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66989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17: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开关,其能够实现开关的进一步小型化,特别是薄型化。其中,绝缘性的壳体(2)划分有操作空间(10)。固定电极(3A、4A)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操作空间(10)内。可动电极(5)配置于操作空间(10)内且与固定电极(3A)接触、分离。在壳体(2)的规定侧,壳体(2)的位于最外侧的平坦面、固定电极(3A、4A)的位于最外侧的平坦面彼此成为同一平面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开关,其能够实现开关的进一步小型化,特别是薄型化。其中,绝缘性的壳体(2)划分有操作空间(10)。固定电极(3A、4A)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操作空间(10)内。可动电极(5)配置于操作空间(10)内且与固定电极(3A)接触、分离。在壳体(2)的规定侧,壳体(2)的位于最外侧的平坦面、固定电极(3A、4A)的位于最外侧的平坦面彼此成为同一平面F。【专利说明】开关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装于例如电路板的开关。
技术介绍
作为此种开关,已知有包括壳体、固定电极和可动电极的开关。壳体划分有操作空 间,固定电极的一部分配置在该操作空间内。可动电极配置在该操作空间内,能够与固定电 极的该一部分接触、分离(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固定电极的另外一部分暴露在壳体的外 侦k在将开关安装于电路板时,该暴露部分与形成于电路板的布线电连接。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12-10441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是页 作为具有上述结构的现在能够买到的开关,具有纵向尺寸和横向尺寸为数毫米左 右、厚度尺寸为〇.5_左右的开关。随着搭载开关的电子设备等的小型化,要求开关自身也 进一步小型化。特别是在开关的厚度方向(在上述例中,为电路板的法线方向)上小型化(薄 型化)的要求较高。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开关的进一步小型化、特别是薄型化 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能够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的开关包括:划分有操作空 间的绝缘性的壳体、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上述操作空间内的固定电极、以及配置于上述操作 空间内且与上述固定电极的上述一部分接触、分离的可动电极,在上述壳体的规定侧,上述 壳体的位于最外侧的平坦面和上述固定电极的位于最外侧的平坦面彼此成为同一平面。 采用该结构,壳体不具有比固定电极的位于规定侧的平坦面靠外侧的部分。因而, 能够使开关在该方向上的尺寸较小。并且,没有必要使形成壳体的绝缘性材料迂回到固定 电极的规定侧的外侧,因此能够使模具构造简化。能够削减所使用的绝缘性材料的量,相应 地还有助于削减制造成本。 也可以是上述操作空间为通过在上述规定侧开口的贯通孔划分而成的结构。在该 情况下,上述开关包括安装于上述平面且覆盖上述贯通孔的绝缘性的盖。 采用该结构,能够使贯通孔的规定侧开口面成为壳体的位于该规定侧的最外侧的 平坦面,能够进一步实现小型化。并且,绝缘性的盖覆盖贯通孔,从而能够使在贯通孔内向 规定侧暴露的固定电极与外部电绝缘,并且能够防止水、灰尘进入操作空间。 也可以是上述盖为耐热性膜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不会有损开关的小型化。并且, 在利用软钎焊将开关安装于电路板等的情况下,能够避免热损伤。 也可以是在上述固定电极的上述一部分形成有孔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可动电极 与孔的边缘部线接触。与没有形成孔而可动电极与固定电极点接触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提 高接触稳定性。 这里,也可以是上述孔贯穿上述固定电极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能够防止由于反复 进行多次可动电极与固定电极间的接触、分离而产生的黑色粉末堆积在可动电极和固定电 极之间的接触部。因而,能够防止接触阻力不稳定。 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上述盖具有用于与上述平面粘接的粘接面,上述粘接面暴 露于上述贯通孔内。 采用该结构,能够利用粘接面捕捉产生的黑色粉末。由此,能够防止因黑色粉末在 操作空间内移动而导致接触阻力不稳定的情况。特别是在可动电极与固定电极之间的接触 部形成有贯通孔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高效地捕捉产生的黑色粉末。 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上述固定电极包括第1电极和第2电极,上述可动电极具 有用于与上述第1电极接触、分离的第1部分以及用于与上述第2电极相接触的第2部分。 该情况下,上述壳体具有自用于划分上述操作空间的壁向上述可动电极与上述第1电极之 间延伸的突部。 采用该结构,能够防止由于振动、撞击作用于开关致使可动电极与第1电极相接 触而导致第1电极与第2电极之间意外成为导通状态的情况。因为可动电极在与第1电极 接触之前会与绝缘性的突部相接触。 专利技术的效果 采用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开关的进一步小型化、特别是薄型化。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开关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上述开关的第1导电构件和第2导电构件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上述开关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上述开关的外观的四视图。 图5是沿图4的(a)中的线V-V的剖视图。 图6是放大表示上述开关所具有的壳体的局部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上述开关的下表面侧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上述开关向电路板安装的安装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例子。其中,在用于以下的说明 的各附图中,为了使各构件为能够识别的大小而适当改变了各构件之间的比例。并且"前 后""左右""上下"这样的表述是为了便于说明而使用的,并不对实际的使用状态下的姿势、 方向构成限定。 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按键开关1 (开关的一例)的结构的分解立体 图。按键开关1包括:壳体2、第1导电构件3、第2导电构件4、可动电极5、上盖6、按压件 7及下盖8。 壳体2由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构成。壳体2具有由周壁2a划分而成的贯通孔2b。 第1导电构件3和第2导电构件4由铜等导电性材料构成。第1导电构件3和第2导电构 件4通过例如嵌入成形与壳体2成形为一体。 图2的(a)是从上方观察第1导电构件3和第2导电构件4而得到的立体图。图 2的(b)是从下方观察第1导电构件3和第2导电构件4而得到的立体图。 第1导电构件3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1部分3a以及自第1部分3a的中央部 向前方延伸的第2部分3b。第1部分3a的除右端部3c和左端部3d之外的部分埋设于壳 体2的周壁2a。由此,如图1所示那样,右端部3c和左端部3d分别在壳体2的右侧壁2c 和左侧壁2d暴露,而作为外部端子发挥作用。另外,第2部分3b呈悬臂梁状配置在贯通孔 2b内,作为第1固定电极发挥作用。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将第2部分3b称作"第1 固定电极3A"。 第2导电构件4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1部分4a以及在第1部分4a的比中央 部靠端部侧的部分向后方延伸的一对第2部分4b。第1部分4a的除右端部4c和左端部 4d之外的前侧部分以及第2部分4b的左右方向上靠外侧部分埋设于壳体2的周壁2a。由 此,如图1所示那样,右端部4c和左端部4d分别在壳体2的右侧壁2c和左侧壁2d暴露, 而作为外部端子发挥作用。另外,第1部分4a的后侧部分以及第2部分4b的左右方向上 靠内侧部分配置在贯通孔2b内,作为第2固定电极发挥作用。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 将上述的部分统称作"第2固定电极4A"。 在第1导电构件3的第1部分3a形成有圆形的贯通孔3e。在第1导电构件3的 第2部分3b的基端部附近形成有矩形的贯通孔3f,在顶端部附近形成有圆形的贯通孔3g。 贯通孔3e、3f是在使第1导电构件3与壳体2成形为一体时供树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其中,该开关包括:划分有操作空间的绝缘性的壳体、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上述操作空间内的固定电极、以及配置于上述操作空间内且与上述固定电极的上述一部分接触、分离的可动电极,在上述壳体的规定侧,上述壳体的位于最外侧的平坦面和上述固定电极的位于最外侧的平坦面彼此成为同一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寺下俊彦坂口智昭
申请(专利权)人: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