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混合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571180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2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气液混合反应装置,包括开设有腔室的反应罐,导管以及循环泵,其中导管固定地设置在反应罐的顶部,并与该反应罐中的腔室相连通;所述导管在位于反应罐的一侧端部上套装有一罩盖,其中罩盖的开口部设置在所述导管的反向延长线上,且其的开口端与反应罐的底壁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所述循环泵设置在邻近反应罐所在的位置处,并通过其上连接有的进料管和出料管与该反应罐的腔室相连通;所述循环泵上的进料管固定在反应罐的底壁上,而其的出料管固定在反应罐的侧壁上,其中出料管位于腔室内的部分设置在邻近该反应罐顶壁所在的位置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保证了气体类物料与液体类物料间的充分接触,进而,提高了物料的反应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的气液混合反应装置,包括开设有腔室的反应罐,导管以及循环泵,其中导管固定地设置在反应罐的顶部,并与该反应罐中的腔室相连通;所述导管在位于反应罐的一侧端部上套装有一罩盖,其中罩盖的开口部设置在所述导管的反向延长线上,且其的开口端与反应罐的底壁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所述循环泵设置在邻近反应罐所在的位置处,并通过其上连接有的进料管和出料管与该反应罐的腔室相连通;所述循环泵上的进料管固定在反应罐的底壁上,而其的出料管固定在反应罐的侧壁上,其中出料管位于腔室内的部分设置在邻近该反应罐顶壁所在的位置处。本技术能够保证了气体类物料与液体类物料间的充分接触,进而,提高了物料的反应速率。【专利说明】一种气液混合反应装置
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生产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气液混合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在化工工业中存在着大量的气液反应,有如工业废气的处理、催化加氢、胺化反应 等,常用的气液反应装置中现有的有吸收塔、文丘里管、射流喷射器等,吸收塔内液体从塔 上方从上向上进行喷淋,气体从底部向上从而实现气液混合,即发生化学反应,射流喷射器 是利用射流口形成负压,将气体吸入,从而实现气液混合。但是这种采用这种结构的气液混 合反应装置,其气液之间的混合效果不好,不能实现气液的充分混合,即该气液物料之间的 返学反应时间长、效率低,原料消耗大,所以,提供一种能使气液物料间充分混合的气液混 合反应装置,就显得尤为必要。 目前,现有的气液反应罐具体介绍了一种化工用气液反应罐,包括罐体,罐座,进 料口,出料口,罐座和出料口设置在罐体底部,进料口位于罐体顶部。罐体顶部中心设置 兼做进气管的空心搅拌器,搅拌器顶端叶轮上具有至少两个的出气孔。 以上的专利文件通过采用空心搅拌器的结构来提高了气体类物料与液体类物料 之间的接触面,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气液反应物料之间的接触面,但是该结构的化工 用气液反应罐其结构复杂,在使用的过程中其罐体的密封性能差,而且气体类物料与液体 类物料之间也不能达到充分接触并发生反应的功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气液混合反应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液混合反应装置,包括开 设有腔室的反应罐,导管以及循环泵,其中导管固定地设置在反应罐的顶部,并与该反应罐 中的腔室相连通;所述导管在位于反应罐的一侧端部上套装有一罩盖,其中罩盖的开口部 设置在所述导管的反向延长线上,且其的开口端与反应罐的底壁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所 述循环泵设置在邻近反应罐所在的位置处,并通过其上连接有的进料管和出料管与该反应 罐的腔室相连通;所述循环泵上的进料管固定在反应罐的底壁上,而其的出料管固定在反 应罐的侧壁上,其中出料管位于腔室内的部分设置在邻近该反应罐顶壁所在的位置处。 优选地,所述罩盖的外径自远离所述导管的方向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出料管在其端部上套装有一喷头。 优选地,所述进料管上设置有第一截流阀,用于控制该进料管管内的流量;所述出 料管上设置有第二截流阀,用于控制该出料管管内的流量。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具有下列优点: 本技术所述的气液混合反应装置在使用时,该反应罐内液体类物料的液面要 覆盖住罩盖,这样通过导管注入的气体类物料首先与液体类物料相接触,其中来不及反应 的部分就会流入到反应罐腔室剩余的部分中,其能够保证物料间的充分接触,同时循环泵 带动液体类物料进行循环流动,进一步促进了气液物料间的充分接触。