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熔体转移装置,包括:一端伸入待移出熔体的容器中另一端伸入待移入熔体的容器中的导液管;与导液管相连通的抽气腔;通过对抽气腔进行真空抽吸使导液管内产生虹吸,使得熔体从待移出熔体的容器流入到待移入熔体的容器中的电动真空源;装设于导液管的外表面用于对导液管进行加热的电热丝;抽气腔的侧面设有抽气嘴,抽气嘴上连接有用于与电动真空源连接的橡胶气带,抽气腔的顶端装设有法兰盖抽气腔上装设有可打开所述抽气腔的应急开关;导液管外装设有用于对电热丝进行防护的防护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熔体转移装置对熔体的导液管进行真空抽吸,形成虹吸,隔离了空气与镁熔体的接触,减少了镁材料的烧损,减轻了安全事故的隐患。(*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熔体转移装置,包括:一端伸入待移出熔体的容器中另一端伸入待移入熔体的容器中的导液管;与导液管相连通的抽气腔;通过对抽气腔进行真空抽吸使导液管内产生虹吸,使得熔体从待移出熔体的容器流入到待移入熔体的容器中的电动真空源;装设于导液管的外表面用于对导液管进行加热的电热丝;抽气腔的侧面设有抽气嘴,抽气嘴上连接有用于与电动真空源连接的橡胶气带,抽气腔的顶端装设有法兰盖抽气腔上装设有可打开所述抽气腔的应急开关;导液管外装设有用于对电热丝进行防护的防护套。本技术中的熔体转移装置对熔体的导液管进行真空抽吸,形成虹吸,隔离了空气与镁熔体的接触,减少了镁材料的烧损,减轻了安全事故的隐患。【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镁及镁合金的输液铸锭
,特别是涉及一种熔体转移装 置。 一种熔体转移装置
技术介绍
在镁及镁合金的生产中,需要将镁熔体浇注到模具或转移到另一个坩埚中,多采 用人工S勺取液转移,或采用低压空气将熔体从密闭坩埚中压出,或采用抽液泵抽取熔体。 这些方法如在空气中进行,极易引起镁液的氧化燃烧。人工S勺取液时的劳动强度很大,高 温环境下的人工作业,使操作工人很难承受。采用低压空气打液时,因在坩埚中施加一定的 低压空气,若空气燥湿,除了镁熔体的氧化燃烧外,还有引起爆炸的危险,若在南方湿度较 大的地区这种生产方式则更加危险。采用抽液泵抽取熔体的方法,因高温环境中抽液泵的 故障率很高,泵体变形、管路堵塞等原因,不仅维修费用很高,且影响正常生产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熔体转移装置, 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镁熔体转移人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安全隐患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熔体转移装置,所述熔体 转移装置至少包括:一端伸入待移出熔体的容器中,另一端伸入待移入熔体的容器中的导 液管;设置于所述导液管上并与所述导液管相连通的抽气腔;与所述抽气腔相连,通过对 所述抽气腔进行真空抽吸使所述导液管内产生虹吸,使得熔体从待移出熔体的容器流入到 待移入熔体的容器中的电动真空源;装设于所述导液管的外表面用于对所述导液管进行加 热的电热丝。 优选地,所述抽气腔的侧面设有抽气嘴,所述抽气嘴上连接有用于与电动真空源 连接的橡胶气带,所述抽气腔的顶端装设有法兰盖。 优选地,所述抽气腔上装设有可打开所述抽气腔的应急开关。 优选地,所述导液管外装设有用于对所述电热丝进行防护的防护套。 优选地,所述电动真空源至少包括:真空泵;与所述真空泵相连的真空包,所述真 空包上连接有用于与所述橡胶气带相连的接口;装设于所述真空包上用于显示所述真空包 内压力的真空表;分别与所述真空表和所述真空泵相连用于控制真空泵运行和控制真空包 内压力的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真空表和所述控制器之间连接有压力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真空泵和所述真空包之间的管路上装设有用于测量所述真空泵的气 体流量的流量计。 优选地,所述真空泵和所述真空包之间的管路上还装设有控制开关。 优选地,所述导液管和所述抽气腔一体成型。 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熔体转移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中的熔体转移装置采用抽真空的方法,对熔体的导液管进行真空抽 吸,形成虹吸,实现了熔体的无氧输送,隔离了空气与镁熔体的接触,减少了镁材料的烧损, 减轻了安全事故的隐患。 2、本技术中的熔体转移装置结构简单、环保,操作方便安全,经济且实用性 强,可应用于镁工业化生产的连续作业中,适用于镁及镁合金的输液铸锭和输液导炉。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一种熔体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技术的一种熔体转移装置中电动真空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5显示为本技术的一种熔体转移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熔体转移装置 11 进液管 12 出液管 13 防护套 14 电热丝 15 抽气腔 16 法兰盖 17 抽气嘴 18 橡胶气带 19 应急开关 20 电动真空源 201 真空包 202 真空泵 203 控制器 204 真空表 205 压力传感器 206 流量计 207 接口 208 控制开关 2 熔镁坩埚 3 铸造平台 31 结晶器 32 漏斗和钎塞 33 冷却水 4 铸棒 5 中间包 6 铸锭模 7 铸造坩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 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 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 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 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 型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 "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 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 范畴。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熔体转移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镁熔体转移 人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安全隐患大的问题。以下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种熔体 转移装置的原理和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劳动即可理解本技术的 一种熔体转移装置。 本技术提供一种熔体转移装置,用于熔体的转移,其中,所述熔体可为镁熔 体、镁合金熔体,也可为其它熔体。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熔体转移装置1至少包括:导液 管、抽气腔15、电动真空源20和电热丝14。 导液管一端伸入待移出熔体的容器中,另一端伸入待移入熔体的容器中;其中,所 述导液管可分为进液管11和出液管12,进液管11 一端伸入待移出烙体的容器中,出液管 12伸入待移入熔体的容器中。 抽气腔15设置于所述导液管上并与所述导液管相连通,所述抽气腔15的下端分 别与进液管11和出液管12连接其中,所述抽气腔15和所述导液管可一体成型,也可焊接 连成一体,以保证密封性。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液管和抽气腔15均采用耐热不锈钢 材质。 如图1所示,所述抽气腔15的侧面设有抽气嘴17,所述抽气嘴17上连接有用于与 电动真空源20连接的橡胶气带18,所述抽气腔15的顶端装设有法兰盖16。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抽气腔15上装设有可打开所述抽气腔15的应急开关 19。若发现有意外情况,可马上打开抽气腔15上的应急开关19,破坏已经形成的虹吸,移液 作业会立即停止。 所述电热丝14装设于所述导液管的外表面用于对所述导液管进行加热,所述电 热丝14可装设于所述导液管表面的任意位置,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液管外装设有用 于对所述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熔体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熔体转移装置至少包括:一端伸入待移出熔体的容器中,另一端伸入待移入熔体的容器中的导液管;设置于所述导液管上并与所述导液管相连通的抽气腔;与所述抽气腔相连,通过对所述抽气腔进行真空抽吸使所述导液管内产生虹吸,使得熔体从待移出熔体的容器流入到待移入熔体的容器中的电动真空源;装设于所述导液管的外表面用于对所述导液管进行加热的电热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秉钧,王慧远,张俊奇,王小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坤孚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坤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坤孚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