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去磁磁性分离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55991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1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去磁磁性分离架。包括离心管固定架和磁性插条两个独立可组合的部分;离心管固定架可放置多个不同规格的离心管,磁性插条上固定有数个永磁体。带离心管孔侧板上开有一个磁性插条穿梭孔,通过磁性插条的插入和插出,方便的实现给离心管固定架上放置的离心管加磁与去磁的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外形美观,体积小巧,操作轻便、快捷,可实现待处理样品的轻松去磁,并适用于多种规格离心管的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去磁磁性分离架。包括离心管固定架和磁性插条两个独立可组合的部分;离心管固定架可放置多个不同规格的离心管,磁性插条上固定有数个永磁体。带离心管孔侧板上开有一个磁性插条穿梭孔,通过磁性插条的插入和插出,方便的实现给离心管固定架上放置的离心管加磁与去磁的功能。本技术外形美观,体积小巧,操作轻便、快捷,可实现待处理样品的轻松去磁,并适用于多种规格离心管的操作。【专利说明】
本技术属于生物实验器材
,具体涉及一种实验室用的磁分离技术分 离生物大分子样品的可去磁磁性分离架。 一种可去磁磁性分离架
技术介绍
在生物学,医学检测等研究领域中,采用磁性材料提取分离各种生物大分子(如 细胞、DNA、RNA、蛋白、病毒等生物活性分子)逐步为不同领域所接受,并逐步替代原有费 时、费力、提取效率低或是有毒性的传统方法(有机溶剂抽提,柱提等)。磁性分离技术的另 一无可替代的优势是可大规模多样品平行操作,适用于全自动化操作平台,全球已有多家 跨国公司涉足磁性材料以及相应器材的研发。磁性分离技术是将能够结合待分离样品的磁 性材料加入到含有待分离样品并适于磁性材料与待测样品相结合的溶液中,等磁性材料与 待分离样品充分结合后,通过磁性分离架对磁性材料混合溶液施加外磁场,在外磁场的作 用下,将结合有待分离样品的磁性材料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待分离生物样品的富 集。 市售常见磁性分离架产品的磁性部分一般是固定在离心管架上的,故在去磁步骤 中需要将样品管转移到其他无磁性离心管架上,操作较为不便,还容易造成样品混淆甚至 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磁性分离架存在的缺陷,本 申请人:经过研究改进,提供一种可实现待处 理样品的轻松去磁,轻便小巧,且多个样品可同时操作的实验室用可去磁磁性分离架。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去磁磁性分离架,包括离心管固定架和磁性插条,所述离心管固定架和磁 性插条为两个独立可组合的部分; 所述离心管固定架包括上层板、下层板、带离心管孔侧板和带铁磁体侧板;所述带 离心管孔侧板和带铁磁体侧板相互平行;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相互平行,垂直于带离心管 孔侧板和带铁磁体侧板,并固定于带离心管孔侧板和带铁磁体侧板中间; 所述上层板的长边对称轴两侧各设有一排上层板离心管孔;所述下层板设有离心 管固定孔,数量和位置与上层板离心管孔对应;所述带离心管孔侧板正中设有一磁性插条 穿梭孔,所述磁性插条穿梭孔两侧设有两个适配15ml和/或50ml规格的侧板离心管孔; 所述磁性插条上设有一排圆孔,数量和间隔位置与一排上层板离心管孔对应,每 个圆孔中固定有一个圆柱形永磁体。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上层板离心管孔的孔径根据需要设置为〇. 2ml、 0· 5ml、L 5ml、2ml、5ml、10ml、15ml 或 50ml〇 toon]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离心管固定架和磁性插条组合后,所述离心管固定 孔上表面到其对应的圆柱形永磁体底边切线的距离为为1?5mm。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带铁磁体侧板内侧固定有一个铁磁体,位置与磁性 插条穿梭孔对应。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上层板的长边对称轴上设有上层板磁性插条滑动轨 道,所述下层板对应的位置设有下层板磁性插条滑动轨道。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磁性插条末端设有扶手。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离心管固定孔轴心线偏近下层板的长边对称轴,与 其对应的上层板离心管孔轴心线距离1?5mm。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下层板设有样品观察孔,与所述离心管固定孔相切。