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建筑支撑构件的压制模具及工艺,属于建筑用支撑件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具(2)和带动下模具(2)振动的振动台(1),下模具(2)与振动台(1)上表面平齐,所述的下模具(2)上同距离纵横排列有多个上下通透的模具槽(6),下模具(2)底面上设有可移动的转移托盘(5);模具槽(6)的至少一个侧面上纵向设有工作面成型部(7),上模具(4)的下压面与模具槽(6)开口形状相适应。工艺采用侧面成型钢筋槽。并在压制1s~5s后立即脱模养护。本发明专利技术建筑支撑构件的钢筋槽侧面成型、钢筋槽到底面距离的关键高度控制精确,产品间差异小,工艺过程方便快捷、工期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混凝土建筑支撑构件的压制模具及工艺,属于建筑用支撑件
。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具(2)和带动下模具(2)振动的振动台(1),下模具(2)与振动台(1)上表面平齐,所述的下模具(2)上同距离纵横排列有多个上下通透的模具槽(6),下模具(2)底面上设有可移动的转移托盘(5);模具槽(6)的至少一个侧面上纵向设有工作面成型部(7),上模具(4)的下压面与模具槽(6)开口形状相适应。工艺采用侧面成型钢筋槽。并在压制1s~5s后立即脱模养护。本专利技术建筑支撑构件的钢筋槽侧面成型、钢筋槽到底面距离的关键高度控制精确,产品间差异小,工艺过程方便快捷、工期短。【专利说明】
一种混凝土建筑支撑构件的压制模具及工艺,属于建筑用钢筋框架支撑结构技术 领域。 一种混凝土建筑支撑构件的压制模具及工艺
技术介绍
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建设过程中,浇筑混凝土前需要先扎结钢筋框架。无论是水 平面钢筋框架还是纵向的墙面钢筋框架的扎结过程中,都需要在模板与钢筋间加垫建筑支 撑构件来确定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并保证钢筋框架底面在同一高度。由于混凝土建筑支 撑构件用于钢筋铺设,而且体积较小,所以对建筑支撑构件的规整程度要求较高,相互之间 的长、宽、高等要素间差距要求严格。这就不同于传统混凝土砖的要求,传统的混凝土砖虽 然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充模、脱模,但是因为砖块在使用过程中有灰浆层的调整且本身体积 较大,对混凝土砖规格差距要求不严格,砖块相互之间的规格差距较大。但建筑支撑构件规 格不统一会导致露筋。 混凝土建筑支撑构件的工作面上设置有用于防止钢筋发生位移的钢筋槽,目前混 凝土建筑支撑构件的压制工艺均采用正面压制,即从存在钢筋槽的一面下压,在底面或顶 面上压制成型钢筋槽;这种压制形式只能在相对的两个工作面上设钢筋槽,而无法制备对 多个面均有钢筋槽使用要求的支撑构件。又因为不同批次间配制的混凝土不免存在或大或 小的流动性差异,又或因为不同批次间压制工具的压力不同或下压工具不同位置施加压力 不同,都会使的混凝土建筑支撑构件的钢筋槽底部与其相对面的高度不统一。这一关键距 离不能完全统一在垫设钢筋时,个别较高的混凝土建筑支撑构件会因为在此受力集中而崩 坏,导致钢筋面不平整,进而导致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不一致,使建筑出现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型速度快、高度控 制精确的的混凝土建筑支撑构件的压制模具及工艺。 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混凝土建筑支撑构件的压制模 具,包括通过上模固定台固定在压砖机上的上模具和与上模具对应的下模具组件,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下模具组件包括下模具和带动下模具振动的振动台,下模具与振动台上表面 平齐,所述的下模具上纵横排列有多个上下通透的模具槽,下模具底面上设有可移动的转 移托盘;模具槽的至少一个侧面上纵向设有工作面成型部,上模具的下压面与模具槽开口 形状相适应。 所述模具槽等间距排布,模具槽在同一下模具上的排布个数为2(Γ350个。多个 模具槽等间隔距离排列,根据单个模具槽的大小做出相应的调整,模具槽越小,排布个数越 多。 优选的,所述模具槽的一个侧面上纵向开设有至少一个工作面成型部。 优选的,所述模具槽的一个侧面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工作面成型部。此种形式可压 制长条形的支撑件用于保障纵向墙面的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支撑件本体为类长方体, 支撑件本体顶面上开设有钢筋槽。 