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友晶专利>正文

煤粉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64548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粉燃烧器,包括管状壳体,管状壳体的后端开设进风口,管状壳体的前端设有火焰罩,火焰罩前端开设喷火口,火焰罩沿出风方向依次由渐扩部、过渡部和渐缩部构成;管状壳体内安装点火棒,点火棒的外周安装第四套,第四套的外周安装第三套管,第三套管的外周安装第二套管,第二套管的后部外周安装进煤器,进煤器的进煤口位于管状壳体外。它无须烘炉,点火燃烧时就能达到本体的最大功率。它也无须依靠一个高温且体积庞大的炉体来维持炉内温度,从而确保火焰持续剧烈燃烧,从而,能在任何工况下使煤粉充分燃烧。它的体积与功率比值高于现有所有煤粉燃烧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和使用简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粉燃烧器,包括管状壳体,管状壳体的后端开设进风口,管状壳体的前端设有火焰罩,火焰罩前端开设喷火口,火焰罩沿出风方向依次由渐扩部、过渡部和渐缩部构成;管状壳体内安装点火棒,点火棒的外周安装第四套,第四套的外周安装第三套管,第三套管的外周安装第二套管,第二套管的后部外周安装进煤器,进煤器的进煤口位于管状壳体外。它无须烘炉,点火燃烧时就能达到本体的最大功率。它也无须依靠一个高温且体积庞大的炉体来维持炉内温度,从而确保火焰持续剧烈燃烧,从而,能在任何工况下使煤粉充分燃烧。它的体积与功率比值高于现有所有煤粉燃烧装置。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和使用简便的优点。【专利说明】煤粉燃烧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煤粉燃烧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煤粉燃烧装置存在以下不足:1、体积庞大且沉重,难以运输和安装,2燃烧 效果不理想,煤粉燃烧不够充分。现有的煤粉燃烧装置体积庞大、沉重的原因在于,为了防 止燃烧装置被高温烧毁,其内部设置有由耐火砖构成的厚厚的耐火层;燃烧不理想的原因 是,一方面,助燃风在喷火口处温度降低,从而,降低了火焰的温度,另一方面,助燃风为直 线流动,将大量未充分燃烧的煤粉直接吹出燃烧装置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煤粉燃烧器,它内部无须安装耐火层,可大幅减小 体积和重量,便于运输和安装;另外,它可利用助燃风自行散热和充分搅动煤粉,确保燃烧 效果,从而,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煤粉燃烧器,包括管 状壳体,管状壳体的后端开设进风口,管状壳体的前端设有火焰罩,火焰罩前端开设喷火 口,火焰罩沿出风方向依次由渐扩部、过渡部和渐缩部构成;管状壳体内安装点火棒,点火 棒的外周安装第四套,第四套的外周安装第三套管,第三套管的外周安装第二套管,第二套 管的后部外周安装进煤器,进煤器的进煤口位于管状壳体外;管状壳体内安装风机,风机位 于进煤器后方;第四套与第三套管之间构成第一风腔,第三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构成输煤 腔。 为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套管的外 周安装第一导风罩,第一导风罩为渐扩管形,第一导风罩的出风口位于火焰罩内,第一导风 罩的出风口与火焰罩之间构成环形风道,第一导风罩的进风口位于管状壳体或火焰罩内, 第一导风罩侧壁母线与轴线的夹角为α。所述第二套管的外周安装第二导风罩,第二导风 罩为渐扩管形,第二导风罩的出风口位于火焰罩内,第二导风罩的出风口与火焰罩之间构 成环形风道,第一导风罩的进风口位于管状壳体或火焰罩内,第二导风罩侧壁母线与轴线 的夹角为β,β>α,第二导风罩位于第一导风罩与第二套管之间。所述第二套管的外周安 装第一套管,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之间构成第二风腔,第二风腔的前部设有环形挡风板,环 形挡风板上有数个通风孔,数个通风孔以第四套为中心呈圆形分布,第二套管位于第一导 风罩内。所述α小于80度。所述过渡部侧壁的母线是直线。所述过渡部是侧壁的母线是 弧线。 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它虽体积小,但内腔大,便于火焰剧烈燃烧。它无须烘炉, 点火燃烧时就能达到本体的最大功率。它也无须依靠一个高温且体积庞大的炉体来维持炉 内温度,从而确保火焰持续剧烈燃烧,从而,能在任何工况下使煤粉充分燃烧。它的体积与 功率比值高于现有所有煤粉燃烧装置。