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方刀塔车床用快速装夹转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544341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5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四方刀塔车床用快速装夹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接装置为一体化结构件,包括把手和夹持头,所述把手呈“L”形,把手的短端与夹持头固定相连,通过把手可将转接装置固定于车床四方刀塔上,把手“L”形右端面用于与车床四方刀塔的内凹面相贴合,把手左端面与车床四方刀塔外侧面平齐,且把手的长端尺寸和短端尺寸与车床四方刀塔四刀位安装尺寸互不干涉;所述夹持头内部设有中心通孔,夹持头上表面上设有三个螺栓孔,螺栓孔位于中心通孔的正上方,且与中心通孔相贯通,所述中心通孔的孔径尺寸与夹套的外圆尺寸相匹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方刀塔车床用快速装夹转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加工辅助装置,具体是一种四方刀塔车床用快速装夹转接装置。
技术介绍
圆形内圆车刀主要应用于加工零件内圆表面,其型号规格已系列化。在装夹内圆车刀时,通常需要配合与车刀外圆直径相配套的系列化夹套,这种装夹方式在六方刀塔上使用不存在问题,但是在四方刀塔上使用时则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四方刀塔没有为夹套设计相应的快速装夹接口,导致圆形车刀在四方刀塔上使用时,必须根据车刀刀体厚度加工出相应厚度的垫条,以达到内圆车刀的虚拟中心高度。在使用垫条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内圆车刀与四方刀塔之间没有固定的相对位置关系,而垫条通常也没有定位功能,在装夹时需要人工调整车刀的加工中心点,一旦中途重新装刀则需再次找正车刀中心点,不但增加了加工的辅助时间,而且会影响到零件加工的尺寸精度;二是垫条零件不利于系列化保存管理,而且在装夹车刀时存在导致刀体变形的可能;三是当垫条数量过多时,加工时容易产生振动,影响零件加工质量。因此,为了简化操作、提高效率,设计一种四方刀塔上专用的夹套快速装夹接口是工业生产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四方刀塔车床用快速装夹转接装置。该转接装置可准确固定圆形内圆车刀与车床四方刀塔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且可系列化生产,兼具通用性和经济性,有效解决了圆形内圆车刀在车床四方刀塔上快速装夹和定位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四方刀塔车床用快速装夹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接装置为一体化结构件,包括把手和夹持头,所述把手呈“L”形,把手的短端与夹持头固定相连,通过把手可将转接装置固定于车床四方刀塔上,把手“L”形右端面用于与车床四方刀塔的内凹面相贴合,把手左端面与车床四方刀塔外侧面平齐,且把手的长端尺寸和短端尺寸与车床四方刀塔四刀位安装尺寸互不干涉;所述夹持头内部设有中心通孔,夹持头上表面上设有三个螺栓孔,螺栓孔位于中心通孔的正上方,且与中心通孔相贯通,所述中心通孔的孔径尺寸与夹套的外圆尺寸相匹配,夹持头与把手连接面长度与夹套的长度相匹配,夹持头与把手连接面宽度与车床四方刀塔的尺寸相配合,把手与夹持头底端平齐,通过夹持头装夹夹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转接装置可实现刀具的机外对刀,而不必将刀具固定于刀塔上以后再进行对刀,且能够方便调整刀杆的长度;同时可满足车刀刀尖与工件的轴线等高要求,从而保证了车刀的后角角度,减小了车刀后刀面与工件间的摩擦,提高了刀具寿命和工件加工质量;也可保证刀杆中心线与进给方向的垂直度,有效防止车刀主偏角和后偏角角度发生变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四方刀塔车床用快速装夹转接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四方刀塔车床用快速装夹转接装置一种实施例的夹套3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四方刀塔车床用快速装夹转接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组装夹套3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四方刀塔车床用快速装夹转接装置一种实施例装夹于车床四方刀塔6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把手,2.夹持头,3.夹套,4.紧固螺栓,5.转接装置螺栓,6.车床四方刀塔,7.圆形内圆车刀,11.把手“L”形右端面,21.中心通孔,22.螺栓孔,23.夹持头上表面,24.夹持头与把手连接面,31.夹套长槽,32.夹套上平面,33.紧固螺栓孔,34.夹套通孔,61.车床四方刀塔的内凹面,62.