优选的,所述模具槽每个侧面上均纵向设有工作面成型部。每条工作面成型部的 高度相同或不同。此种形式可压制在各侧面均架设钢筋的垫块,垫块本体四个侧面上开设 有一道钢筋槽。可以多种姿态摆放,若工作面成型部的高度均相同,则垫块在各个侧面任意 摆放,无需有意调整,垫块摆放工作更加轻松;若工作面成型部的高度均不相同,则垫块在 各个侧面实现多种高度的调整,实现一物多用。这种复杂形势的垫块可以一次成型得益于 本专利技术模具的工作面成型部位于侧面。 优选的,所述模具槽相对两侧面上分别开设有一个工作面成型部。此种形式可压 制上下面均可设置钢筋的马蹬状垫块,马蹬本体顶面和底面上分别同向开设有一道钢筋 槽。 一种利用上述的压制模具压制混凝土建筑支撑构件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压制工 艺步骤为: 1) 混料:将混凝土干料与水混合后连续搅拌获得半湿料;所述半湿料的室温坍落度为 0. 1?1mm,泌水率为(To. 04%,其配比中水泥与水的质量比为1. 43?2. 38 :1 ; 2) 布料:将半湿料过量注入下模具的各模具槽内,下模具在振动台作用下振动 0. 3s~2s使半湿料填实模具槽; 3) 压实:上模具下压的同时下模具在振动台作用下振动使半湿料压实,下压强度为5 MPa?lOMPa,压实时间为Is?5s ; 4) 脱模成型:上模具压实半湿料后静止,下模具上移,利用上模具将压实半湿料从模具 槽下开口直接推出,推出的压实半湿料落在转移托盘上,完成脱模成型得到成型建筑支撑 构件,支撑构件的钢筋槽由模具侧面纵向的工作面成型部侧压成型; 5) 养护:由转移托盘转运成型建筑支撑构件至养护地,在转移托盘上自然条件下养护 20h?22h即得。 步骤2)中所得半湿料的室温坍落度为0. 1~0. 55mm,泌水率为0. 019Γ0. 02%。原料 搅拌混合后得到的混凝土半湿料具有合适的塌落度,能够在振动条件下在体积较小的下模 具时同样快速填实。混凝土半湿料具有合适的泌水率,保证在振动填实后,建筑支撑构件上 下骨料分布均匀,能达到适当含水率并具有所需的初期强度。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半湿 料的室温坍落度为0. 1?0. 55mm,泌水率为0. 019Γ0. 02%。 优选的,步骤2)和步骤3)中所述振动台上下振动,振动频率为5(Γ90次/秒。此 振动频率契合半湿料的室温坍落度和泌水率达到的流动装状态,能够使半湿料在更短的时 间内填实模具槽。并且加快水分泌出,使脱模后水分在混凝土表面相对较多,使支撑构件表 面的水泥充分水化,增强支撑构件的强度。解决半湿料水分不足,水泥水化不足,强度偏低 的问题。 优选的,步骤3)中上模具下压强度为疒9 MPa,压实时间为1. 5?3. 5s。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建筑专用支撑构件的压制模具及工艺,由于支撑构件体积远 远小于砖块。其对应模具的体积也较小,所形成的填充的相对比表面积大,相对填充摩擦力 大。相对更不容易填实模具。同时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半湿料在模具中压制后能够立即进行脱 模,形成足够强度而不散落。本专利技术利用布料和压实两部整栋配合,在最少的振动时间内, 使半湿料在模具槽内填实。并5MPa?lOMPa的压力实现在短短ls~5s压实时间下达到足够 的强度,得以立即脱模。立即脱模,建筑支撑构件的加工速率大大加快。 在脱模成型的过程中本专利技术采用下模具上移、上模具保持原位的形式将压实半湿 料从模具槽下开口直接推出,由于上模具、转移托盘和间保持相对静止,能够最大限度的保 护建筑支撑构件的完整性。脱模后利用转移托盘将成型建筑支撑构件运至养护地,转运过 程中不会对建筑支撑构件造成磕碰,养护过程中建筑支撑构件自然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凝土建筑支撑构件的压制模具,包括通过上模固定台(3)固定在压砖机上的上模具(4)和与上模具(4)对应的下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具组件包括下模具(2)和带动下模具(2)振动的振动台(1),下模具(2)与振动台(1)上表面平齐,所述的下模具(2)上纵横排列有多个上下通透的模具槽(6),下模具(2)底面上设有可移动的转移托盘(5);模具槽(6)的至少一个侧面上纵向设有工作面成型部(7),上模具(4)的下压面与模具槽(6)开口形状相适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连涛,曹琳涵,
申请(专利权)人:桓台县果里镇常沣建材经销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