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被子折叠机的装袋装置结构,属于床上用品包装机械技术领域。包括装袋机构,特点:装袋机构包括机架、一对墙板、上输出带辊筒、下输出带辊筒、上导辊、下导辊、上输出传动带、下输出传动带、输出带辊筒动力传动装置、上输出带改向辊和下输出带改向辊。当伴随于被子折叠机而配置在被子生产流水线上时,由叠被输出机构将处于折叠状态的被子输送至叠被输入口处,在上、下输出传动带的共同配合下将被子以挟持状态自叠被输入口引入直至从叠被输出口引出,在线作业人员只要单人操作便可完成装袋,不仅可以节省劳动力资源、减轻在线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可以确保与被子折叠机的折叠速度相适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被子折叠机的装袋装置结构,属于床上用品包装机械
。包括装袋机构,特点:装袋机构包括机架、一对墙板、上输出带辊筒、下输出带辊筒、上导辊、下导辊、上输出传动带、下输出传动带、输出带辊筒动力传动装置、上输出带改向辊和下输出带改向辊。当伴随于被子折叠机而配置在被子生产流水线上时,由叠被输出机构将处于折叠状态的被子输送至叠被输入口处,在上、下输出传动带的共同配合下将被子以挟持状态自叠被输入口引入直至从叠被输出口引出,在线作业人员只要单人操作便可完成装袋,不仅可以节省劳动力资源、减轻在线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可以确保与被子折叠机的折叠速度相适应。【专利说明】被子折叠机的装袋装置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床上用品包装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被子折叠机的装袋装置结 构,伴随于被子折叠机配备于作为床上用品的被子或毯子生产流水线上,将行出生产流水 线的并且经被子折叠机折叠后的被子以自动状态引入包装袋或包装盒内。
技术介绍
上面提及的被子折叠机涵盖对毯子的折叠。如业界所知,由于以自动化生产流水 线的方式制作被子或毯子具有效率高、产能大、质量稳定和投入人力少等长处,因而被床上 用品生产厂商广为应用。但是,对于行出生产流水线并且经检验的被子或毯子在装入包装 盒或包装袋之前的折叠过程仍由手工完成,手工折叠的不言而喻的欠缺在于:一是投入人 力多,不利于节约宝贵的劳动力资源;二是由于一条被子或毯子的折叠动作包括纵向折叠、 横向折叠和横向最终折叠,所谓的纵向折叠是将被子或毯子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以及另一侧 彼此相向折叠,所谓的横向折叠是将完成了纵向折叠的被子或毯子的一端以及另一端彼此 相向折叠,所谓的横向最终折叠是将完成了横向折叠后的被子或毯子相向对叠,因而折叠 效率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三是由于人为折叠,因而折叠效果难以满足稳定要求。 如果在被子或毯子的生产流水线上并且位于检验工序之后的工位处配备具有自 动化功能的被、毯折叠机,前述技术问题毫无疑问得以消除。然而目前的情形是:一方面被、 毯生产厂商迫切期望在被、毯生产流水线的包装工位配备前述的被、毯折叠机,另一方面在 公开的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关于被、毯自动折叠装置的任何技术启示并且也未闻 有业界成功使用的相关报导。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本 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成功地设计出被子折叠机, 并且与本申请同日提出了专利申请。但是如何将由横向叠被机构折叠完成后的被子经叠被 输出机构直接引至包装袋或包装盒成了另一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因为如果缺乏结构合理 的装袋装置,那么通常需要由两人协同配合完成装袋,两人中的其中一人手执(手持)袋子 并且使袋口处于张开状态,两人中的另一人将处于叠置状态的被子对准袋口并引入袋内, 否则(如果单人操作)会影响装袋效率。尤其,由于被子折叠机的工作效率较高,因而需要 配备多个两人组,从而造成宝贵的劳动力资源的浪费。为此本 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设 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经过了模拟试验,结果 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将由叠被输出机构输出的处于折叠状态的被 子自动引入包装袋内而藉以减少人力投入并且减轻在线作业人员的作业强度以及能与被 子折叠机的折叠速度相适应的被子折叠机的装袋装置结构。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被子折叠机的装袋装置结构,包括一装袋机 构,特征在于:所述装袋机构包括机架、一对墙板、上输出带辊筒、下输出带辊筒、上导辊、 下导辊、上输出传动带、下输出传动带、输出带辊筒动力传动装置、上输出带改向辊和下输 出带改向辊,机架设置于使用场所的地坪上,一对墙板以彼此面对面状态固定在机架的前 后侧,在该一对墙板的左侧各以水平悬臂状态固定有一上改向棍支承板和一下改向棍支承 板,在上改向棍支承板的长度方向并且朝向外的一侧固定有一上挡板,而在下改向棍支承 板的长度方向并且朝向外的一侧固定有一下挡板,上输出带棍筒转动地支承在一对墙板之 间并且位于一对墙板的上部,在该上输出带辊筒的上输出带辊筒轴的一端固定有一上输出 带动辊筒轴链轮,下输出带辊筒在对应于上输出带辊筒的下方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一对墙 板之间,并且位于一对墙板的下部,在该下输出带辊筒的下输出带辊筒轴的一端固定有一 下输出带辊筒轴链轮,上导辊转动地支承在一对墙板之间,并且位于一对墙板的高度方向 的中部,下导辊在对应于上导辊的下方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一对墙板之间,上输出传动带 的一端套置在上输出带改向辊上,另一端套置在上输出带辊筒上,所述上导辊与上输出传 动带朝向内的一侧接触,下输出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下输出带改向辊上,另一端套置在下 输出带辊筒上,所述下导辊与下输出传动带朝向内的一侧接触,输出带辊筒动力传动装置 设置在机架上,并且同时与所述上输出带辊筒轴链轮以及下输出带辊筒轴链轮传动连接, 上输出带改向棍转动地支承在上改向棍支承板远离一对墙板的一端端部,下输出带改向棍 转动地支承在下改向辊支承板远离一对墙板的一端端部,并且对应于上输出带改向辊的下 方,其中:所述上、下输出带辊筒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叠被输入口,而所述上、下输出带改向 辊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叠被输出口。