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电源的充电保护控制电路,包括:整流滤波电路、充电控制电路、蓄电池和放电控制电路,所述整理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充电控制电路,所述充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连接放电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充电控制电路对移动电源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防止对移动电源过充,通过放电控制电路对移动电源的放电过程进行控制,防止移动电源过度放电产生欠压,延长移动电源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电源的充电保护控制电路,包括:整流滤波电路、充电控制电路、蓄电池和放电控制电路,所述整理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充电控制电路,所述充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连接放电控制电路。本技术通过充电控制电路对移动电源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防止对移动电源过充,通过放电控制电路对移动电源的放电过程进行控制,防止移动电源过度放电产生欠压,延长移动电源的使用寿命。【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一种移动电源的控制电路,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电源的充电保护控 制电路。 -种移动电源的充电保护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移动电源,也叫"外挂电池"、"外置电池"、"后备电池"、"充电宝""移动电源"方便 易携带的随身电源。针对数码产品功能日益多样化,使用更加频繁,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联 也越来越密切,移动电源提高数码产品的使用时间、方便人们的生活、及时补充电源,随身 携带一个移动电源,就可以随时随地为多种数码产品充电。 移动电源需要通过外界电源对其进行充电,移动电源具备能够稳定存储能量,供 负载平稳使用,而移动电源的充电过程对于其使用寿命影响很大,如果充电不当,将会减短 移动电源的使用寿命,甚至损坏,而常规的恒压、恒流的充电方式不能达到延长移动电源的 使用寿命的目的,目前对于电池充电的监控装置也不完善,对移动电源的充电检测不及时, 导致移动电源充电过充或欠充,降低移动电源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移动电源的充电保护控制电 路,通过对移动电源的充电和放电进行控制防止过充或过放电压,延长移动电源的使用寿 命。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移动电源的充电保护控制电路,包括:整流滤波 电路、充电控制电路、蓄电池和放电控制电路,所述整理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充电控制电 路,所述充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连接放电控制电路。 所述充电控制电路由三极管VI、晶闸管SCR1、晶闸管SCR2、电容C1、晶闸管V2、二 极管D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和稳压管DW1组成,所述三极管VI的集电极和所述电阻 R1的一端与整流滤波电路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稳压管DW1的阴极连接,所 述三极管VI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稳压管DW1的 阳极,所述稳压管DW1的阳极通过所述电阻R3接地,所述三极管VI的发射极通过电容C1 连接到所述晶闸管SCR2的门级,所述三极管VI的发射极连接所述晶闸管SCR1的阳极,所 述三极管VI的基极通过二极管D1连接到所述晶闸管SCR1的门级,所述晶闸管SCR1的阴 极和晶闸管SCR2的阴极与整流滤波电路的负极连接,所述晶闸管SCR2的阳极与蓄电池负 极连接。 所述放电控制电路由三极管V3、三极管V4、晶闸管SCR3、晶闸管SCR4、电容C3、电 容C4、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和电阻R7组成,所述三极管V3的集电极与蓄电池的正极连 接,所述三极管V4通过电阻R5与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V3的基极和三极管V4的 基极连接到所述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稳压管DW2的阳极,所述稳 压管DW2的阳极通过所述电阻R7接地,所述三极管V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4接地,所述三 极管V3的发射极通过电容C3连接到晶闸管SCR3的门级,所述三极管V4的发射极连接到 所述晶闸管SCR3的阳极,所述三极管V4的发射极通过电容C4连接所述晶闸管SCR4的门 级,所述晶闸管SCR4的阳极与负载连接。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对移动电源充电和放电进行控制,通过充电控制电 路对移动电源的充电过程进行控制,防止对移动电源过充,通过放电控制电路对移动电源 的放电过程进行控制,防止移动电源过度放电产生欠压,通过设置稳压管为移动电源提供 稳定电压进行充电,供给负载稳定电压,延长移动电源的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移动电源的充电保护控制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移动电源的充电保护控制电路图。 