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和使用 简便的优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所述煤粉燃烧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I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管状壳体2风机3风机固定座4风机叶片5第一套管6输煤通孔 7第四套管8蜗壳进煤器9进煤口 10第一导风罩11第二导风罩12火焰罩14第一固 定杆15第二固定杆16螺旋叶片17点火棒18第三套管19第二套管20环形挡风板21 通风孔22进风口 23喷火口 24渐扩部25过渡部26渐缩部27第一风腔28输 煤腔29第二风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煤粉燃烧器,包括管状壳体1。管状壳体1的后端 开设进风口 22,管状壳体1的前端设有火焰罩12,火焰罩12前端开设喷火口 23。火焰罩 12沿出风方向依次由渐扩部24、过渡部25和渐缩部26构成,以便助燃风经火焰罩12时, 可沿火焰罩12的内壁形成如图1中虚线所示的回流风,一方面,可吸收火焰罩12内的热 量,为火焰罩12散热降温,另一方面,回流风可将未燃烧的煤粉充分搅动打散,防止其直接 吹出火焰罩12外,从而,使煤粉与助燃烧风中的氧气充分燃烧。如图2所示,管状壳体1内 安装点火棒17,点火棒17的外周安装第四套7,第四套7的外周安装第三套管18。第三套 管18的出风口与第四套7之间设有数块螺旋叶片16。第三套管18的外周安装第二套管 19,第二套管19的后部外周安装进煤器,进煤器的进煤口 9位于管状壳体1外。煤粉和送 煤粉的风混合后可经进煤器将进入第二套管19内。管状壳体1内安装风机2,风机2位于 进煤器后方。第四套7与第三套管18之间构成第一风腔27,第三套管18和第二套管19之 间构成输煤腔28。风机2提供的助燃风一方面经输煤腔28直线吹入火焰罩12内,另一方 面,先沿第二套管19和管状壳体1之间的空间吹至火焰罩12,再沿火焰罩12的内壁在点 火棒17形成回流风。如图3所示,数块螺旋叶片16以第四套7为中心呈圆形排布。螺旋 叶片16可将输煤腔28吹出的风沿第四套7的轴线旋转,可对煤粉起搅动作用,使煤粉与助 燃风充分混合。如图1所示,所述过渡部25侧壁的母线是直线,即过渡部25为直管状,即 过渡部25的内壁为圆弧面。所述过渡部25是侧壁的母线是弧线,即过渡部25的内壁是向 外凸的球面。过渡部25与渐缩部26和渐扩部24之间可采用圆滑过渡,以使气流回转更加 顺畅。如图1所示,所述过渡部邪的长度是H1,渐缩部26的长度是H2,当5H2彡H1彡3H2 时,其火焰罩12使气流产生旋转的回流效果最好。 工作原理: 初期:启动风机2的同时蜗壳进煤器8向第一风腔27内供煤粉,第一风腔27喷出 的助燃风和输煤腔28喷出的煤粉在点火棒17点火作用,剧烈燃烧和爆炸形成火焰,火焰罩 12处吹来的回流风,在输煤腔28出口附近旋转,将未燃尽的煤粉打散,使其与助燃风充分 混合。 正常运行:初期点火后,由于火焰罩12内始终有火焰,因此,输煤腔28和第一风腔 27供煤粉和助燃风可维持火焰燃烧,另外,由火焰罩12来的回流风,对火焰罩12散热的同 时可完成助燃风的自身预热,预热后的助燃风不会降低火焰的温度,能促进火焰剧烈燃烧。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套管19的外周安装第一导风罩10,第一导风罩10为渐扩管 形,第一导风罩10的出风口位于火焰罩12内,第一导风罩10的出风口与火焰罩12之间构 成环形风道,第一导风罩10的进风口位于管状壳体1或火焰罩12内,第一导风罩10侧壁 母线与轴线的夹角为α。第一导风罩10可通过数根第二固定杆15与管状壳体1或火焰罩 12连接固定,也可与管状壳体1同其他固定部件连接固定。第一导风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壳体(1),管状壳体(1)的后端开设进风口(22),管状壳体(1)的前端设有火焰罩(12),火焰罩(12)前端开设喷火口(23),火焰罩(12)沿出风方向依次由渐扩部(24)、过渡部(25)和渐缩部(26)构成;管状壳体(1)内安装点火棒(17),点火棒(17)的外周安装第四套(7),第四套(7)的外周安装第三套管(18),第三套管(18)的外周安装第二套管(19),第二套管(19)的后部外周安装进煤器,进煤器的进煤口(9)位于管状壳体(1)外;管状壳体(1)内安装风机(2),风机(2)位于进煤器后方;第四套(7)与第三套管(18)之间构成第一风腔(27),第三套管(18)和第二套管(19)之间构成输煤腔(2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友晶
申请(专利权)人:张友晶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