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55310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12:06
一种车辆用座椅,具有在乘员佩戴织带时限制上述织带向朝向座椅靠背上的头枕的方向位移的织带引导件,织带引导件在头枕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具有沿头枕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立起的立起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座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车室内能够滑动调整落座位置的车辆用座椅。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微型厢式车等车辆中,期望后席座椅的布局多样化,并期望座椅沿车身前后方向的滑动移动量也进一步增大。然而,在要增大后席侧座椅的前后滑动量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从车身侧部向车室内侧鼓出的后轮罩与座椅发生干涉,限制了座椅在车宽方向上的设置位置。因此,作为能够应对该问题的车辆用座椅,提出有如下车辆用座椅:使滑动导轨的至少一部分从车身后方朝向前方而向车宽方向外侧倾斜,以使得座椅能够向后轮罩的鼓出部的斜前方侧滑动移动(例如,参照日本实开昭63-179248号、日本特开平7-108864号)。关于该车辆用座椅,座椅的最后端移动位置设定在后轮罩的鼓出部的车宽方向内侧,另一方面,座椅的最前端移动位置设定在后轮罩的鼓出部的前方位置,在使座椅移动到最前端移动位置时,能够在该座椅的车宽方向的内侧区域确保较大的有效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像上述那样增大了前后滑动量的现有车辆用座椅中,若将三点式的安全带装置的织带的拉出口设定在车室内侧壁的比座椅靠背更靠后方的位置,则当乘员在车辆用座椅的最前端移动位置附近佩戴织带时,拉出的织带中的应当束缚乘员肩部的区域回绕到座椅靠背上部的头枕部分,可能会给乘员带来不舒服感。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能够不拘泥于前后方向上的滑动移动位置地将安全带装置的织带限制在适当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中,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采用了以下结构。(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的车辆用座椅,能够在最后端移动位置与最前端移动位置之间滑动移动,该最后端移动位置与车辆的后轮罩的向车室内侧的鼓出部相比位于车宽方向内侧,该最前端移动位置与上述后轮罩的向车室内侧的鼓出部相比位于前方且与上述最后端移动位置相比位于车宽方向外侧,所述车辆用座椅通过从三点式安全带装置的卷收器中拉出的织带来束缚落座的乘员,在上述乘员佩戴上述织带时,上述织带从比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更靠后方的车室内的侧壁的拉出口被拉出,上述车辆用座椅具有织带引导件,该织带引导件在上述乘员佩戴上述织带时限制上述织带向朝向上述座椅靠背上的头枕的方向位移,上述织带引导件在上述头枕的上述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具有沿上述头枕的上述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立起的立起部。由此,例如,在使座椅移动到最前端移动位置附近的状态下,乘员佩戴织带的情况下,即使织带在座椅靠背上向朝向头枕的方向错动,也会通过织带引导件的立起部来限制其动作。(2)在上述(1)的方式中,在上述织带引导件上,设有在从上述立起部的下端到上述座椅靠背的上述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的范围内延伸的延长部。该情况下,例如,即使在体格较小的乘员佩戴织带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乘员的肩部高度使座椅靠背侧的织带的接触位置沿织带引导件的延长部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由于通过织带引导件的立起部来限制织带在座椅靠背上向朝向头枕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不拘泥于前后方向上的滑动移动位置地将织带限制在合适位置,不会给乘员带来不舒服感。附图说明图1是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在车宽方向的大致中央剖切时的示意侧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车室内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车室内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车室内的侧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车室内的俯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立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骨架部的侧视图。图8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翻转动作的示意侧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车室内的立体图。图10(A)是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移动到最前端移动位置时的主视图,图10(B)是将上述座椅移动到最后端移动位置时的主视图。