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输出带辊筒动力传动装置包括装袋电 机、装袋主动链轮、涨紧链轮和装袋传动链条,装袋电机固定在所述机架上,装袋主动链轮 固定在装袋电机的装袋电机轴上,涨紧链轮转动地设置在涨紧链轮轴上,涨紧链轮轴以水 平状态固定在机架上,装袋传动链条的一端套置在上输出带辊筒轴链轮上,中部与下输出 带辊筒轴链轮以及涨紧链轮连结,另一端套置在装袋主动链轮上。 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机架为镂空的框架状构造。 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机架的底部设置有行走轮。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当伴随于被子折叠机而配置在被子生产流水线上时,由叠 被输出机构将处于折叠状态的被子输送至叠被输入口处,在上、下输出传动带的共同配合 下将被子以挟持状态自叠被输入口引入直至从叠被输出口引出,在线作业人员只要将包装 袋的袋口处于张开状态并且对准于叠被输出口,被子便自动地进入包装袋内,因而只要单 人操作便可完成装袋,不仅可以节省劳动力资源、减轻在线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可以 确保与被子折叠机的折叠速度相适应。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配备于被子折叠机上的实施例暨应用例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示意图。 图3为图1和图2示意的前、后纵向折被机构的详细结构图。 图4为图1的B向示意图。 图5为图1和图4所示的横向叠被机构的详细结构图。 图6为图1和图4所示的叠被输出机构的详细结构图。 图7为图1和图4示意的装袋机构的详细结构图。 图8为图6所示的横向叠被机构的叠被机架的改向装置使叠被输出机构改向的示 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 申请人:将在下面 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专利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 本专利技术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被子折叠机的装袋装置结构,包括一装袋机构(8),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袋机构(8)包括机架(81)、一对墙板(82)、上输出带辊筒(83)、下输出带辊筒(84)、上导辊(85)、下导辊(86)、上输出传动带(87a)、下输出传动带(87b)、输出带辊筒动力传动装置(88)、上输出带改向辊(89a)和下输出带改向辊(89b),机架(81)设置于使用场所的地坪上,一对墙板(82)以彼此面对面状态固定在机架(81)的前后侧,在该一对墙板(82)的左侧各以水平悬臂状态固定有一上改向辊支承板(821)和一下改向辊支承板(822),在上改向辊支承板(821)的长度方向并且朝向外的一侧固定有一上挡板(8211),而在下改向辊支承板(822)的长度方向并且朝向外的一侧固定有一下挡板(8221),上输出带辊筒(83)转动地支承在一对墙板(82)之间并且位于一对墙板(82)的上部,在该上输出带辊筒(83)的上输出带辊筒轴(831)的一端固定有一上输出带动辊筒轴链轮(8311),下输出带辊筒(84)在对应于上输出带辊筒(83)的下方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一对墙板(82)之间,并且位于一对墙板(82)的下部,在该下输出带辊筒(84)的下输出带辊筒轴(841)的一端固定有一下输出带辊筒轴链轮(8411),上导辊(85)转动地支承在一对墙板(82)之间,并且位于一对墙板(82)的高度方向的中部,下导辊(86)在对应于上导辊(85)的下方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一对墙板(82)之间,上输出传动带(87a)的一端套置在上输出带改向辊(89a)上,另一端套置在上输出带辊筒(83)上,所述上导辊(85)与上输出传动带(87a)朝向内的一侧接触,下输出传动带(87b)的一端套置在下输出带改向辊(89b)上,另一端套置在下输出带辊筒(84)上,所述下导辊(86)与下输出传动带(87b)朝向内的一侧接触,输出带辊筒动力传动装置(88)设置在机架(81)上,并且同时与所述上输出带辊筒轴链轮(8311)以及下输出带辊筒轴链轮(8411)传动连接,上输出带改向辊(89a)转动地支承在上改向辊支承板(821)远离一对墙板(82)的一端端部,下输出带改向辊(89b)转动地支承在下改向辊支承板(822)远离一对墙板(82)的一端端部,并且对应于上输出带改向辊 (89a)的下方,其中:所述上、下输出带辊筒(83、84)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叠被输入口(10a),而所述上、下输出带改向辊(89a、89b)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叠被输出口(10b)。...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立元,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迎阳无纺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