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离心管固定架和磁性插条材质为PMMA、PEEK、PVC、 PE、PP 或 PET。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圆柱形永磁体及铁磁体材质为铷铁硼。 优选地: 所述上层板长为50?150mm,宽为30?70mm,所述下层板长为50?150mm,宽为 30?70mm,所述上层板到下层板的距离为24?100mm。 所述样品观察孔为长方形,长为2?12mm,宽为1?10mm,所述离心管固定孔直径 为3?8mm。 所述磁性插条穿梭孔长为6. 5?12mm,宽为8?12mm,所述磁性插条宽为28. 2? 110mm,长为 70 ?170mm,厚为 4 ?8mm。 所述圆柱形永磁体数目为3?16块,厚度为4?8mm,直径为8?18 mm。 所述铁磁体为圆柱形,直径为8?18mm,厚4?8mm。 本技术有益的技术效果为: 本技术采用离心管固定架和磁性插条两部分可拆分和可组装式设计,一方面 可将离心管架单独进行振荡等整体操作,另一方面,将二者组装后即可实现样品的磁分离, 将离心管架从磁性底座上移开即可实现轻松去磁,操作方便快捷,且适用不同规格离心管, 一次性实现批量样品中生物大分子磁性材料的有效分离,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避免 了样品混淆和交叉污染,可广泛适用于生物或医学领域实验中大分子活性物质的磁性分离 等实验。 另外本技术外形轻便小巧,操作过程中便于抓握和整体移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离心管固定架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磁性插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可去磁磁分离架包括离心管固定架1和磁 性插条2,二者为两个独立的可组合部分。本实施例中离心管固定架1和磁性插条2材质为 PMMA 板。 离心管固定架1由上层板3 (本实施例中长114mm,宽45mm)、下层板4 (本实施例 中长114mm,宽45mm)、带离心管孔侧板5和带铁磁体侧板6组成。带离心管孔侧板5和带 铁磁体侧板6相互平行,上层板3和下层板4相互平行,垂直于带离心管孔侧板5和带铁磁 体侧板6,并固定于带离心管孔侧板5和带铁磁体侧板6中间。 上层板3和下层板4长边对称轴位置各开有一条平行的上层板磁性插条移动轨道 7和下层板磁性插条移动轨道8 (本实施例中长120mm,宽6. 2mm,深0· 5mm),使得磁性插条 2能够方便的插入和拔出,保证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离心管固定架1上的装有样品的 离心管不会因为磁性插条2没有按直线移入和移出造成离心管旋转而导致样品之间的交 叉污染。 上层板3的上层板磁性插条移动轨道7的两侧开设有两排(本实施例中共16个) 上层板离心管孔11 (本实施例中直径11. 56mm),适配1. 5ml离心管;下层板4上设有相对 应的16个1. 5ml离心管固定孔12 (本实施例中直径5. 3mm)。离心管固定孔12轴心线与对 应的上层板离心管孔11轴心线距离为4. 6mm,位置更靠近下层板4的长边对称轴,使得可去 磁磁分离架组装使用后,离心管的底部贴近磁性插条2,以保证足够磁力。下层板4还设有 与离心管固定孔12相切且与下层板4长边平行的长方形的样品观察孔13 (本实施例中长 5. 8mm,宽3. 5mm),便于在离心管液面低于所述下层板4时观察其内磁性分离情况。 带离心管孔侧板5正中设置一个磁性插条穿梭孔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去磁磁性分离架,包括离心管固定架(1)和磁性插条(2),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管固定架(1)和磁性插条(2)为两个独立可组合的部分;所述离心管固定架(1)包括上层板(3)、下层板(4)、带离心管孔侧板(5)和带铁磁体侧板(6);所述带离心管孔侧板(5)和带铁磁体侧板(6)相互平行;所述上层板(3)和下层板(4)相互平行,垂直于带离心管孔侧板(5)和带铁磁体侧板(6),并固定于带离心管孔侧板(5)和带铁磁体侧板(6)中间;所述上层板(3)的长边对称轴两侧各设有一排上层板离心管孔(11);所述下层板(4)设有离心管固定孔(12),数量和位置与上层板离心管孔(11)对应;所述带离心管孔侧板(5)正中设有一磁性插条穿梭孔(9),所述磁性插条穿梭孔(9)两侧设有两个适配15ml和/或50ml规格的侧板离心管孔(14);所述磁性插条(2)上设有一排圆孔,数量和间隔位置与一排上层板离心管孔(11)对应,每个圆孔中固定有一个圆柱形永磁体(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卫特亚吉艾玛袁海辉陈争依宋芳曹松峰陆圣珏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百运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美国伯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