图11(A)是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移动到最前端移动位置时的主视图,图11(B)是将上述座椅移动到最后端移动位置时的主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座椅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关于前后和上下,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表示相对于车身的前后和上下。另外,图中箭头FR是指车辆的前方侧,箭头UP是指车辆的上方,箭头LH是指车辆的左侧方。图1是将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在车宽方向的大致中央剖切时的示意侧视图。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为具有前后三排座椅2A、2B、2C的微型厢式车类型的车辆,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的各座椅2A、2B、2C分别左右对称地设有两组。在图1中,示出各排的右侧座椅2A、2B、2C。另外,该车辆1在车身的左右侧部设有前后两个车门开口3、4,落座于第二排座椅2B或第三排座椅2C的乘员m能够从后侧的车门开口4通过而乘降。此外,图1中,附图标记5是车身侧部中的设置在前侧的车门开口3与后侧的车门开口4之间的中柱。另外,附图标记6是车身侧部中的设置在后侧的车门开口4的后缘部上的边柱(quarterpillar)。另外,附图标记7是车身侧部中的沿后端缘设置的后柱。另外,图1中的附图标记29是安装未图示的后角窗玻璃(rearquarterglass)的窗框部。图2、图4是从座椅2B的左侧观察到的第二排右侧座椅2B和车室内的右侧的侧壁部的图,图3、图5是从上方侧观察到的第二排右侧座椅2B和车室内的右侧的侧壁部的图,图6是从前部右斜上方侧观察到的第二排右侧座椅2B的图。如这些附图所示,座椅2B具有:支承乘员m的臀部的座椅坐垫8、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该座椅坐垫8的后端部连结且支承乘员m的腰部及胸部(背部)的座椅靠背9、和安装在该座椅靠背9的上部且支承乘员m的头部及颈部的头枕10。另外,在座椅坐垫8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部,延伸设置有以沿着座椅坐垫8的侧面的方式向上方立起的立起壁11(参照图6),在该立起壁11的上部,设有用于供乘员m放置前臂的扶手12。此外,立起壁11形成为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箱状,在其内部收纳有未图示的框架部件、倾转操作用的杆部件等。在车辆1的车室内的侧部(边柱6与后柱7之间的区域)中,向车宽方向内侧鼓出有覆盖后轮外侧的后轮罩13。该后轮罩13一体地设置在车辆侧部的车身面板上。在车身面板中的、后轮罩13的上方侧位置,经由未图示的托架而固定设置有第二排座椅2B用的安全带装置14的卷收器15(参照图2、图4)。在边柱6与后柱7之间的车室内侧区域,通过螺钉或卡定夹等而安装有作为树脂制内饰部件的后侧衬里16。第二排座椅2B的安全带装置14为三点式安全带装置,从卷收器15拉出的织带17穿过后侧衬里16的拉出口18而被拉出至车室内,其前端部经由边柱6的下端附近的外固定器19而固定在车身底板20上。在织带17上的位于拉出口18与外固定器19之间的区域穿插有舌板21,该舌板21能够相对于固定在座椅2B的车宽方向内侧的车身底板20上的带扣22装拆。在初始状态下,织带17的基端侧被卷绕到卷收器15中,乘员m用手握持舌板21部分而将织带17拉出,并将舌板21固定在带扣22上,由此,相对于座椅2B主要束缚乘员m的胸部和腰部。第二排座椅2B经由设置在车身底板20上的一对座椅导轨23而能够沿车身前后方向滑动移动,更准确地说,能够沿车身的左右的斜前后方向滑动移动。如图3、图5所示,座椅导轨23以前部侧向车宽方向外侧倾斜的方式设置在车身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用座椅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座椅,能够在最后端移动位置与最前端移动位置之间滑动移动,该最后端移动位置与车辆的后轮罩的向车室内侧的鼓出部相比位于车宽方向内侧,该最前端移动位置与所述后轮罩的向车室内侧的鼓出部相比位于前方且与所述最后端移动位置相比位于车宽方向外侧,所述车辆用座椅通过从三点式安全带装置的卷收器中拉出的织带来束缚落座的乘员,在所述乘员佩戴所述织带时,所述织带从比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更靠后方的车室内的侧壁的拉出口被拉出,所述车辆用座椅的特征在于,具有织带引导件,该织带引导件在所述乘员佩戴所述织带时限制所述织带向朝向所述座椅靠背上的头枕的方向位移,所述织带引导件在所述头枕的所述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具有沿所述头枕的所述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立起的立起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4.19 JP 2013-0888571.一种车辆用座椅,能够在最后端移动位置与最前端移动位置之间滑动移动,该最后端移动位置与车辆的后轮罩的向车室内侧的鼓出部相比位于车宽方向内侧,该最前端移动位置与所述后轮罩的向车室内侧的鼓出部相比位于前方且与所述最后端移动位置相比位于车宽方向外侧,所述车辆用座椅通过从三点式安全带装置的卷收器中拉出的织带来束缚落座的乘员,在所述乘员佩戴所述织带时,所述织带从比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更靠后方的车室内的侧壁的拉出口被拉出,所述车辆用座椅的特征在于,具有织带引导件,该织带引导件在所述乘员佩戴所述织带时限制所述织带向朝向所述座椅靠背上的头枕的方向位移,所述织带引导件设在所述座椅靠背的上表面的一部分上,在所述头枕的所述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具有沿所述头枕的所述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面且与所述座椅靠背的上表面相比向上方立起的立起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尾形勇介寺内达也华野政和佐藤忍原田雄太近藤真椋田雅信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泰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