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式背光源结构、背光源模组及液晶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67299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1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领域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源结构、背光源模组及液晶显示设备。该直下式背光源结构包括透光灯托、二次棱镜和光源,所述透光灯托包括通光管道,光源设置在二次棱镜的下方,即二次棱镜底面的内侧,由于二次棱镜为倒锥台型结构且二次棱镜的顶面为凹进的弧面,光源经过二次棱镜,一部分光从二次棱镜的顶面反射向背光源模组的反射片上,另一部分光从二次棱镜的侧面折射向背光源模组的反射片上,从而即把光源发出的光向下压低出射,然后碰到背光源底部的反射片再反射上去,进而形成均匀的出光效果,同时也可以减小混光距离,不存在光源盲区,且不需要减小各光源之间的距离,可降低产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领域液晶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源结构、背光源模组及液晶显示设备。该直下式背光源结构包括透光灯托、二次棱镜和光源,所述透光灯托包括通光管道,光源设置在二次棱镜的下方,即二次棱镜底面的内侧,由于二次棱镜为倒锥台型结构且二次棱镜的顶面为凹进的弧面,光源经过二次棱镜,一部分光从二次棱镜的顶面反射向背光源模组的反射片上,另一部分光从二次棱镜的侧面折射向背光源模组的反射片上,从而即把光源发出的光向下压低出射,然后碰到背光源底部的反射片再反射上去,进而形成均匀的出光效果,同时也可以减小混光距离,不存在光源盲区,且不需要减小各光源之间的距离,可降低产品成本。【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领域液晶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源结构、背光源模 组及液晶显示设备。 直下式背光源结构、背光源模组及液晶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液晶显示设备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已是平板显示领域的主流。 由于液晶显示屏本身不发光,因此背光源模组是LCD的关键零组件之一,背光源模组的功 能就是提供足够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现行LCD的背光源主要是 CCFL(冷阴极荧光灯管)与LED(发光二极管)。LED作为一种新型背光源,相比于传统的 CCFL背光源,具有以下显而易见的优势:有更好的色域、内部驱动电压远低于CCFL、亮度调 整范围大、功耗和安全性均好于CCFL、寿命更长、外形短小轻薄(厚度大约为CCFL的一半) 以及环保安全特性好,因此,近年来,LED在中大尺寸的液晶显示背光中崭露头角,开始逐渐 替代传统的CCFL背光源,成为主流背光源的发展趋势。 针对LED背光源,从背光源结构上分类,一般有侧光式和直下式两种结构。其中, 以直下式LED背光源结构为例,对于中大型尺寸的液晶显示设备件,人们多采用直下式背 光结构,以保证一定的亮度和均匀性等性能要求。特别是白光LED直下式背光源结构,技术 难度较小,设计制造较为简捷,成为普遍的应用模式之一。图1为现有的直下式LED背光源 结构的示意图,其包括设置在扩散板4和反射片3之间的LED灯1和传统灯托2,其中,在 背板上,多颗LED灯1按一定的要求排布而形成LED光源阵列,传统灯托2为多根坚立的凸 柱,这种传统灯托结构为不棱光塑料或者树脂构成,然而,这种材料的灯托结构会在背光源 光学显示中形成灯影,出现亮暗不均的现象,且这种光源和传统灯托的设置方式也使得光 照不均匀,同时由于这种灯托结构不棱光,灯托结构的顶端通常设置为尖端,而这种尖端结 构易划伤扩散板。 另外,如图2所示,为了将光源射出的光打散,使光照均匀,通常在光源上方设置 凸弧面二次棱镜5,该凸弧面二次棱镜5的侧面为凸出的圆弧面,圆弧面上设置有网格,这 样可使从LED灯发出的光的空间立体角变大,光打散向上出射。但是,这种背光源结构间隔 分布在背光源模组中形成的混光距离Μ较大,进而使背光源模组厚度较大,若欲减小混光 距离,则需要减小各光源之间的距离,从而也会增加光源的数量,增加成本。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源结构、背光源模组及液晶显 示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源结构、背光源模组及液晶显示设备以解决 现有的背光源结构存在的光照不均匀、混光距离大和成本较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源结构,其包括灯 托、二次棱镜和光源,所述灯托设置在背光源模组中的扩散板和反射片之间,所述光源设置 在所述反射片上,二次棱镜设置在光源的上方,二次棱镜为倒锥台型,二次棱镜的顶面和底 面均为凹进的弧面,光源位于二次棱镜底面的内侧。 其中,所述灯托为透光灯托,所述透光灯托包括通光管道以及分别连接在通光管 道顶端外侧和底端外侧的上支撑和下支撑,所述光源和二次棱镜均位于通光管道内,所述 上支撑和下支撑由内向外逐渐变薄,所述上支撑的上面与扩散板贴合,所述下支撑的下面 与反射片贴合。 其中,所述通光管道顶端内部设置有折光部,所述折光部与透光灯托均由透光材 料制成。 其中,所述折光部的顶面和/或底面均为凹进的弧面。 其中,所述折光部的顶面和/或底面为平面。 其中,所述通光管道、上支撑、下支撑及折光部一体形成。 其中,所述透光材料为亚克力材料。 其中,所述光源为LED灯。 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背光源模组,其包括背板、反射片、扩散板及多个匀布 的上述的直下式背光源结构。 本专利技术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设备,其包括上述的背光源模组。 (三)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源结构、背光源 模组及液晶显示设备中,透光灯托设置在背光源模组中的扩散板和反射片之间以支撑扩散 板和扩散板上的模材,光源设置在二次棱镜的下方,即二次棱镜底面的内侧,由于二次棱镜 为倒锥台型结构且二次棱镜的顶面为凹进的弧面,光源经过二次棱镜,一部分光从二次棱 镜的顶面反射向背光源模组的反射片上,另一部分光从二次棱镜的侧面折射向背光源模组 的反射片上,这样可将光源发出的光向下压低出射,然后碰到背光源底部的反射片再反射 上去,进而形成均匀的出光效果,同时也可以减小混光距离,不存在光源盲区,且不需要减 小各光源之间的距离,可降低产品成本。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直下式LED背光源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直下式LED背光源结构的两个二次棱镜的结构及混光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传统灯托的直下式背光源模组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直下式背光源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采用图4所示直下式背光源结构的直下式背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直下式背光源结构中二次棱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直下式背光源结构中在下支撑表面发生反射的光线和投射在反射 片上后再反射的光线交叉的原理示意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直下式背光源模组中二次棱镜的折光光路示意图。 图中,1 :LED灯;2 :传统灯托;3 :反射片;4 :扩散板;5 :凸弧面二次棱镜;6 :二次 棱镜;7 :下支撑;8 :上支撑;9 :折光部;10 :通光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 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坚直"、"水平"、"顶"、 "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 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 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4、图5、图6和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源结构包括透光灯托、二 次棱镜6和光源,透光灯托设置在背光源模组中的扩散板4和反射片3之间,透光灯托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下式背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灯托、二次棱镜和光源,所述灯托设置在背光源模组中的扩散板和反射片之间,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反射片上,二次棱镜设置在光源的上方,二次棱镜为倒锥台型,二次棱镜的顶面和底面均为凹进的弧面,所述光源位于二次棱镜底面的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永利应文涛解晓丽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光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