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型石笼生态潜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48246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6 15:32
一种V型石笼生态潜坝,其特征在于:该潜坝布置于河道河槽内,该潜坝分为三段,即左滩地段(111)、主河槽段(222)和右滩地段(333),主河槽段(222)的平面呈平底的V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从生态治河的理念出发,考虑河道的天然特性,弥补以往水工建筑物的不足,设计了体现生态效应的V型石笼生态潜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V型石笼生态潜坝,其特征在于:该潜坝布置于河道河槽内,该潜坝分为三段,即左滩地段(111)、主河槽段(222)和右滩地段(333),主河槽段(222)的平面呈平底的V型,本技术从生态治河的理念出发,考虑河道的天然特性,弥补以往水工建筑物的不足,设计了体现生态效应的V型石笼生态潜坝。【专利说明】一种V型石笼生态潜坝
:本技术主要涉及一种新形的V型石笼生态潜坝,是河道上修建的 一种生态拦蓄浅水、鱼类洄游的生态型水工建筑物。V型石笼生态潜坝在枯水期拦河蓄水, 使坝上游形成浅水面;丰水期过水,不影响河道排洪,同时潜坝坝面坡度缓、坡面导流道适 合鱼类洄游,具有生态效应,属于生态治河。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生态治河理念的深入理解,河道整治工程越来越趋向于生 态化,注重景观工程,注重生态补偿及生态修复。以往许多水工建筑物不同程度的阻碍了河 流的连通性,如大坝破坏了河流纵向的连续性,堤防破坏了河流侧向的连续性等,且许多建 筑材料多采用混凝土、浆砌石,造成河道水流不畅,影响生态环境的连续性及天然性。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V型石笼生态潜坝,其目的是解决以往的方 式所存在的容易阻碍河流连通性的问题。 技术方案: -种V型石笼生态潜坝,其特征在于:该潜坝布置于河道河槽内,该潜坝分为三 段,即左滩地段、主河槽段和右滩地段,主河槽段的平面呈平底的V型,左滩地段及右滩地 段的迎水面为垂直面,主河槽段的主河槽迎水面为斜坡面。 主河槽迎水面的坡面坡比为1:2。 主河槽段V型的凹进处形成深泓区,深泓区内形成深泓背水面,深泓区V型底部处 为背水面,背水面为坡面结构,左滩地段的背水面及右滩地段的背水面均为坡面结构。 深泓背水面、左滩背水面和右滩背水面的坡比均为1:10。 迎水面与背水面之间的坝体宽为10m?30m。 该潜坝的坝顶宽〇· 5m,坝高为lm?2. 5m。 坝体底部1米为埋深部份,坝体基础为石笼,基础末端设置成齿墙,齿墙尺寸为深 度X厚度为50cmX 50cm,下部设置20cm厚的砂垫层。 潜坝的坝体由石笼构成,石笼网垫的铁丝采用8#?12#铁丝,铁丝构成双铰六角形 柔性金属网,石笼网孔尺寸8X10cm、12X10cm或15X10cm,石笼隔片间距不大于1. 0m。 主河槽段的V型斜面与岸坡夹角在20°?30°。 优点效果:本技术主要是针对我国北方地区城市段河道,在宽且顺直河段处 修建一种新型的生态拦蓄型水工建筑物--V型石笼生态潜坝。北方地区的中、小河流多 为季节性河道,河槽宽浅,河床宽广,汛期洪水源短流促,暴落暴涨;非汛期基流很小,甚至 干涸,整个河道处于闲置状态。河道上修建V型石笼生态潜坝,其一是在河道上蓄水,形成 生态水环境,为湿地工程创造水流条件。坝上游可种植水生植物,如芦苇、蒲草、千屈菜等, 增加溶解氧含量、美化环境、净化水质,达到城市段河流的景观效果,同时通过局部壅水来 减小水力坡度,使流速变小,降低水流冲刷能力,稳定河势;其二是解决了传统工程措施对 河道连续性的不良影响,致使水流在局部形成壅水、鱼类无法洄游。