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573900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09:19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透光基底、第一阳极、第一发光单元、阴极、第二发光单元及第二阳极,所述第一阳极的材料选自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锌氧化物及镓锌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阴极的材料选自银、铝、钐及镱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阳极的材料选自银、铝及金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双面发光且结构简单。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透光基底、第一阳极、第一发光单元、阴极、第二发光单元及第二阳极,所述第一阳极的材料选自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锌氧化物及镓锌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阴极的材料选自银、铝、钐及镱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阳极的材料选自银、铝及金中的至少一种。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双面发光且结构简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0LED)的发光原理是基于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从第一阳 极注入到有机物的最低未占有分子轨道(LUM0),而空穴从第二阳极注入到有机物的最高占 有轨道(HOMO)。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相遇、复合、形成激子,激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将能量 传递给发光材料,并激发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能量通过辐射失活,产生光子, 释放光能。 现有的0LED大部分只能将光从第二阳极或者第一阳极的一侧取出,制得底发射 或顶发射0LED装置。双面发光显示的0LED装置,同时采用两个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背靠背 贴合在一起,这样的结构变得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双面发光且结构较为简单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 方法。 -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透光基底、第一阳极、第一发光单兀、阴 极、第二发光单元及第二阳极,所述第一阳极的材料选自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锌氧 化物及镓锌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阴极的材料选自银、铝、钐及镱中的至少一种,所述 第二阳极的材料选自银、铝及金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阳极的厚度为70nm?200nm,所述阴极的厚度为 18nm?30nm,所述第二阳极的厚度为15nm?25n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 括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一发光层及所述第二发光层中的一个为红色发光层,另一个为蓝色 发光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红色发光层的材料为4-(二腈甲基)-2_ 丁 基-6- (1,1,7, 7-四甲基久洛呢啶-9-乙烯基)-4H-吡喃掺杂在8-羟基喹啉铝中形成 的混合物、双(2-(苯并噻吩-2-基)批啶)(乙酰丙酮)合铱掺杂在4, 4'-二(9-咔 唑)联苯中形成的混合物或客体材料掺杂在Ν,Ν' -二苯基-N,Ν' -二(1-萘基)-1,Γ -联 苯-4, 4' -二胺中形成的混合物,所述客体材料选自(乙酰丙酮)合铱及三(1-苯基-异喹啉) 合铱中的至少一种;所述4-(二腈甲基)-2-丁基-6- (1,1,7, 7-四甲基久洛呢啶-9-乙 烯基)-4H-吡喃与所述8-羟基喹啉铝的质量比为1:100?10:100,所述双(2-(苯并 噻吩-2-基)吡啶)(乙酰丙酮)合铱与所述4, 4' -二(9-咔唑)联苯的质量比为1:100? 10:100,所述客体材料与所述Ν,Ν' -二苯基-N,Ν' -二(1-萘基)-1,Γ -联苯-4, 4' -二胺 的质量比为1:100?10:1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蓝色发光层的材料为主体材料与磷光材料掺杂形成的 混合物或荧光材料,所述主体材料选自1,3, 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及 4, 4'-二(9-咔唑)联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磷光材料选自双(4, 6-二氟苯基吡啶-N,C2) 吡啶甲酰合铱及双(4, 6-二氟苯基吡啶)-四(1-吡唑基)硼酸合铱中的一种,所述磷光材 料与所述主体材料的质量比为2:100?10:100,所述荧光材料选自4, 4' -二(2, 2-二苯乙 烯基)-1,1' -联苯及4, 4' -双联苯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透光基底表面真空溅镀制备第一阳极,所述第一阳极的材料选自铟锡氧化物、 铟锌氧化物、铝锌氧化物及镓锌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在所述第一阳极的表面制备第一发光单元; 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表面蒸镀制备阴极,所述阴极的材料选自银、铝、钐及镱中 的至少一种; 在所述阴极的表面制备第二发光单元;及 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表面蒸镀制备第二阳极,所述第二阳极的材料选自银、铝 及金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阳极的厚度为70nm?200nm,所述阴极的厚度为 18nm?30nm,所述第二阳极的厚度为15nm?25n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 括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一发光层及所述第二发光层中的一个为红色发光层,另一个为蓝色 发光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红色发光层的材料为4-(二腈甲基)-2_ 丁 基-6- (1,1,7, 7-四甲基久洛呢啶-9-乙烯基)-4H-吡喃掺杂在8-羟基喹啉铝中形成 的混合物、双(2-(苯并噻吩-2-基)批啶)(乙酰丙酮)合铱掺杂在4, 4'-二(9-咔 唑)联苯中形成的混合物或客体材料掺杂在Ν,Ν' -二苯基-N,Ν' -二(1-萘基)-1,Γ -联 苯-4, 4'-二胺中形成的混合物,所述客体材料选自(乙酰丙酮)合铱及三(1-苯基-异喹啉) 合铱中的至少一种;所述4-(二腈甲基)-2-丁基-6- (1,1,7, 7-四甲基久洛呢啶-9-乙 烯基)-4Η-吡喃与所述8-羟基喹啉铝的质量比为1:100?10:100,所述双(2-(苯并 噻吩-2-基)吡啶)(乙酰丙酮)合铱与所述4, 4' -二(9-咔唑)联苯的质量比为1:100? 10:100,所述客体材料与所述Ν,Ν' -二苯基-N,Ν' -二(1-萘基)-1,Γ -联苯-4, 4' -二胺 的质量比为1:100?10:1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蓝色发光层的材料为主体材料与磷光材料掺杂形成的 混合物或荧光材料,所述主体材料选自1,3, 5-三(1-苯基-1Η-苯并咪唑-2-基)苯及 4, 4' -二(9-咔唑)联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磷光材料选自双(4, 6-二氟苯基吡啶-Ν,C2) 吡啶甲酰合铱及双(4, 6-二氟苯基吡啶)-四(1-吡唑基)硼酸合铱中的一种,所述磷光材 料与所述主体材料的质量比为2:100?10:100,所述荧光材料选自4, 4' -二(2, 2-二苯乙 烯基)-1,1' -联苯及4, 4' -双联苯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将第一发光单元及第二发光单元通过公用 的阴极连接起来,双面发光且结构较为简单;两个发光单元因为各自单独发光,不存在能量 转移以及载流子传输不平衡的问题,从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更加高效、稳定。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进一步阐明。 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00包括依次层叠的透光基底10、第 一阳极20、低功函数金属层30、第一发光单元40、阴极50、第二发光单元60及第二阳极70。 透光基底10的材料为玻璃。 第一阳极20形成于透光基底10的表面。第一阳极20的材料选自铟锡氧化物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的透光基底、第一阳极、第一发光单元、阴极、第二发光单元及第二阳极,所述第一阳极的材料选自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锌氧化物及镓锌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阴极的材料选自银、铝、钐及镱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阳极的材料选自银、铝及金中的至少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杰冯小明张娟娟王平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