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厢式运输车、厢体及其底侧梁。该厢式运输车包括车头、位于所述车头后方的车架以及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方的厢体。该厢体包括一底架、沿长度方向设置的侧板、位于所述侧板的前端的前墙、位于所述侧板后端的后墙以及位于所述侧板顶部的顶板,所述底架包括沿横向设置的底横梁、铺设在所述底横梁上的底板和沿纵向设置并位于所述底架宽度方向两侧的底侧梁,所述底侧梁的防撞部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该底侧梁包括一长条形的基体和由所述基体向上延伸而形成的防撞部,所述防撞部沿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一凸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底侧梁具有良好的抗撞击能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厢式运输车、厢体因采用上述底侧梁,能有效防止侧板被撞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厢式运输车、厢体及其底侧梁。该厢式运输车包括车头、位于所述车头后方的车架以及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方的厢体。该厢体包括一底架、沿长度方向设置的侧板、位于所述侧板的前端的前墙、位于所述侧板后端的后墙以及位于所述侧板顶部的顶板,所述底架包括沿横向设置的底横梁、铺设在所述底横梁上的底板和沿纵向设置并位于所述底架宽度方向两侧的底侧梁,所述底侧梁的防撞部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该底侧梁包括一长条形的基体和由所述基体向上延伸而形成的防撞部,所述防撞部沿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一凸筋。本技术的底侧梁具有良好的抗撞击能力。本技术的厢式运输车、厢体因采用上述底侧梁,能有效防止侧板被撞击。【专利说明】厢式运输车、厢体及其底侧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运输车,特别涉及一种厢式运输车、厢体及其底侧梁。
技术介绍
厢式运输车主要用于全密封运输各种物品,其具有机动灵活、操作方便、工作高 效、运输量大、充分利用空间及安全、可靠等优点。厢式运输车的厢体通常包括:一底架、沿 长度方向设置的侧板、位于侧板的前端的前墙、位于侧板的后端的后墙以及位于侧板顶部 的顶板。底架包括:沿横向设置的底横梁、铺设在底横梁上的底板和沿纵向设置并位于底架 宽度方向两侧的底侧梁。一般的,现有的底侧梁呈C型截面结构,其包括一上翼板、一下翼 板和一腹板,底架上铺设的底板通常与底侧梁的上翼板对接或者搭接,侧板与底侧梁上翼 板焊接。在装卸货物和运输的过程中,货物与侧板产生撞击,且集中在侧板下端0?300mm 高度范围内,由于侧板为薄板,撞击后容易导致侧板变形、油漆开裂及锈蚀。 为避免上述情况,通常会在箱内四周紧贴底板焊接高度为200?300mm、厚度为 2?3mm的防撞板,防撞板与侧板进行点焊固定。上述方法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货物与 侧板的撞击,但防撞板与侧板点焊固定,防撞板长期承受货物的撞击容易脱落,且不便于后 期的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厢式运输车厢体的侧板被撞击后容 易导致变形、油漆开裂及锈蚀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厢体被撞击后导致侧板 变形、油漆开裂及锈蚀的底侧梁。 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本技术底侧梁的厢体。 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本技术底侧梁的厢式运输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技术提供一种底侧梁,用于厢式运输车,包括一长条形的基体和由所述基 体向上延伸而形成的长条形的防撞部,所述防撞部沿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一凸筋。 所述的底侧梁,所述防撞部包括:一长条形的防撞板和位于所述防撞板顶部的上 翼板,所述凸筋设置在所述防撞板的长度方向上并延伸至所述防撞板长度方向的两端。 所述的底侧梁,所述防撞板为波纹板,其包括交替布置的至少一波峰部和至少一 波谷部,所述凸筋为所述波峰部。 所述的底侧梁,所述凸筋的截面形状为梯形、矩形、三角形、弧形或半圆形。 所述的底侧梁,所述上翼板和所述基体之间设置至少一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截 面形状为C形、矩形或Ω型。 所述的底侧梁,所述基体的截面呈C形,所述基体包括一中间板、一与所述中间板 平行的下翼板以及连接在所述中间板和所述下翼板之间的腹板,所述中间板与所述防撞板 的下端相连,且所述上翼板、所述中间板和所述下翼板位于所述防撞板的同一侧。 