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位季碳的α,β-二胺酸衍生物及其共催化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0568919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1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α-位季碳的α,β-二胺酸衍生物及其共催化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α-位季碳的α,β-二胺酸衍生物包括式(I)所示的苏式α-位季碳的α,β-二胺酸衍生物、式(II)所示的赤式α-位季碳的α,β-二胺酸衍生物。芳基乙酸酯重氮、芳胺和磺酰胺亚胺在醋酸铑、方酸酰胺或金属镁盐的共催化下,实现三组分反应合成产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原料价廉易得,采用一锅法同时构建两个手性碳,制备路线短,操作简单,反应条件缓和,催化剂易于合成,具有高原子经济性,高收率,无环境污染,能方便地同时得到苏式或/和赤式α-位季碳的α,β-二胺酸酯衍生物,提供多样性的化合物骨架,可应用于新药筛选和制药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〇〇〇1]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合成化学
,涉及一种α -位季碳的α,β -二胺酸衍生物 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α-位季碳的α,β-二胺酸衍生物及其共催化制备方法和 应用
技术介绍
α,β -二胺酸衍生物是一类具有特殊药用化合物的重要骨架结构,在抗淋巴瘤药 博来霉素(bleomycin),抗结核药卷曲霉素(capreomycins),紫霉素(viomycin)等结构中 均有此类骨架结构。α-位季碳的α,β-二胺酸衍生物能作为具有抗癌和抗关节炎活性 的咪唑啉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前体(US2009156830A1),用于合成一系列新型高效抗癌药物。 近年来公开的α,β-二胺酸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例如,Chem. Rev. 2005,105, 3167. , Org. Biomol. Chem.,2005, 3,1362. , J. Am. Chem. Soc.,2008,130, 2170.。现有的 α , β -二胺酸衍生物合成方法大多通过甘氨酸酯和亚胺的mannich反应合成得到。但这类方 法的最大缺陷是只能选择性得到顺式构型的α,β-二胺酸衍生物。此外,以甘氨酸酯和 Ν-对甲苯磺酰胺亚胺的mannich反应通过高效手性催化剂的非对映选择性调控,高对映选 择性地得到了顺式和反式光学活性的α,β -二胺酸衍生物(J. Am. Chem. Soc.,2008,130, 14362)。现有合成方法中,底物的反应适用性很窄,只局限在部分原料底物能反应,催化剂 用量大,反应条件苛刻。有文献公开以重氮化合物、烷氧酰胺和亚胺为原料的的三组分反应 能够一步构建具有两个手性中心的ct -位季碳的α,β -二胺酸衍生物(J. Am. Chem. Soc., 2011,133,8428)。但不足之处在于,通过该反应构建的三组分产物中,氮原子上的芳基保护 无法有效脱除而进行进一步衍生。 综上所述,现有的α,β -二胺酸衍生物合成方法大多存在底物的反应适用性很 窄,只局限在部分原料底物能反应,催化剂用量大,反应条件苛刻或不利于进一步衍生的缺 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简便合成顺、反构型的α-位季碳的α,β-二胺酸衍生物非对映异构体 化合物的方法,保护基团便于脱除,对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筛选及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α-位季碳的α,β-二胺酸衍生物,其包括式(I)所示的苏式 α -位季碳的α,β -二胺酸衍生物、式(II)所示的赤式α -位季碳的α,β -二胺酸衍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α‑位季碳的α,β‑二胺酸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式(I)所示的苏式α‑位季碳的α,β‑二胺酸衍生物、式(II)所示的赤式α‑位季碳的α,β‑二胺酸衍生物;其中,Ar1为苯基、带有取代基团的苯基;Ar2为苯基、带有取代基团的苯基;Ar3为苯基、带有取代基团的苯基;R为Ts或Ns,其中,Ts为对甲苯磺酰基,Ns为对硝基苯磺酰基。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4.17 CN 201310132913.41. 一种α-位季碳的α,β-二胺酸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式⑴所示的苏式 α -位季碳的α,β -二胺酸衍生物、式(II)所示的赤式α -位季碳的α,β -二胺酸衍生 物;其中, ΑΓι为苯基、带有取代基团的苯基; Ar2为苯基、带有取代基团的苯基; Ar3为苯基、带有取代基团的苯基; R为Ts或Ns,其中,Ts为对甲苯磺酰基,Ns为对硝基苯磺酰基。2. α -位季碳的α,β -二胺酸衍生物的共催化制备方法,所述α -位季碳的α,β -二 胺酸衍生物包括式(I)所示的苏式α-位季碳的α,β-二胺酸衍生物和式(II)所示的赤 式α-位季碳的α,β-二胺酸衍生物,其特征在于,芳基乙酸酯重氮、芳胺和磺酰胺亚胺在 醋酸铑、方酸酰胺或金属镁盐的共催化下,实现三组分反应合成α-位季碳的α,β-二胺 酸衍生物;所述共催化制备方法的反应式为:其中, ΑΓι为苯基、带有取代基团的苯基; Ar2为苯基、带有取代基团的苯基; Ar3为苯基、带有取代基团的苯基; R为Ts或Ns,其中,Ts为对甲苯磺酰基,Ns为对硝基苯磺酰基。3. 如权利要求2所示的共催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磺酰胺亚胺是N-对甲苯磺酰基苯基亚胺,N-对甲苯磺酰基对氯苯基亚胺,N-对 甲苯磺酰基对溴苯基亚胺,N-对甲苯磺酰基对硝基苯基亚胺,N-对甲苯磺酰基间硝基苯基 亚胺,N-对甲苯磺酰基对三氟甲基苯基亚胺,N-对甲苯磺酰基对氰基苯基亚胺,N-对甲苯 磺酰基对甲基苯基亚胺,N-对硝基苯磺酰基对溴苯基亚胺,N-对甲苯磺酰基间硝基苯基亚 胺; 所述芳胺是苯胺,邻氯苯胺,间氯苯胺,对氯苯胺,邻溴苯胺,对溴苯胺,邻碘苯胺,邻甲 氧基苯胺; 所述芳基乙酸酯重氮是重氮苯基乙酸甲酯,间溴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文浩邱林郭鑫吕峰平刘顺英杨琍苹吴翔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