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高效回收轻油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36790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5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改进的高效回收轻油设备,该设备包括冷却器、导油蛇管、储油器、排油管、排气管、阀门等。其中,导油蛇管、储油器、排气管均设置在冷却器内;排油管设置在储油器下端,并穿过冷却器底部,在排油管上设有阀门,用于排放轻油;排气管设置在储油器上部,并从冷却器的顶部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使得回收轻油的回收率可高达99%以上,使油品性质分析数据更真实可靠,大大提高了实验精确度。(*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改进的高效回收轻油设备,该设备包括冷却器、导油蛇管、储油器、排油管、排气管、阀门等。其中,导油蛇管、储油器、排气管均设置在冷却器内;排油管设置在储油器下端,并穿过冷却器底部,在排油管上设有阀门,用于排放轻油;排气管设置在储油器上部,并从冷却器的顶部排出。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使得回收轻油的回收率可高达99%以上,使油品性质分析数据更真实可靠,大大提高了实验精确度。【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高效回收轻油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在实验室进行石 油化工等工艺研究试验过程中,对产生的较轻的油品进行回收的一种设备。 一种改进的高效回收轻油设备
技术介绍
在石油、化工等研究领域,通常要进行一系列工艺研究试验。如在进行催化裂化、 延迟焦化、加氢裂化等工艺研究过程中,较重的原料油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后,生成汽油、 柴油、气体和焦炭;其中,汽油组分中的一部分C5、C6等较轻的油品,在室温下容易挥发,呈 气体状态,或在冷却温度不够低的情况下,一部分C5、C6随着不凝气携带出装置,没有以液 体状态回收回来,造成汽油组分的缺失,使油品性质分析数据不真实。如:影响汽油辛烷值、 饱和蒸汽压等性质;另外,这部分较轻的轻油随着不凝气携带出装置,经采样进行气体组成 分析时,由于这部分携带的轻油组分相对不凝气而言又较重,常规气相色谱仪不能真实的 测量出该组分的数值,使试验的总回收率达不到试验要求,严重影响试验的准确性。 以往的轻油回收方法是:制冷液走壳层,携带部分轻油的气体由蛇管进入冷却器 的管层;蛇管从冷却器下端出来,以直管的方式插入轻油产品回收瓶内,回收瓶放置在制冷 槽中,不凝气从轻油产品回收瓶的上部导管出装置,由于气速较快,还会携带部分已经冷凝 在回收瓶内的C5、C6。该方法中"蛇管从冷却器下端出来,以直管的方式插入轻油产品回收 瓶内"有一段距离没有制冷液制冷保护;加之回收瓶放置在制冷槽中,需要有进气管线和出 气管线从制冷槽上盖穿过。因此,在这个局部地方制冷保护受到影响。由于以上两处制冷 保护受到影响,加之气体导出速度快,导致携带部分轻油的气体冷却效果变差,从而影响轻 油产品的回收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回收轻油设备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 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 新型的改进的高效回收轻油设备,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回收轻油设备,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 新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方法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进的高效回 收轻油设备,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安全、实用、有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技术的目的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 改进的高效回收轻油设备,其中该设备包括:冷却器(2)、导油蛇管(1)、储油器(3)、排气管 ⑷、排油管(7)、排油阀门⑶;其中导油蛇管(1)、储油器(3)和排气管(4)设置在冷却器 ⑵内;排油管⑵设置在储油器⑶下端,并穿过冷却器⑵底部,暴露于冷却器⑵外 面的排油管(7)上设有用于排放轻油的排油阀门(8);排气管(4)设置在储油器(3)上部, 并从冷却器(2)的顶部排出。 本技术特点是携带轻油的气体冷却过程全部在同一个制冷系统中完成,制冷 保护效果好。试验结果表明:本技术方法轻油回收在储油器中不容易再次挥发,不凝气 导出管也设置在制冷系统中,当不凝气上升时,如果有携带回收组分时,在上升过程中也会 再次冷凝下来,回到储油器中。导出的不凝气经气相色谱分析组成,其中几乎不含C5以上 组分。轻油回收率高达99%以上。 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一种改进的高效回收轻油设备,其中该设备还包括制冷液入口管线(6)和 制冷液出口管线(5);其中制冷液入口管线(6)设置于冷却器(2) -侧的下部,而制冷液出 口管线(5)则设置于冷却器(2)另一侧的上部。 前述的一种改进的高效回收轻油设备,其中储油器(3)设置在冷却器(2)下部,离 冷却器(2)底部的距离范围是2 - 20厘米,最佳距离范围是5 - 10厘米。 前述的一种改进的高效回收轻油设备,其中导油蛇管(1)插入储油器(3)内一半 高度处,并固接在储油器(3)上缘处。 前述的一种改进的高效回收轻油设备,其中排气管(4)穿过冷却器(2)的顶盖,与 放空管线连接。 前述的一种改进的高效回收轻油设备,其中排油管(7)的上端与储油器(3)的下 端连接,并固接在冷却器(2)的下缘处;设置于排油管(7)上的排油阀门(8)距离冷却器 (2) 下缘的距离范围是10-15厘米。 前述的一种改进的高效回收轻油设备,其中冷却器(2)、导油蛇管(1)、储油器 (3) 、排气管⑷、排油管(7)、排油阀门⑶的材质是不锈钢材料。 前述的一种改进的高效回收轻油设备,其中冷却器(2)的制冷温度是根据要求排 放的气体的最重组分的沸点来确定,该制冷温度范围是〇°c以下。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 技术一种改进的高效回收轻油设备,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 1、该方法是携带轻油的气体冷却过程全部在同一个制冷系统中完成,制冷保护效 果好。轻油回收率可高达99%以上。 2、该方法的储油器设置在冷却器内,携带轻油的气体进入储油器中,由于储油器 直径较大,大大降低了气体流速,有利于轻油冷凝、回收。 3、该方法的排气管线设置在冷却器内,对排放气体进行二次冷却,进一步回收轻 油。 4、该方法设备简单,投资成本低,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轻油回收率高,试验数据重 复性好。 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 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 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一种改进的高效回收轻油设备工艺流程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导油蛇管 5:制冷液出口管线 2:冷却器 6:制冷液入口管线 3 :储油器 7 :排油管 4:排气管 8:排油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 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改进的高效回收轻油设备其具体 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的高效回收轻油设备工艺流程示意图。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高效回收轻油设备,完成该方法的设备包括冷却器2、导油蛇 管1、储油器3、排油管7、排气管4、排油阀门8等。其中,导油蛇管1、储油器3、排气管4设 置在冷却器2内;排油管7设置在储油器3下端,并穿过冷却器2底部,在排油管7上设有 排油阀门,用于排放轻油;排气管4设置在储油器3上部,并从冷却器2的顶部排出。上述 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高效回收轻油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冷却器(2)、导油蛇管(1)、储油器(3)、排气管(4)、排油管(7)、排油阀门(8);其中导油蛇管(1)、储油器(3)和排气管(4)设置在冷却器(2)内;排油管(7)设置在储油器(3)下端,并穿过冷却器(2)底部,暴露于冷却器(2)外面的排油管(7)上设有用于排放轻油的排油阀门(8);排气管(4)设置在储油器(3)上部,并从冷却器(2)的顶部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翀秦晨晨程夏王义坤史亚龙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凯美胜石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