所述的底侧梁,所述底侧梁由钢材经罗拉、挤压或折弯加工而成。 本技术另提供一种厢体,包括一底架、沿长度方向设置的侧板、位于所述侧板 的前端的前墙、位于所述侧板后端的后墙以及位于所述侧板顶部的顶板,所述底架包括沿 横向设置的底横梁、铺设在所述底横梁上的底板和沿纵向设置并位于所述底架宽度方向两 侧的底侧梁,所述底侧梁为上述的底侧梁,所述底侧梁的防撞部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 所述的厢体,所述底侧梁的上翼板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基体与所述底板、所 述底横梁固定连接。 本技术另提供一种厢式运输车,包括车头、位于所述车头后方的车架以及安 装在所述车架上方的上述的厢体。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技术的底侧梁因在基体上方设置有防撞部,且该防撞部设置有凸筋,使得 该底侧梁具有良好的抗撞击能力,且本技术的底侧梁的防撞部是由基体向上延伸而成 的一体式结构,使得防撞板不易脱落。 本技术的厢体因采用上述底侧梁使得货物对厢体进行撞击时,由现有技术中 的货物对侧板的撞击转化为对底侧梁的撞击,而上述底侧梁具有良好的抗撞击能力,进而 有效缓解货物对厢体撞击所导致侧板变形、油漆开裂、锈蚀的情况。 本技术的厢式运输车因采用上述底侧梁,增强了抗货物撞击能力,有效缓解 货物对厢体撞击而引起的损坏。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厢体的在一实施例中的侧面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厢体的A-A截面视图。 图3为本技术底侧梁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加强筋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厢体的在另一实施例中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 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技术的范 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 厢式运输车实施例 本技术的厢式运输车包括车头、位于车头后方的车架以及安装在所述车架上 方的的厢体。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技术厢体的在一实施例中的侧面示意图,图 2为图1所示厢体的A-A截面视图。该厢体包括一底架1、沿长度方向设置的侧板2、位于 侧板2的前端的前墙3、位于侧板2后端的后墙4以及位于侧板2顶部的顶板5。其中,底 架1包括沿横向设置的底横梁14、铺设在底横梁14上的底板15和沿纵向设置并位于底架 1宽度方向两侧的底侧梁10,该底侧梁10的上端与侧板2连接固定,该底侧梁10的下端与 底板15固定连接。 底侧梁实施例 本技术的改进主要在底侧梁上,以下重点说明底侧梁的结构。 如图3所示,图3为本技术底侧梁的截面示意图。并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 本技术的底侧梁10采用厚度为2. 5mm?5mm的钢材通过罗拉或挤压或折弯的工艺方 法加工而成的一体化结构,其整体截面大致呈一"己"字形。底侧梁10包括一沿厢体长度 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的基体11和由基体11向上延伸而形成的长条形的防撞部12,防撞部12 沿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一凸筋1221。 基体11的截面大致呈一 C形,其包括一中间板111、一与中间板111平行的下翼板 113以及连接在中间板111和下翼板113的之间的腹板112。 防撞部12包括由基体11向上延伸形成的长条形的防撞板122和位于防撞板122 顶部的上翼板121。上翼板121平行于基体11的中间板111和下翼板113,且上翼板121、 下翼板113和中间板111位于防撞板122的同一侧。防撞板12的上端与上翼板121相连, 其下端与基体11的中间板111的相连,且防撞板12从中间板111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底侧梁,用于厢式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长条形的基体和由所述基体向上延伸而形成的长条形的防撞部,所述防撞部沿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一凸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浩,宋祖兴,朱芒,
申请(专利权)人: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中集专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