷却油从位于活塞顶的下方的空间引入至冷却油通道的开口,以及用于将冷却油供应至冷却介质喷射器的冷却介质管道。冷却介质喷射器在这样的高度布置在气缸内,即,该高度使得,当活塞位于下死点时,冷却介质喷射器的顶端位于活塞的活塞销的中心轴线的上方。由于冷却介质喷射器被布置成接近冷却油通道的底表面,所以喷射距离很短,并且改进了冷却油的冷却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当活塞位于下死点时,喷射器的顶端位于整个活塞销的上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活塞是箱形活塞,其中,活塞裙沿朝塞销的方向敞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冷却介质喷射器被布置成沿活塞销的方向突出到气缸中。在箱形活塞的情况下,冷却介质喷射器可以直接紧固到汽缸套并且定位成接近冷却油通道的底表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冷却介质喷射器的一部分以平行于汽缸套的纵向轴线的方式布置在汽缸套的壁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汽缸套的下端表面设置有用于将冷却油引入到位于汽缸套的壁内的冷却介质管道中的开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该装置包括位于发动机机体中以用于将冷却油引入到位于汽缸套的壁内的冷却介质管道中的钻孔。如果冷却介质管道被布置在汽缸套的壁内,则可以省略对单独管件的需求。通过在汽缸套的下径向支承件中布置钻孔,冷却油还可以用作用于减小发动机机体与汽缸套之间的接触表面的磨损和腐蚀的减震介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汽缸套的外表面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布置成对着发动机机体的支承表面以用于将冷却油引入到冷却介质管道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发动机机体的支承表面被布置成沿径向方向支承汽缸套的下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仍然另一实施方式,该装置包括位于发动机机体与汽缸套之间的容隙,冷却油从该容隙引入到冷却介质喷射器中。冷却油因此还可以用作用于汽缸套的减震和冷却介质。因此,可以实现汽缸套的有效冷却,并且由于减震效应,还减少了发动机机体与汽缸套之间的磨损和腐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汽缸套包括布置在汽缸套的壁内的冷却介质管道以及布置在汽缸套的内表面上并且与冷却介质管道流体连通以将冷却油供应至冷却介质喷射器并进一步供应至发动机的活塞的开口。汽缸套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将冷却油引入到冷却介质管道中的开口,所述开口可布置成对着布置在发动机机体中以沿径向方向支承汽缸套的下端的表面。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汽缸套的情况下,冷却油可以经由汽缸套的下端而被引入到定位成接近于活塞顶的冷却介质喷射器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汽缸套的内表面上的开口位于这样的高度,即,该高度使得,当活塞位于下死点时,冷却介质喷射器的顶端可以布置在活塞的活塞销的中心轴线的上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汽缸套的壁内的冷却介质管道的至少一部分平行于汽缸套的纵向轴线。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种活塞冷却装置。图2示出了沿线A-A的图1的截面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活塞冷却装置。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仍然另一实施方式的活塞冷却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中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供内燃发动机的往复活塞2用的冷却装置。图1中,活塞2位于下死点。使用活塞冷却装置的发动机是大型的中速或高速内燃发动机。发动机例如可以用作船或用于产生电力的动力装置中的主要或辅助发动机。发动机可以具有任何合理的气缸数目,其例如可以布置为直列或V型结构。发动机的每个气缸均设有汽缸套1。汽缸套1布置在发动机机体12中。汽缸套1的上端设有卡圈1,该卡圈靠在发动机机体12的上表面上。发动机机体12包括突起19,该突起朝向汽缸套1的纵向轴线延伸并且沿径向方向支承汽缸套1的上端。第二突起13形成用于沿径向方向支承汽缸套1的下端的径向支承。活塞2布置在气缸内。活塞包括活塞顶2a以及活塞裙2b。活塞2通过活塞销4连接到连杆3。活塞2是所谓的箱形活塞,其中活塞裙2b朝活塞销4的方向敞开。因此,在活塞销4的两端,在汽缸套1与活塞2之间并且在活塞顶2a的下方形成了空的空间10。