石笼生态潜坝坝体可过 水,形成了悬浮物拦截沉淀区、水质净化湿地区以及自由表流湿地区,减缓水流流速,促进 悬浮物沉降,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来改善水质,保证了河流的营养物质输移、生物群落和信息 流的连续性;同时为鱼类提供洄游通道,改善了以往水工建筑物阻断河流生态连贯性的问 题;其三是改善了挡河建筑物柔性不足,刚性有余的现状,延长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生态 潜坝采用石笼筑坝,石笼垫属柔性结构,挠曲性较好,能适应比较大的河底不均匀沉陷,且 耐冲刷及内外透水性良好,仅由格宾(特点:抗老化,耐腐蚀)包裹,形成一个整体,增强了 抗击洪水的能力,对基础的要求低,它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稳定性较好,一般情况下,不需 要开挖基础,无需导流、处理流沙等复杂的工序,大大减化了工序、节省了资金,易被普遍接 受;其四,抬高河道的侵蚀基点,减小河道底坡,限制河道的进一步下切变深,与此同时增加 水面,形成跌水,或呈现景观瀑布,丰富河流地貌形态。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 图1为本技术的V型潜坝平面布置图; 图2为本技术的I - I位置剖面图; 图3为本技术的II - II位置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V型石笼生态潜坝,该潜坝布置于河道河槽内, 该潜坝分为三段,即左滩地段111、主河槽段222和右滩地段333,主河槽段222的平面呈平 底的V型,左滩地段111及右滩地段333的迎水面7为垂直面,主河槽段222的主河槽迎水 面2为斜坡面。 主河槽迎水面2的坡面坡比为1:2。 主河槽段222V型的凹进处形成深泓区666,深泓区666内形成深泓背水面3,深泓 区666V型底部处为背水面5,背水面5为坡面结构,左滩地段111的背水面6及右滩地段 333的背水面4均为坡面结构。 深泓背水面3、左滩背水面6和右滩背水面4的坡比均为1:10。迎水面7与背水 面8之间的坝体宽L为10m?30m。 该潜坝的坝顶1宽0. 5m,坝高为lm?2. 5m。坝体底部1米为埋深部份,坝体基础 为石笼,基础末端设置成齿墙777,齿墙尺寸为长宽为50cmX 50cm,下部设置20cm厚的砂垫 层。 潜坝的坝体由石笼构成,石笼网垫的铁丝采用8#?12#铁丝,铁丝构成双铰六角形 柔性金属网,石笼网孔尺寸8X10cm、12X10cm或15X10cm,石笼隔片间距不大于1. 0m。 主河槽段222的V型斜面与岸坡444或555的夹角R在20°?30°。444为左岸 坡线,555为右岸坡线。A为河段上游,B为河段下游,箭头方向为水流方向。 本技术的V型石笼生态潜坝,河道枯水期蓄水,低水位时露出地面;丰水期高 水位时淹没地下以辅助泄水,保证河道天然的连续性。 (1)水流特性:V型石笼生态潜坝适合修建于河宽约10m?30m、水流流速为0. 5m/ s?4. 5m/s流速的顺直河段上。石笼生态潜坝属透水结构,当水流流速超过2. 5m/s时,石笼 结构透水,坝体上下游、坝体内水流流态复杂,在潜坝下游30m范围内存在明显的紊流场, 且近坝区存在局部水流横向流动;30m以外河道流场相对简单,以河道流向为主,恢复为河 道急流状态;此外,石笼潜坝下游30m范围内,河底冲刷效应减弱,高速水流集中在石笼坝 顶高程之上。当过坝流速小于2. 5m/s时,石笼生态潜坝透水效应不明显,水流以典型的堰 流形式通过坝体,在坝下游20m范围内存在局部涡状流场,横向缓流效应不明显,下游河道 流场基本稳定。 (2)顺水流方向结构形式:V型石笼生态潜坝,结构形式独特,从上游看呈V型,根 据辽宁省中小形河流已修建好的生态潜坝情况来看,沿水流方向坝体宽度l〇m?30m,在平 滩高程位置以与岸坡夹角在200?300之间的方向从河岸向上游主槽延伸,但在1/2河道 平滩宽度位置处开始向下游延伸,并逐渐抬高,形成一个深泓。V型石笼生态潜坝的迎水坡 坡比可以设定为1 :2,背水坡坡比为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V型石笼生态潜坝,其特征在于: 该潜坝布置于河道河槽内,该潜坝分为三段,即左滩地段(111)、主河槽段(222)和右滩地段(333),主河槽段(222)的平面呈平底的V型,左滩地段(111)及右滩地段(333)的迎水面(7)为垂直面,主河槽段(222)的主河槽迎水面(2)为斜坡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维东徐伟杨丽萍林洋丛日义李敬库黄延贺何忠富张海良杨丽娜徐瑞荣石宇林海峰胡志华王毅王凯陈海山高葳葳张晓琳杨威李浩赵光昱孙丽玲鲁微王琢俊李艳朋盛静辛成龙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顺源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