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及方法,该方法包括:有机废气输入到活性炭吸附床的吸附区进行吸附处理后输出到烟囱排出;常温新鲜空气输送至活性炭吸附床的冷却区,对活性炭吸附转轮进行降温处理后再与再生区输出的再生废气进行热交换,并输送至三段式生物降解装置,经三段式生物降解装置处理后输送至烟囱排出;经热交换后的新鲜空气经加热器形成高温再生气体输送至再生区。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活性炭吸附转轮降温处理后形成的中温新鲜空气与再生区输出的再生废气进行热交换,再输送至再生区,从而有效利用了能源,且流程简单,成本低,废气去除率为98.5%以上,可处理流量达95000m3/h以上的废气,可处理浓度为0~1500ppm的废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该方法包括:有机废气输入到活性炭吸附床的吸附区进行吸附处理后输出到烟囱排出;常温新鲜空气输送至活性炭吸附床的冷却区,对活性炭吸附转轮进行降温处理后再与再生区输出的再生废气进行热交换,并输送至三段式生物降解装置,经三段式生物降解装置处理后输送至烟囱排出;经热交换后的新鲜空气经加热器形成高温再生气体输送至再生区。本专利技术,将活性炭吸附转轮降温处理后形成的中温新鲜空气与再生区输出的再生废气进行热交换,再输送至再生区,从而有效利用了能源,且流程简单,成本低,废气去除率为98.5%以上,可处理流量达95000m3/h以上的废气,可处理浓度为0~1500ppm的废气。【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气处理装置,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治理研究和应用都比较晚,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各行各业(如 印刷、制药、石油化工、涂装、喷漆、皮革、电子等)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数量及种类也 越来越多。目前有机废气的治理方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催化燃烧法,利用某种催化剂来分解或使有机废气燃烧后变成无害气 体; 第二种:吸收法,以特定的某种化学液体来吸收有机废气,然后进行去除; 第三种:吸附法,以活性炭物理吸附为主。 但是对于处理大风量、低浓度、成份复杂的有机气体,上述方法均存在投资费用 1?、运行成本1?、去除效率低、能耗1?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装置存在投资费用 高、运行成本高、去除效率低、能耗高、安全性能差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包括活性炭吸 附床、三段式生物降解装置、冷却风供给装置和再生风供给装置,所述活性炭吸附床内转动 设有活性炭吸附转轮,沿所述活性炭吸附转轮的周向依次设有吸附区、再生区和冷却区,所 述活性炭吸附转轮循环反复顺序经过所述吸附区、再生区和冷却区,有机废气输入到所述 吸附区进行吸附处理后经第一管路输出到烟囱排出,所述再生风供给装置包括: 换热器,常温新鲜空气通过所述冷却风供给装置输送至所述冷却区,对所述活性 炭吸附转轮进行降温处理后形成中温新鲜空气,所述中温新鲜空气通过第二管路输送至所 述换热器;所述再生区输出的高温再生废气输送至所述换热器与所述中温新鲜空气进行热 交换后输送至所述三段式生物降解装置,经所述三段式生物降解装置处理后通过第三管路 输送至所述烟囱排出; 加热器,热交换后的所述中温新鲜空气经所述加热器输送至所述再生区。 在上述系统中,所述三段式生物降解装置自下而上依次设有第一填料层、第二填 料层和第三填料层,所述第一填料层由碎石、陶瓷填料组成,所述第二填料层由碎木块填料 组成,所述第三填料层由惰性填料组成,每层填料层中设有均生物膜。 在上述系统中,所述活性炭吸附转轮具有蜂窝状结构。 在上述系统中,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吸附风机。 在上述系统中,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温度传感器,PLC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 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加热器启动或停止。 在上述系统中,所述第三管路上设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检测仪和控制阀组, 所述控制阀组的输入口连接所述换热器的废气排出口,第一输出口连接所述三段式生物降 解装置,第二输出口连接所述再生区;所述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检测仪检测所述第二管 路中的气体是否符合所述三段式生物降解装置的处理标准,如果符合则将所述控制阀组的 输入口与所述第一输出口接通,否则将所述控制阀组的输入口与所述第二输出口接通。