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牛虚寒性流涎的中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75703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牛虚寒性流涎的中药组合物,它的重量组份为:吴茱萸30-50份、官桂25-35份、附子25-35份、半夏30-40份、竹茹20-30份、陈皮35-45份、黄芪35-45份、苍术35-45份、砂仁20-30份、益智仁25-35份、乌药35-45份、泽泻25-35份、炙甘草20-30份;上述药物经有机组合,辩证配伍和相互辅佐,增强了该方温脾散寒,降逆止涎的功效,从而达到治愈牛虚寒性流涎的目的。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治疗牛虚寒性流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得的药物具有成本低、制备容易、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的特点。临床实践证明,该中药组合为的治愈率94.44%,有效率1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牛虚寒性流涎的中药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属中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牛虚寒性流涎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介绍
牛虚寒性流涎在临床上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北方寒凉地区。牛流涎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特别是口腔、咽、食管和唾液腺等疾病所伴有的一个综合证。有些传染病,如口蹄疫、牛流行热、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等,也会出现流涎,临床上常常随着原发病的治愈而消失。牛的虚寒性流涎并非由局部病变或传染病引起,所以,在临床上发现流涎类疾病,首先要进行口腔、咽、食管及唾液腺等局部及传染病方面的检查,查清原因,以期建立正确的诊断。牛虚寒性流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口吐大量清涎,特别是在休息时更为严重,经久不止,一直到吃食和干活时恢复正常。精神不振,耳鼻俱凉,间或全身颤抖,毛焦肷吊,体躯卷缩,运步拘急,卧多立少,食欲减退或废绝。恶风恶寒。粪便稀软,内含大量没有消化好的饲料。舌色青黄,口腔湿润,脉象沉迟。本病并非是由口腔附近局部病变或传染病引起,全身状况,如体温、呼吸、脉搏变化不大。祖国传统兽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液为涎。当脾气虚时,脾主固摄的功能失职,使得水液不循常道而溢于口外,故流涎。本病多见于年老体衰之畜,其成因多因素体脾虚,在此基础上又加上饲养管理不当,如长期采食冰冻饲料饲草、空肠过饮冷水、过度使役等,以致伤及脾胃,使其机能失常,水湿、饮食运化受滞,津液固摄障碍,以致出现流涎之症。主要病机可用虚、寒二字概之。“虚”为脾气、脾阳虚,“寒”为阳虚虚寒。本病主要是脾气虚弱、脾阳不足所致,脾阳虚则脾运失健,脾气虚不能固摄津液以致吐涎不止。目前,国内外治疗牛虚寒性流涎的药物不是很多,大多为西药,具有毒副作用大、药物残留、污染环境、治疗成本高、效果不够理想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在治疗牛虚寒性流涎的不足,提供一种取材容易、制备方便、减少药物残留、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疗效较高的治疗牛虚寒性流涎的中药组合物。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治疗牛虚寒性流涎的中药组合物,它的重量组份为:吴茱萸30-50份、官桂25-35份、附子25-35份、半夏30-40份、竹茹20-30份、陈皮35-45份、黄芪35-45份、苍术35-45份、砂仁20-30份、益智仁25-35份、乌药35-45份、泽泻25-35份、炙甘草20-30份。优选的重量组份为:吴茱萸50份、官桂35份、附子35份、半夏40份、竹茹30份、陈皮45份、黄芪45份、苍术45份、砂仁30份、益智仁35份、乌药45份、泽泻35份、炙甘草30份。或为:吴茱萸30份、官桂25份、附子25份、半夏30份、竹茹20份、陈皮35份、黄芪35份、苍术35份、砂仁20份、益智仁25份、乌药35份、泽泻25份、炙甘草20份。或为:吴茱萸40份、官桂30份、附子30份、半夏35份、竹茹25份、陈皮40份、黄芪40份、苍术40份、砂仁25份、益智仁30份、乌药40份、泽泻30份、炙甘草25份。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牛虚寒性流涎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下述方法制备:1)按一种治疗牛虚寒性流涎的中药组合物的原料配比称取各组份,粉碎后,加水浸泡30分钟;2)放入中药煎煮锅内,武火煮沸,文火煎煮25分钟,取滤液,将药渣再加入适量水,再煎煮一次,取滤液,除去药渣;3)将两次所滤药液合并,浓缩至含生药0.28-0.30g/ml。本专利技术一种治疗牛虚寒性流涎的中药组合物,方中吴茱萸理气暖脾,和中止涎;附子、官桂大辛大热,温中祛寒;半夏性温偏热,燥湿降逆化痰,尤善化湿痰而止涎。竹茹性偏于凉,长于清利热痰而止涎;二药配合,相互为用,健脾燥湿,和胃止涎力彰,对于脾胃不和、胃气上逆所致流涎等证有较好疗效;竹茹配陈皮,陈皮理气健脾,和胃降逆,二药伍用,温清相济,和胃降逆,除胃中寒热甚妙,主治脾胃虚弱,气机不调所致流涎等证。