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被动波导监测桥梁拉吊索损伤的传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565696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主被动波导监测桥梁拉吊索损伤的传感装置,所述传感装置包括一与所述桥梁拉吊索直径相匹配的卡箍;所述卡箍的轴向上开设有5道第一刻槽;上箍体和下箍体分别在周向上开设有2道第二刻槽;上箍体和下箍体一侧面分别开设有一与卡箍同长的线槽;所述刻槽上设置有20个压电陶瓷传感器;所述压电陶瓷传感器的上表面焊接一根信号传输线,传输线沿着线槽进行走线,所述传输线为高屏蔽同轴电缆,所述传感装置表面布设有一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表面布设有一电磁屏蔽层,且电磁屏蔽层与绝缘层通过环氧树脂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很好地采集桥梁拉吊索损伤的数据,为实现无损探测全桥梁拉吊索的损伤提供了一个硬件平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主被动波导监测桥梁拉吊索损伤的传感装置,所述传感装置包括一与所述桥梁拉吊索直径相匹配的卡箍;所述卡箍的轴向上开设有5道第一刻槽;上箍体和下箍体分别在周向上开设有2道第二刻槽;上箍体和下箍体一侧面分别开设有一与卡箍同长的线槽;所述刻槽上设置有20个压电陶瓷传感器;所述压电陶瓷传感器的上表面焊接一根信号传输线,传输线沿着线槽进行走线,所述传输线为高屏蔽同轴电缆,所述传感装置表面布设有一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表面布设有一电磁屏蔽层,且电磁屏蔽层与绝缘层通过环氧树脂进行连接。本技术能很好地采集桥梁拉吊索损伤的数据,为实现无损探测全桥梁拉吊索的损伤提供了一个硬件平台。【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主被动波导监测桥梁拉吊索损 伤的传感装置。 主被动波导监测桥梁拉吊索损伤的传感装置
技术介绍
大跨桥梁结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命脉,桥梁的建造和维护是一个国家基础 设施的重要部分。在大跨桥梁结构中,拉吊索是主要的受力构件。在长达几十年的使用期 内,环境侵蚀、材料老化和荷载的长期效应、疲劳效应和突然灾变效应等因素的耦合作用 下,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结构和系统的损伤积累和抗力衰减,从而抵抗自然灾害、甚至正常环 境作用下的能力下降,极端情况下将引发灾难性的突发事故。新建桥梁拉吊索的造价一般 占全桥的25%?30%,如果对其进行换索,换索的价钱为新建的3?4倍。目前桥梁拉吊 索损伤监测方法有人工检测法,该方法主要通过肉眼或者放大镜进行结构表面观测,对内 部缺陷无能为力;超声波检测方法通过回波时间及信号强度,获知损伤的位置。该方法在 桥梁拉吊索检测中效果不理想,主要是因为拉吊索内部钢丝(钢绞线)之间存在一些空隙, 表面凸凹不平,损伤区域不固定,导致回波信号不清晰。射线检测只能一段检测,检测费用 比较高、仪器昂贵、具有一定的辐射性。漏磁检测法尽管可以较清楚地判断断丝的位置和数 量,但是该设备复杂,对于有外保护层的拉吊索,检测精度不高、同一缺陷空间分辨率不高, 对于埋在梁内的拉吊索损伤,检测效果更差。 自从压电效应被发现以来,对压电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在桥梁拉吊索损伤监测中的 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压电陶瓷具有正逆压电效应。利用压电陶瓷的正效应,发展了主动 波导监测技术(超声导波),通过"询问"结构来检测损伤的存在,并估计其程度;利用它的 逆效应,发展成了被动波导监测技术(声发射技术),通过"听"结构的响应而不需要其相 互作用,监测结构损伤。波导检测技术有很多突出的优点:传播距离长、灵敏度高、不同的模 态对不同的损伤类型敏感、检测面广。导波在拉吊索的内部和表面都有质点的振动,声场遍 及整个波导,接收到的信号包含拉吊索内部及接触界面的整体性信息,因此导波检测技术 可以检测整个波导的信息,而不是一个点或一个面。目前基于主动波导监测技术(超声导 波)已经在桥梁拉吊索的损伤监测得到一些应用,该方法对已经存在的损伤有很好的检测 精度,但是对于拉吊索的损伤演化监测效果不理想。而被动波导监测技术(声发射)对桥 梁拉吊索中已经存在的损伤无能无力,但对拉吊索损伤演化具有较高的监测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主被动波导监测桥梁拉吊索损伤的 传感装置,能很好地采集桥梁拉吊索损伤的数据,为实现无损探测全桥梁拉吊索的损伤提 供了一个硬件平台。 