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缝纫绣花机械的旋梭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68005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缝纫绣花机械的旋梭构造。目的是提供的旋梭构造应能显著扩大所应用的缝纫线线径范围,并具有结构改进简单实用以及改造成本较低的特点。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缝纫绣花机械的旋梭构造,包括旋梭本体,旋梭本体的左端为容纳梭床的壳体,而右端则为与转轴固定以获取旋转动力的锁紧部;所述壳体的左侧为往圆周方向伸出以与机针上的缝纫线配合的梭头,梭头下方往圆周方向延伸的梭头体上还包覆一层由金属片形成的导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梭头体的左侧边沿至壳体右侧的基准面的距离为13.0‐13.8mm,所述梭头的左侧边沿至壳体右侧的基准面的距离为14.0‐15.0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缝纫绣花的关键机械机构,具体是旋梭构造。 一种新型缝纫绣花机械的旋梭构造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旋梭是缝纫机、绣花机中的一个主要部件,是在缝制过程中形成面线与 底线套锁的关键。然而,缝纫(绣花)机械自诞生以来,都只能缝制200D以下的缝纫线(迄 今为止仍然如此),不但各种物品的缝制受到限制,还影响了物品缝合强度。尤其在用于刺 绣时,由于绣花线偏细(只能使用80D -200D的绣花线),减少了绣品花样的品种,显著降低 了绣品花样的装饰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缝纫绣花机械旋梭构 造的改进,该旋梭构造应能显著扩大所应用的缝纫线线径范围,并具有结构改进简单实用 以及改造成本较低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种新型缝纫绣花机械的旋梭构造,包括旋梭本体,旋梭本体的左端为容纳梭床 的壳体,而右端则为与转轴固定以获取旋转动力的锁紧部;所述壳体的左侧为往圆周方向 伸出以与机针上的缝纫线配合的梭头,梭头下方往圆周方向延伸的梭头体上还包覆一层由 金属片形成的导线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梭头体的左侧边沿至壳体右侧的基准面的距离为 13. 0 - 13. 8mm,所述梭头的左侧边沿至壳体右侧的基准面的距离为14. 0 - 15. 0mm。 所述梭头的左侧边沿与梭头体的左侧边沿之间制成一往右凹进的圆弧,该圆弧的 半径为11 - 15mm。 所述梭头的左侧边沿与圆弧的右侧边沿之间的距离为1. 3 - 1. 7mm。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梭床14在旋梭本体S中通过导轨进行相互转动(梭床 不动,旋梭本体在转动轴带动下连续转动;梭床左侧往外径方向突出的凸缘14 - 1,与梭头 体20 - 1的左侧边沿20 -11形成了缝纫线通行需要的过线槽(图2所示,过线槽的宽度方 向与转动轴轴线方向一致);梭头勾取缝纫线后,再由梭头体拖动着在过线槽中运动(如图 10所示);由于该过线槽宽度较小(自技术缝纫机以来的几百年间,该宽度一直定型为 0. 4 -0. 5mm之间),200D以上的缝纫线在该槽中运行时阻力明显加大,因而时常发生断线情 况,致使较粗的缝纫线无法应用。 本技术通过加大过线槽宽度的方式(梭床凸缘的尺寸无法更改,只能通过减 小梭头体的左侧边沿至壳体右侧基准面的距离的方式,加大过线槽的宽度),使得较粗的缝 纫线在过线槽中的运行阻力不再增加,因而得以成功地在缝纫、绣花机械上应用较粗的缝 纫线。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加大了过线槽的宽度,因而本技术工作时,从 勾线至底线套锁运动过程中,线迹更加流畅,大大减少了缝纫线在运行过程中的摩擦阻力, 解决了因为高速运转而产生的热磨造成的断线问题;使缝纫机、绣花机上使用的缝纫(绣 花)线,从80D- 200D扩大至120D- 1200D(缝纫线线径范围明显得到扩大)。用于缝纫机 上可缝制更厚的面料,用于绣花机上可绣出更粗旷,更具有立体感的绣品,具有显著的经济 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缝细(绣花)线的缝制原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即旋梭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是图2各部件的分离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旋梭本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其中的导线片用双点划线表示)。 图5是旋梭本体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其中的导线片用双点划线表示)。 