以上六味药共同组成方中的君药。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脾运不健,故臣以黄芪、苍术益气健脾燥湿。木香、砂仁温脾,善行脾胃滞气,和陈皮配伍更能很好的治疗由于脾胃气滞引起的食欲不振、流涎等症;益智仁、乌药健脾开胃,散寒摄涎,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温脾散寒、降逆止涎之功。制方特点:本方以温脾散寒、降逆止涎并用,兼以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牛虚寒性流涎的中药组合物,它的重量组份为:吴茱萸30-50份、官桂25-35份、附子25-35份、半夏30-40份、竹茹20-30份、陈皮35-45份、黄芪35-45份、苍术35-45份、砂仁20-30份、益智仁25-35份、乌药35-45份、泽泻25-35份、炙甘草20-30份;上述药物经有机组合,辩证配伍和相互辅佐,增强了该方温脾散寒、降逆止涎的功效,从而达到治愈牛虚寒性流涎的目的。采用本专利技术一种治疗牛虚寒性流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得的药物具有成本低、制备容易、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的特点。临床实践证明,该药的治愈率94.44%,有效率100%。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重量组份:吴茱萸50份、官桂35份、附子35份、半夏40份、竹茹30份、陈皮45份、黄芪45份、苍术45份、砂仁30份、益智仁35份、乌药45份、泽泻35份、炙甘草30份。实施例2重量组份:吴茱萸30份、官桂25份、附子25份、半夏30份、竹茹20份、陈皮35份、黄芪35份、苍术35份、砂仁20份、益智仁25份、乌药35份、泽泻25份、炙甘草20份。实施例3重量组份:吴茱萸40份、官桂30份、附子30份、半夏35份、竹茹25份、陈皮40份、黄芪40份、苍术40份、砂仁25份、益智仁30份、乌药40份、泽泻30份、炙甘草25份。实施例4按实施例1、2或3配比称重,将中药吴茱萸、官桂、附子、半夏、竹茹、陈皮、黄芪、苍术、砂仁、益智仁、乌药、泽泻、炙甘草粉碎后,加水浸泡30分钟;放入中药煎煮锅内,武火煮沸;文火煎煮25分钟;取滤液,将药渣再加入适量水,再煎煮一次;取滤液,除去药渣;将两次所滤药液合并,浓缩至含生药0.28-0.30g/ml。临床疗效试验1.方法:几年来,在吉林省长春地区、白城地区多个兽医院门诊收集牛虚寒性流涎病例共72头,年龄4-16岁。将患畜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组、理中汤加减组、平胃散加减组及对照组。本专利技术组为按实施例4所制得的治疗牛虚寒性流涎的中药组合物。理中汤加减组所用药方来源于《中兽医医药杂志》1994年第4期(P39.中西医结合治疗黄牛顽固性流涎一例,作者:郭岚)。其组成为党参40g、黄芪40g、白术25g、肉桂30g、干姜35g、草寇35g、川椒30g、猪苓30g、泽泻30g、厚朴30g;水煎灌服。平胃散加减组所用方来源于《湖北畜牧兽医》1997年第3期(P45.牛胃冷吐涎的诊治,作者:鲁志鹏)。其组成为官桂40g、草寇40、苍术40g、白术(土炒)30g、砂仁30g、荆芥30g、防风30g、五味子20g、陈皮30g、炙甘草20g、厚朴30g、生姜50g;水煎后候温灌服。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治疗。治疗时间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为5天,每天灌药一剂。患畜分组情况及主要治疗方法见表1。2.疗效判定:疗效标准:疗效判定主要依据牛虚寒性流涎的症状是否消失。用药一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具体疗效分为三级:治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牛虚寒性流涎的中药组合物,它包括重量组份为:吴茱萸30‑50份、官桂25‑35份、附子25‑35份、半夏30‑40份、竹茹20‑30份、陈皮35‑45份、黄芪35‑45份、苍术35‑45份、砂仁20‑30份、益智仁25‑35份、乌药35‑45份、泽泻25‑35份、炙甘草20‑3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牛虚寒性流涎的中药组合物,它的重量组份为:吴茱萸30-50份、官桂25-35份、附子25-35份、半夏30-40份、竹茹20-30份、陈皮35-45份、黄芪35-45份、苍术35-45份、砂仁20-30份、益智仁25-35份、乌药35-45份、泽泻25-35份、炙甘草20-3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牛虚寒性流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重量组份为:吴茱萸50份、官桂35份、附子35份、半夏40份、竹茹30份、陈皮45份、黄芪45份、苍术45份、砂仁30份、益智仁35份、乌药45份、泽泻35份、炙甘草3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牛虚寒性流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重量组份为:吴茱萸30份、官桂25份、附子25份、半夏30份、竹茹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伟蔡亚南张辉赵权胡奎赵立峰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