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机房家用电梯曳引机的连接结构,包括:导轨,有主轨和副轨相对设置;固定部,由固定架组成,且各固定架均以多个紧固件固定于导轨;底座,由第一侧板和两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组合而成;曳引机,其底部螺栓固定于一曳引机支撑板,支撑板架设于底座之上;各第一侧板向内一次弯折形成第一上板和第一下板,之间容置各第二侧板,各固定架与底座的各第一下板之间还分别设有一垫块,各固定架的上侧、各垫块以及各第一下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通过固定安装到导轨上的固定架来安装曳引机,从而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在井道顶部利用钢梁进行曳引,节省了井道顶部的空间,以更大限度地利用建筑空间,且使建筑外观无突兀的形状。(*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无机房家用电梯曳引机的连接结构,包括:导轨,有主轨和副轨相对设置;固定部,由固定架组成,且各固定架均以多个紧固件固定于导轨;底座,由第一侧板和两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组合而成;曳引机,其底部螺栓固定于一曳引机支撑板,支撑板架设于底座之上;各第一侧板向内一次弯折形成第一上板和第一下板,之间容置各第二侧板,各固定架与底座的各第一下板之间还分别设有一垫块,各固定架的上侧、各垫块以及各第一下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通过固定安装到导轨上的固定架来安装曳引机,从而省去了现有技术中在井道顶部利用钢梁进行曳引,节省了井道顶部的空间,以更大限度地利用建筑空间,且使建筑外观无突兀的形状。【专利说明】
本技术属于家用电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安全级别高的无机房家 用电梯曳引机的连接结构。 无机房家用电梯曳引机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私人住宅的便利性,家用电梯逐渐进入人们 的生活中,而无机房家用电梯因为其环保节能、安全性高以及节省建筑物的空间等特性,正 在被全球各地的用户使用,无机房家用电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普及。 然而,目前我国国内的一些无机房家用电梯安装方式一般都采用客梯的结构,即 在井道顶层架设钢梁来安装并摆放曳引机,这样的结构一般要求井道的顶层都很高,安装 繁琐,噪音大,而且占用了较多的建筑面积,而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的主流无机房家用电梯 结构则无法满足这样的顶层要求,因此需要一种最大限度利用建筑空间、结构简单、安全级 别高的曳引机的连接结构。 由于实际情况中存在的上述些问题,而且目前还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产品或者方 法出现,因此确有作出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机房家用电梯曳 引机的连接结构,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建筑面积,且结构简单,安全级别高。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种无机房家用电梯曳引机的连接结构,包括: 导轨,包括有主轨和副轨,两者之间相对设置,以对电梯和对重进行导向; 固定部,由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主轨和所述副轨上的固定架组成,且各所述固定 架均以多个紧固件固定于所述导轨; 底座,由两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两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组合而成,各所述第一 侧板与各所述第二侧板依序交错相接; 曳引机,其底部螺栓固定于一曳引机支撑板,所述曳引机支撑板架设于所述底座 之上,为电梯提供曳引动力; 各所述第一侧板向内一次弯折形成第一上板和第一下板,所述第一上板和第一下 板之间容置各所述第二侧板,各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底座的各所述第一下板之间还分别设有 一垫块,各所述固定架的上侧、各所述垫块以及各所述第一下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上述的无机房家用电梯曳引机的连接结构,各所述第二侧板上还设置有斜支件, 以对所述曳引机支撑板提供支撑。 上述的无机房家用电梯曳引机的连接结构,所述斜支件的个数为四个。 上述的无机房家用电梯曳引机的连接结构,所述底座的各第二侧板与所述导轨之 间的角度为90°。 上述的无机房家用电梯曳引机的连接结构,还包括有一导向滑轮组件,固定于所 述底座的下方。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本技术通过固定安装到导轨上的固定架来安装曳引机,从而省去了现有 技术中在井道顶部利用钢梁进行曳引,节省了井道顶部的空间,以更大限度地利用建筑空 间,且使建筑外观无突兀的形状; (2)通过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使本技术的连接结构所受的力均匀分散, 避免因为受力集中而出现的某部件变形受损的情况发生,而且安装有维修更加方便。