如图1所示,一种移动电源的充电保护控制电路,包括:整流滤波电路、充电控制 电路、蓄电池和放电控制电路,所述整理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充电控制电路,所述充电控 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连接放电控制电路。 所述充电控制电路由三极管VI、晶闸管SCR1、晶闸管SCR2、电容C1、晶闸管V2、二 极管D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和稳压管DW1组成,所述三极管VI的集电极和所述电阻 R1的一端与整流滤波电路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稳压管DW1的阴极连接,所 述三极管VI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稳压管DW1的 阳极,所述稳压管DW1的阳极通过所述电阻R3接地,所述三极管VI的发射极通过电容C1 连接到所述晶闸管SCR2的门级,所述三极管VI的发射极连接所述晶闸管SCR1的阳极,所 述三极管VI的基极通过二极管D1连接到所述晶闸管SCR1的门级,所述晶闸管SCR1的阴 极和晶闸管SCR2的阴极与整流滤波电路的负极连接,所述晶闸管SCR2的阳极与蓄电池负 极连接。 所述放电控制电路由三极管V3、三极管V4、晶闸管SCR3、晶闸管SCR4、电容C3、电 容C4、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和电阻R7组成,所述三极管V3的集电极与蓄电池的正极连 接,所述三极管V4通过电阻R5与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V3的基极和三极管V4的 基极连接到所述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稳压管DW2的阳极,所述稳 压管DW2的阳极通过所述电阻R7接地,所述三极管V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4接地,所述三 极管V3的发射极通过电容C3连接到晶闸管SCR3的门级,所述三极管V4的发射极连接到 所述晶闸管SCR3的阳极,所述三极管V4的发射极通过电容C4连接所述晶闸管SCR4的门 级,所述晶闸管SCR4的阳极与负载连接。 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具体实现过程为:当移动电源的电池电压低时,稳压管DW1截 止,三极管VI导通,电流经电容C1触发SCR1导通,对移动电源的蓄电池充电,当电池电压 充电达到一定电压时,稳压管DW1击穿,稳压管DW1的阴极电压为正,三极管VI截止,二极 管D1导通,触发晶闸管SCR1导通,电容C1正极电压经SCR1加到晶闸管SCR2阴极,晶闸管 SCR2截止,电路停止对电池充电。 所述放电控制电路具体实现过程为:当电池电压处于定值电压以上时,稳压管 DW2导通,此时稳压管DW2的阳极电压为正,三极管V2反偏截止,三极管V3导通,电流经电 容C3触发,晶闸管SCR3导通,蓄电池正常输出电压;当电池电压低于定值电压时,稳压管 DW2截止,其阳极电压为负,三极管V2正向导通,电容C4电压经SCR3加于SCR4阴极,SCR4 截止,其输出端无电压输出。【权利要求】1. 一种移动电源的充电保护控制电路,包括:整流滤波电路、充电控制电路、蓄电池和 放电控制电路,所述整理滤波电路的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电源的充电保护控制电路,包括:整流滤波电路、充电控制电路、蓄电池和放电控制电路,所述整理滤波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充电控制电路,所述充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连接放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电路由三极管V1、晶闸管SCR1、晶闸管SCR2、电容C1、晶闸管V2、二极管D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和稳压管DW1组成,所述三极管V1的集电极和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整流滤波电路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稳压管DW1的阴极连接,所述三极管V1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稳压管DW1的阳极,所述稳压管DW1的阳极通过所述电阻R3接地,所述三极管V1的发射极通过电容C1连接到所述晶闸管SCR2的门级,所述三极管V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晶闸管SCR1的阳极,所述三极管V1的基极通过二极管D1连接到所述晶闸管SCR1的门级,所述晶闸管SCR1的阴极和晶闸管SCR2的阴极与整流滤波电路的负极连接,所述晶闸管SCR2的阳极与蓄电池负极连接;所述放电控制电路由三极管V3、三极管V4、晶闸管SCR3、晶闸管SCR4、电容C3、电容C4、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和电阻R7组成,所述三极管V3的集电极与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V4通过电阻R5与蓄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V3的基极和三极管V4的基极连接到所述电阻R6的一端,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稳压管DW2的阳极,所述稳压管DW2的阳极通过所述电阻R7接地,所述三极管V2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4接地,所述三极管V3的发射极通过电容C3连接到晶闸管SCR3的门级,所述三极管V4的发射极连接到所述晶闸管SCR3的阳极,所述三极管V4的发射极通过电容C4连接所述晶闸管SCR4的门级,所述晶闸管SCR4的阳极与负载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祥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