为了冷却活塞2,发动机设有冷却装置。冷却装置用于将冷却油引入到活塞2的底表面上并进一步引入到布置在活塞2的上端并且至少部分地位于活塞顶2a内的冷却油通道7中。冷却装置包括布置在气缸内的冷却介质喷射器5。冷却泵(未示出)利用冷却介质管道6连接到冷却介质喷射器5,用于将冷却油供应至冷却介质喷射器5。冷却介质喷射器5在汽缸内位于这样的高度,即,该高度使得,当活塞2位于下死点时,冷却介质喷射器5的顶端5a位于活塞销4的中心轴线的上方。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冷却介质喷射器5的顶端5a位于整个活塞销4的上方。由于冷却介质喷射器5被定位成接近冷却油通道7的下表面,所以实现了短的喷射距离和有效的冷却。冷却油被喷入位于活塞顶2a的下方并且位于汽缸套1与活塞2之间的空间10中。冷却介质喷射器5被布置成朝向活塞2的上部喷射冷却油。从位于活塞顶2a的下方的空间10,冷却油可以穿过布置在冷却油通道7的底部中的开口8流入冷却油通道7。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冷却介质管道6被部分地布置在气缸套1的壁内。使用该布置,可以减少对单独管件的需要。冷却介质喷射器5被布置成沿活塞销4的方向从汽缸套1的壁突出到气缸中。然而,还可能的是,冷却介质喷射器5可以以不同的角度突出进入汽缸。冷却介质喷射器5还可以偏离活塞销4的中心线。冷却介质喷射器5是L形的,并且冷却介质喷射器5的开口端朝向气缸盖。冷却油喷射因此朝向冷却油通道7的下表面进行。汽缸套1的下端设置有开口9,用于将冷却油引入位于汽缸套1的壁内的冷却介质管道6。开口9位于汽缸套1的端面上。在图1和图2中,还示出了第二冷却介质喷射器5'。第二冷却介质管道6'被部分地布置在汽缸套1的壁内,用于将第二冷却介质喷射器5'连接到冷却油泵。冷却油经由位于汽缸套1的下径向支承件13中的钻孔11而被引入到位于汽缸套1的壁内的第二冷却介质管道6'中。汽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内燃发动机的往复活塞(2)用的冷却装置,所述活塞(2)布置在所述发动机的汽缸套(1)内并且包括活塞顶(2a)和活塞裙(2b),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油通道(7),该冷却油通道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活塞顶(2a)内,‑冷却介质喷射器(5,5′),该冷却介质喷射器用于将冷却油喷射至位于所述活塞顶(2a)的下方并且位于所述活塞(2)与所述汽缸套(1)之间的空间(10)中,‑开口(8),该开口布置在所述冷却油通道(7)的底表面上,用于将冷却油从位于所述活塞顶(2a)的下方的所述空间(10)引入所述冷却油通道(7),以及‑冷却介质管道(6,6′),该冷却介质管道用于将冷却油供应至所述冷却介质喷射器(5,5′),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喷射器(5,5′)在这样的高度布置在所述气缸内,即,该高度使得,当所述活塞(2)位于下死点时,所述冷却介质喷射器(5,5′)的顶端(5a,5a′)位于所述活塞(2)的活塞销(4)的中心轴线(4a)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2.15 FI 201251671.一种供内燃发动机的往复活塞(2)用的冷却装置,所述活塞(2)布置在所述发动机的汽缸套(1)内并且包括活塞顶(2a)和活塞裙(2b),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油通道(7),该冷却油通道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活塞顶(2a)内,-冷却介质喷射器(5,5'),该冷却介质喷射器用于将冷却油喷射至位于所述活塞顶(2a)的下方并且位于所述活塞(2)与所述汽缸套(1)之间的空间(10)中,所述冷却介质喷射器(5,5')在这样的高度布置在气缸内,即,该高度使得,当所述活塞(2)位于下死点时,所述冷却介质喷射器(5,5')的顶端(5a,5a')位于所述活塞(2)的活塞销(4)的中心轴线(4a)的上方,-开口(8),该开口布置在所述冷却油通道(7)的底表面上,用于将冷却油从位于所述活塞顶(2a)的下方的所述空间(10)引入所述冷却油通道(7),以及-冷却介质管道(6,6'),该冷却介质管道用于将冷却油供应至所述冷却介质喷射器(5,5'),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位于发动机机体(12)与所述汽缸套(1)之间的容隙(14),冷却油从该容隙(14)引入所述冷却介质喷射器(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活塞(2)位于下死点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努尔米,J·库伊图宁,
申请(专利权)人:瓦锡兰芬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芬兰;FI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