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主被动波导监测桥梁拉吊索损伤的传感装置,所 述传感装置包括一与所述桥梁拉吊索直径相匹配的卡箍;所述卡箍的轴向上开设有至少5 道第一刻槽,且各第一刻槽均匀分布;所述卡箍包括上、下两箍体;所述上箍体和下箍体分 别在周向上开设有至少2道第二刻槽;上箍体和下箍体总的4道第二刻槽均匀分布,且上箍 体和下箍体扣紧后两对角线的第二刻槽成90度夹角;所述上箍体和下箍体一侧面分别开 设有一与卡箍同长的线槽;所述5道第一刻槽上的第1、3、5道上均设置有4个压电陶瓷传 感器,且各4个压电陶瓷传感器的长边沿卡箍周向布置并位于4道第二刻槽上,作为产生扭 转模态的传感装置;5道第一刻槽上的第2、4道上均设置有4个压电陶瓷传感器,且各4个 压电陶瓷传感器的长边沿卡箍轴向布置并位于4道第二刻槽上,作为产生纵向模态的传感 装置;所述压电陶瓷传感器的上表面焊接一根信号传输线,传输线沿着线槽进行走线,所述 传输线为高屏蔽同轴电缆,所述传感装置表面布设有一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表面布设有一 电磁屏蔽层,且电磁屏蔽层与绝缘层通过环氧树脂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卡箍为圆柱形卡箍。 进一步地,所述5道第一刻槽的相邻两第一刻槽之间距离为15?25mm。 进一步地,所述各第二刻槽深度为3?4mm,长度为20?30mm ;所述线槽的宽度为 5 ?10mm η 进一步地,所述压电陶瓷传感器采用粘结剂固定在第一刻槽或第二刻槽上。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厚度为〇. 1?〇. 3_ ;电磁屏蔽层的厚度为0. 5?2_。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为热固性亚胺薄粘带;所述电磁屏蔽层为超高导电硅橡胶。 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把产生纵向模态和扭转模态的两种传感器集 成到一起,形成5道探测,并在卡箍上设置有高屏蔽同轴电缆、绝缘层以及电磁屏蔽层;从 而形成具有电磁屏蔽和滤波功能的主被动波导测试传感器;其中三道传感器作为主动监 测、剩下的两道传感器作为被动监测;或者两道传感器作为主动监测、剩下的三道传感器作 为被动监测。本技术能很好地采集桥梁拉吊索损伤的数据,为实现无损探测全桥梁拉 吊索的损伤提供了一个硬件平台。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去掉绝缘层和电磁屏蔽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一种主被动波导监测桥梁拉吊索损伤的传感装置,所述传 感装置包括一与所述桥梁拉吊索直径相匹配的卡箍1 ;所述卡箍1的轴向上开设有至少5 道第一刻槽11,且各第一刻槽11均勻分布;所述卡箍1包括上、下两箍体(12、13);所述上 箍体12和下箍体13分别在周向上开设有至少2道第二刻槽14 ;上箍体12和下箍体13总 的4道第二刻槽14均匀分布,且上箍体12和下箍体13扣紧后两对角线的第二刻槽14成 90度夹角α ;所述上箍体12和下箍体13 -侧面分别开设有一与卡箍1同长的线槽(未图 示);所述5道第一刻槽11上的第1、3、5道上均设置有4个压电陶瓷传感器3,且各4个压 电陶瓷传感器3的长边沿卡箍周向布置并位于4道第二刻槽14上,作为产生扭转模态的传 感装置;5道第一刻槽11上的第2、4道上均设置有4个压电陶瓷传感器,且各4个压电陶瓷 传感器的长边沿卡箍轴向布置并位于4道第二刻槽14上,作为产生纵向模态的传感装置; 所述压电陶瓷传感器3的上表面焊接一根信号传输线(未图示),传输线沿着线槽进行走 线,所述传输线为高屏蔽同轴电缆,所述传感装置表面布设有一绝缘层4 ;所述绝缘层4表 面布设有一电磁屏蔽层5,且电磁屏蔽层5与绝缘层4通过环氧树脂(未图示)进行连接。 在本技术中所述卡箍1为圆柱形卡箍。也实际应用中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被动波导监测桥梁拉吊索损伤的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装置包括一与所述桥梁拉吊索直径相匹配的卡箍;所述卡箍的轴向上开设有至少5道第一刻槽,且各第一刻槽均匀分布;所述卡箍包括上、下两箍体;所述上箍体和下箍体分别在周向上开设有至少2道第二刻槽;上箍体和下箍体总的4道第二刻槽均匀分布,且上箍体和下箍体扣紧后两对角线的第二刻槽成90度夹角;所述上箍体和下箍体一侧面分别开设有一与卡箍同长的线槽;所述5道第一刻槽上的第1、3、5道上均设置有4个压电陶瓷传感器,且各4个压电陶瓷传感器的长边沿卡箍周向布置并位于4道第二刻槽上,作为产生扭转模态的传感装置;5道第一刻槽上的第2、4道上均设置有4个压电陶瓷传感器,且各4个压电陶瓷传感器的长边沿卡箍轴向布置并位于4道第二刻槽上,作为产生纵向模态的传感装置;所述压电陶瓷传感器的上表面焊接一根信号传输线,传输线沿着线槽进行走线,所述传输线为高屏蔽同轴电缆,所述传感装置表面布设有一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表面布设有一电磁屏蔽层,且电磁屏蔽层与绝缘层通过环氧树脂进行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伟张文耀张伟夏坚陈松叶健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