车床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及解释,并不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四方刀塔车床用快速装夹转接装置(简称装置或转接装置,参见图1-4)为一体化结构件,包括把手1和夹持头2,所述把手1呈“L”形,把手的短端与夹持头2固定相连,通过把手1可将转接装置固定于车床四方刀塔6上,把手“L”形右端面11用于与车床四方刀塔的内凹面61相贴合,把手1左端面与车床四方刀塔6外侧面平齐,且把手的长端尺寸和短端尺寸与车床四方刀塔四刀位安装尺寸互不干涉;所述夹持头2内部设有中心通孔21,夹持头上表面23上设有三个螺栓孔22,螺栓孔22位于中心通孔21的正上方,且与中心通孔21相贯通,所述中心通孔21的孔径尺寸与夹套3的外圆尺寸相匹配,夹持头与把手连接面24长度与夹套3的长度相匹配,夹持头与把手连接面24宽度与车床四方刀塔6的尺寸相配合,把手1与夹持头2底端平齐,通过夹持头2装夹夹套。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头2为六棱柱状,夹持头与把手连接面24的宽度是其夹持头上表面23宽度的2-2.5倍,夹持头与把手连接面24长度为把手短端尺寸的1.05-1.25倍。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通孔21的孔径为20-30mm,夹持头与把手连接面24长度为55-65mm。本专利技术转接装置的使用方法(参见图3和图4)是:1.将圆形内圆车刀7沿夹套3的夹套通孔34轴向插入至适当位置,调整圆形内圆车刀7使其上平面与夹套上平面32大致平行后,将紧固螺栓4拧入紧固螺栓孔33内,对圆形内圆车刀7进行紧固固定。2.将安装好圆形内圆车刀7的夹套3沿夹持头2的中心通孔21轴向插入,直至夹套上平面32内侧与夹持头2的前端贴合为止,且应使夹套上平面32与夹持头上表面23大致平行,此时夹套长槽31位于螺栓孔22的正下方,然后通过螺栓孔22安装转接装置螺栓5,转接装置螺栓5下部与夹套长槽31锁紧,可将夹套3与夹持头2进行固定,进而保证了夹套3、圆形内圆车刀7与夹持头2之间无松动。3.将上述安装有夹套3的转接装置固定于车床四方刀塔6上。把手“L形”有端面11与车床四方刀塔的内凹面61贴合,保证把手左端面与车床四方刀塔6的外侧面对齐,夹持头与把手连接面24与车床四方刀塔6的相邻外侧面对齐,然后拧紧车床螺栓62进行紧固,以防止转接装置在紧固过程中发生位移,实现转接装置的准确定位。本专利技术中夹持头2的形状可以是四棱柱、六棱柱或五棱柱,优选六棱柱形状的夹持头2,因其既美观又省料,满足工厂生产要求,其具体尺寸可以依照车床四方刀塔6的型号具体设计。本专利技术中的夹套3为车床通用结构件,已系列化生产,转接装置需要配合系列化的夹套及特定型号的车床四方刀塔6使用。转接装置中心通孔21的直径与夹套3外圆直径采用基轴配合,夹持头与把手连接面24的长度与夹套3的长度相匹配,夹持头与把手连接面宽度与车床四方刀塔的尺寸相相关,满足系列化夹套的装夹要求,把手1的厚度与车床四方刀塔采用基孔配合方式,保证装置的通用性与经济性。将圆形内圆车刀7与车床四方刀塔6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固定。中心通孔21的轴向中心在装置固定于车床四方刀塔6后与车床卡盘中心等高以保证车刀中心高度。该装置采用“L”形把手设计构成直角定位结构要素,使用时将该直角面与车床四方刀塔直角面贴合,进而保证了装置与车床四方刀塔6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本专利技术未述及之处均适用于现有技术。实施例1本实施例设计的转接装置的L型把手1:长端尺寸L1为90mm,把手1短端尺寸L2为52mm,夹持头2为六棱柱状,不与把手相连的五个夹持头侧面宽度均相等,夹持头与把手连接面24宽度是其夹持头上表面23宽度的2倍,夹持头与把手连接面24的长度为62mm,中心通孔21的孔径为25mm,转接装置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四方刀塔车床用快速装夹转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四方刀塔车床用快速装夹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接装置为一体化结构件,包括把手和夹持头,所述把手呈“L”形,把手的短端与夹持头固定相连,通过把手可将转接装置固定于车床四方刀塔上,把手“L”形右端面用于与车床四方刀塔的内凹面相贴合,把手左端面与车床四方刀塔外侧面平齐,且把手的长端尺寸和短端尺寸与车床四方刀塔四刀位安装尺寸互不干涉;所述夹持头内部设有中心通孔,夹持头上表面上设有三个螺栓孔,螺栓孔位于中心通孔的正上方,且与中心通孔相贯通,所述中心通孔的孔径尺寸与夹套的外圆尺寸相匹配,夹持头与把手连接面长度与夹套的长度相匹配,夹持头与把手连接面宽度与车床四方刀塔的尺寸相配合,把手与夹持头底端平齐,通过夹持头装夹夹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方刀塔车床用快速装夹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接装置为一体化结构件,包括把手和夹持头,所述把手呈“L”形,把手的短端与夹持头固定相连,通过把手可将转接装置固定于车床四方刀塔上,把手“L”形右端面用于与车床四方刀塔的内凹面相贴合,把手左端面与车床四方刀塔外侧面平齐,且把手的长端尺寸和短端尺寸与车床四方刀塔四刀位安装尺寸互不干涉;所述夹持头内部设有中心通孔,夹持头上表面上设有三个螺栓孔,螺栓孔位于中心通孔的正上方,且与中心通孔相贯通,所述中心通孔的孔径尺寸与夹套的外圆尺寸相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伦朱松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第八三五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