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所述无机房家用电梯曳引机的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导轨;2-固定架;3-底座;301-第一侧板;302-第二侧板;311-第一上板; 312-第一下板;4-垫块;5-斜支件;6-导向滑轮组件;7-曳引机;701-曳引机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能够实践它们。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 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 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技术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 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在本文中,本技术的这些实施方案可以被单独地或总 地用术语"技术"来表示,这仅仅是为了方便,并且如果事实上公开了超过一个的实用 新型,不是要自动地限制该应用的范围为任何单个技术或技术构思。 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无机房家用电梯曳引机构连接结构的整体结 构示意图,其主要包括有导轨1、两固定架2、底座3以及曳引机7。 所述导轨1是由钢板和连接板构成的电梯构件,分为轿厢导轨和对重导轨,又分 为主轨和副轨,主要起到导向的作用,并承受轿厢及对重以及在制动时产生的冲击力。 在所述导轨1的上方设置有一固定部,该固定部为两个分别固定于所述导轨1的 主轨和副轨上的固定架2所组成,各所述固定架2使用多个紧固件,如多个螺栓固定在主轨 或者副轨上,且两所述固定架2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所述底座3,由两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301和两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302组合而 成,各所述第二侧板302与所述导轨1之间的角度90°,由于所述导轨为绝对坚直的,因此, 当各所述第二侧板302与所述导轨1之间为角度90°时,各所述第二侧板302则处于水平 状态,各所述第一侧板301与各所述第二侧板302均为槽钢形,各所述第二侧板302恰可容 置于各所述第一侧板301之间,以使各所述第一侧板301与各所述第二侧板302依序交错 相接形成所述底座3。 所述曳引机7,为电梯提供曳引动力,其螺栓固定于一曳引机支撑板701上,所述 曳引机7架设于所述底座3上,进一步地,所述曳引机7通过所述曳引机支撑板701架设于 水平设置的各所述第二侧板302上。 进一步地,所述曳引机7以及所述曳引机支撑板701的重力中心通过所述底座3 的中心线上,以使所述曳引机7以及所述曳引机支撑板701的重力分力更好地传递到所述 底座3的第一侧板301上。 在所述底座3的各所述第二侧板302或者其中一个的所述第二侧板302上还设置 有斜支件5,优选地,在两所述第二侧板302上各设置有两个斜支件5,以使所述曳引机7以 及所述曳引机支撑板701的一部分重力可以通过各所述斜支件5传递至所述第二侧板302 一侧,进而传递至其它部位。 各所述第一侧板301向内弯折,以形成一具有第一上板311和一第一下板312的 形状,在实际应用中,各所述第一侧板301可以为一槽钢的形状,各所述固定架2与所述底 座3的各所述第一下板312之间还分别设有一垫块4。 两所述垫块4分别设置于设置在两导轨1的各固定架2上,且均开设有螺孔,通过 螺栓的穿设使底座3的两第一侧板301、两固定架2之间形成一个整体。 进一步地,本技术还包括有一由固定件和滑轮组成的导向滑轮组件6,固定板 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机房家用电梯曳引机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包括有主轨和副轨,两者之间相对设置,以对电梯和对重进行导向;固定部,由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主轨和所述副轨上的固定架组成,且各所述固定架均以多个紧固件固定于所述导轨;底座,由两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两相对设置的第二侧板组合而成,各所述第一侧板与各所述第二侧板依序交错相接;曳引机,其底部螺栓固定于一曳引机支撑板,所述曳引机支撑板架设于所述底座之上,为电梯提供曳引动力;各所述第一侧板向内一次弯折形成第一上板和第一下板,所述第一上板和第一下板之间容置各所述第二侧板,各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底座的各所述第一下板之间还分别设有一垫块,各所述固定架的上侧、各所述垫块以及各所述第一下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培珍,桑闹闹,刘安,
申请(专利权)人:西尼电梯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