故此,本技术能 够实现气液物料间的充分接触,进而,提高了气液物料的反应速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气液混合反应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1、反应罐;2、腔室;3、导管;4、循环泵;5、罩盖;6、进料管;7、出料管;8、喷 头;9、第一截流阀;10、第二截流阀;11、底壁;12、侧壁;13、顶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气液混合反应装置,包括开设有腔室2的反应罐1, 导管3以及循环泵4,其中导管3固定地设置在反应罐1的顶部,并与该反应罐1中的腔室 2相连通。所述导管3在位于反应罐1的一侧端部上套装有一罩盖5,其中罩盖5的开口部 设置在所述导管3的反向延长线上,可以理解的为了增加气体类物料与固体类物料间的接 触面,可以把该罩盖5设置为外径自远离所述导管3的方向逐渐增大的形状,其中该罩盖5 的开口端与反应罐1的底壁11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以方便注入到该反应罐1内的气体类 物料因来不及反应,而从液体类物体上跑出。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用作反应的反应罐1密封性较好。其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 首先通过导管3往反应罐1的腔室2内注入液体类物料,在保证所注入的液体类物料其液 面覆盖住罩盖5的开口端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来设置液体类物料的注入量。 然后用导管3再注入气体类物料,使其与液体类物料发生反应。由于罩盖5的开口端被液 体类物料所覆盖住,这样通过导管3注入的气体类物料首先与液体类物料相接触,且只有 当物料间来不及反应时,其气体类物料才会从液体类物料的液面跑出。这样就能够保证物 料间的充分接触,即保证了气体类物料与液体类物料间的混合。 本实施例为了进一步保证气体类物料与液体类物料间的充分反应。所述循环泵4 设置在邻近反应罐1所在的位置处,并通过其上连接有的进料管6和出料管7与该反应罐 1的腔室2相连通;所述循环泵4上的进料管6固定在反应罐1的底壁11上,而其的出料 管7固定在反应罐1的侧壁12上,其中出料管7位于腔室2内的部分设置在邻近该反应 罐1顶壁13所在的位置处。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该循环泵4对设置在反应罐1腔室2内 的液体类物料进行循环流动,使得位于液面上方的气体类物料与该液体类物料进行充分接 触,并反应。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提高液体类物料在从出料管7出来时,与气体类物料之间 的接触面积,可以在出料管7的端部设置一个喷头8,用于分散从出料管7流出的液体类物 料,进一步促进了液体类物料与位于液面上方的气体类物料间的接触面积。 本实施例中,为了对循环泵4在工作时,其上连接有的进料管6与出料管7管内液 体类物料进行流量控制,可以在进料管6上设置第一截流阀9,在出料管7上设置第二截流 阀10。通过第一截流阀9与第二截流阀10设置,提高了该气液混合反应装置中循环泵4在 具体使用的过程中,对液体类物料进行循环输送时的灵活度。 本实施例能够保证了气体类物料与液体类物料间的充分接触,进而,提高了物料 的反应速率。 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 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 内。【权利要求】1. 一种气液混合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有腔室的反应罐,导管以及循环泵, 其中导管固定地设置在反应罐的顶部,并与该反应罐中的腔室相连通;所述导管在位于反 应罐的一侧端部上套装有一罩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液混合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有腔室的反应罐,导管以及循环泵,其中导管固定地设置在反应罐的顶部,并与该反应罐中的腔室相连通;所述导管在位于反应罐的一侧端部上套装有一罩盖,其中罩盖的开口部设置在所述导管的反向延长线上,且其的开口端与反应罐的底壁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所述循环泵设置在邻近反应罐所在的位置处,并通过其上连接有的进料管和出料管与该反应罐的腔室相连通;所述循环泵上的进料管固定在反应罐的底壁上,而其的出料管固定在反应罐的侧壁上,其中出料管位于腔室内的部分设置在邻近该反应罐顶壁所在的位置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成宏孙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奉化市辉宏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