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有机废气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有机废气输入到活性炭吸附床的吸附区进行吸附处理后输出到烟囱排出; 常温新鲜空气输送至活性炭吸附床的冷却区,对活性炭吸附床的活性炭吸附转轮 进行降温处理后形成中温新鲜空气输送至换热器; 再生区输出的再生废气输送至换热器与所述中温新鲜空气进行热交换后输送至 三段式生物降解装置,经所述三段式生物降解装置处理后输送至烟?排出; 所述中温新鲜空气经加热器输送至所述再生区。 在上述方法中,还包括以下步骤:检测所述再生废气是否符合所述三段式生物降 解装置的处理标准,如果符合则输出至所述三段式生物降解装置,否则输送至所述吸附区。 在上述方法中,还包括以下步骤:检测所述中温新鲜空气的温度,并根据检测结果 控制所述加热器启动或停止。 本专利技术,将对活性炭吸附转轮降温处理后形成的中温新鲜空气与再生区输出的再 生废气进行热交换,然后输送至再生区,从而有效利用了能源,废气去除率为98. 5%以上, 可处理流量达95000m3/h以上的废气,可处理浓度为0?1500ppm的废气。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出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包括活性炭吸附床10、三段式生物 降解装置30以及冷却风供给装置和再生风供给装置。 活性炭吸附床10内转动设有具有蜂窝状结构的活性炭吸附转轮,并沿活性炭吸 附转轮的周向依次设有吸附区11、再生区12和冷却区13,再生区温度控制在100?120°C, 吸附区11、再生区12和冷却区13分别通过分隔板相互隔离。活性炭吸附转轮选用蜂窝状 活性炭,厚度较小,风阻为200Pa以下。蜂窝状活性炭经过耐水处理和二次烧制,蜂窝状通 道的比表面积一般可达2760 m2 /m3以上,具有机械强度高、耐水、耐酸、耐碱、压降小、使用 寿命长等特性。活性炭吸附转轮在调速马达的驱动下以每小时4?7转的速度缓慢回转, 循环反复顺序经过吸附区11、再生区12和冷却区13。为了防止吸附区11、再生区12和冷 却区13之间串风以及活性炭吸附转轮的圆周与活性炭吸附床10的壳体之间的空气泄露, 吸附区11、再生区12和冷却区13的分隔板与活性炭吸附转轮的壳体内壁之间、活性炭吸附 转轮的圆周与壳体之间均装有耐高温、耐溶解的氟橡胶密封材料。 吸附区11通过第一管路与烟囱80连接,第一管路上设有吸附风机20,在吸附风机 20的作用下,挥发性有机废气进入吸附区11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处理后的废气通过第一管 路输送至烟囱80并排放到大气中。 再生区12设有一个再生气体输入口和一个再生废气输出口,冷却区13设有一个 新鲜空气输入口和一个新鲜空气输出口,新鲜空气输入口通过过滤器70与外界常温新鲜 空气连通,外界常温新鲜空气经过滤器70过滤后进入冷却区13,对活性炭吸附转轮再生后 的空气进行冷却处理,在此过程中,常温新鲜空气变为中温新鲜空气从新鲜空气输出口输 出。 再生风供给装置包括换热器50和加热器60,再生区12的再生气体输入口与加热 器60的输出口连接,再生区12的再生废气输出口通过脱附风机40与换热器50的第一输 入口连接,冷却区13的新鲜空气输出口与换热器50的第二输入口连通,冷却区13输出的 中温新鲜空气与再生区12输出的高温再生废气在换热器50内进行热交换。换热器50的 第一输出口通过第三管路连接三段式生物降解装置30,换热器50的第二输出口通过第二 管路与加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包括活性炭吸附床、三段式生物降解装置、冷却风供给装置和再生风供给装置,所述活性炭吸附床内转动设有活性炭吸附转轮,沿所述活性炭吸附转轮的周向依次设有吸附区、再生区和冷却区,所述活性炭吸附转轮循环反复顺序经过所述吸附区、再生区和冷却区,有机废气输入到所述吸附区进行吸附处理后经第一管路输出到烟囱排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风供给装置包括:换热器,常温新鲜空气通过所述冷却风供给装置输送至所述冷却区,对所述活性炭吸附转轮进行降温处理后形成中温新鲜空气,所述中温新鲜空气通过第二管路输送至所述换热器;所述再生区输出的高温再生废气输送至所述换热器与所述中温新鲜空气进行热交换后输送至所述三段式生物降解装置,经所述三段式生物降解装置处理后通过第三管路输送至所述烟囱排出;加热器,热交换后的所述中温新鲜空气经所述加热器输送至所述再生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兆龙,王瑞强,吕昌刚,吕同春,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路博宏业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