图6是旋梭本体的轮壳部位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安装于梭头体部位的导线片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技术配置的过线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G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工作过程中,旋梭本体与所携带的缝纫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本技术所述旋梭,其结构形状及其尺寸均已定型,并且通用于各类缝纫、绣花 机械;由于结构复杂、精密度高,长期来(几百年来)未曾有人敢对其进行改造,因而其存在 的缺陷一直未能得到克服。 本技术所述的新型缝纫绣花机械的旋梭构造,包括旋梭本体S,旋梭本体的左 端为往左开口的壳体,用于容纳梭床14 (梭床外圆周面与旋梭本体内圆周面之间设置有相 互配合的导轨副,使两者可转动地进行配合)。工作时,梭芯16与梭壳15 -起嵌入梭床, 配合着旋梭本体进行缝纫作业;旋梭本体右端的锁紧部17则穿插固定在转轴(图中省略, 仅显示转轴轴线30)的一端并且通过螺钉固定,由转轴带动着转动以获取旋转动力)上;壳 体的左侧为往圆周方向伸出的梭头20 (也称为钩线凸轮,图4中显示往上伸出),能够与机 针22准确配合,在机针往下缝纫运动时,勾取机针上的缝纫线21 ;梭头下方与往圆周方向 延伸(图4中往下延伸)的梭头体20 - 1连为一体;梭头体上还包覆一层由金属片形成的 导线片19 (导线片通过若干螺钉固定在梭头体上),梭头的左侧边沿与梭头体的左侧边沿 20 - 11之间制成往右凹进的圆弧20 - 2。其中,梭头体的左侧边沿20 - 11与梭床的凸缘之 间形成了缝纫线运动所需的过线槽(梭头顶端与梭头体的左侧边沿顶端20 -111之间的距 离d为14. 0 - 16. 0mm)。由图可知:自梭头体的左侧边沿顶端20 - 111开始往下是过线槽 的最窄部位,也是缝纫线运动时受到最大阻力的部位。 以上均与现有的旋梭结构类同。 本技术的改进,是通过减小旋梭本体的轴向尺寸,对过线槽的宽度进行加宽。 具体是:所述梭头体的左侧边沿20 -11至壳体右侧基准面E的距离c设定为13. 0 -13. 8mm, 优选13. 5mm(现有梭头体上的c为14. 0mm)。如此改动可使过线槽的宽度增至0. 7 -1. 7mm, 使得在过线槽中的缝纫线阻力显著减小,运行更加流畅;其中固定在梭头体上的导线片无 需进行修改(图中可知:梭头体具有的径向厚度P约为2mm,使得过线槽在转轴的径向具备 足够的空间,能够满足任何线径的缝纫线的运行)。另外,所述梭头的左侧边沿至壳体右侧 基准面E的距离a调整为14. 0 - 15. Omm,优选为14. 8mm(现有梭头的a为14. 5mm)。 所述圆弧20 - 2的半径为11 - 15mm。 所述梭头的左侧边沿与圆弧右端之间的距离b(平行于转轴的距离)为 1. 3 - 1. 7mm〇 此外,本技术又对过线轮3(图4所示)进行了改进,将原先的矩形槽改为槽 底宽、槽顶窄的锥形槽(或称燕尾槽)。槽底宽度、槽顶宽度的具体数据可根据需要确定; 推荐尺寸:槽底宽度J为1. 2 - 2. 0mm,槽高Η为2. 5mm,两侧槽壁所成的夹角F为8 -10度。 经过反复试验证明,过线轮改进后,缝纫线(绣线)在槽内运行顺畅,又能使缝纫线(绣线) 在槽顶部位变窄处受到阻力,不易脱线。 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缝纫线(绣线)21从线团2上退绕出,经过过线轮3、 过线柱4后又经过调整张力的两个夹线片5 (使线通过夹线片增加张力调整面);然后经中 过线轮3 - 1,过线穿入凸轮挑线杆7,根据凸轮轨迹实现收放线;接着穿入机针22的针孔、 过针板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缝纫绣花机械的旋梭构造,包括旋梭本体,旋梭本体的左端为容纳梭床(14)的壳体,而右端则为与转轴固定以获取旋转动力的锁紧部(17);所述壳体的左侧为往圆周方向伸出以与机针上的缝纫线配合的梭头(20),梭头下方往圆周方向延伸的梭头体(20‐1)上还包覆一层由金属片形成的导线片(19);其特征在于:所述梭头体的左侧边沿(20‐11)至壳体右侧的基准面(E)的距离(c)为13.0‐13.8mm,所述梭头的左侧边沿至壳体右侧的基准面的距离(a)为14.0‐15.0mm。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新型缝纫绣花机械的旋梭构造,包括旋梭本体,旋梭本体的左端为容纳梭床 (14)的壳体,而右端则为与转轴固定以获取旋转动力的锁紧部(17);所述壳体的左侧为往 圆周方向伸出以与机针上的缝纫线配合的梭头(20),梭头下方往圆周方向延伸的梭头体 (20 - 1)上还包覆一层由金属片形成的导线片(19);其特征在于:所述梭头体的左侧边沿 (20 - 11)至壳体右侧的基准面(E)的距离(c)为13. 0 - 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国忠张雄
申请(专利权)人:咸阳蓝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