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灶及其供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535068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5 1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用于燃气灶的供气装置及采用该种供气装置的燃气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燃气灶的供气装置包括引射管和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引射管包括连接端;所述文丘里管的出气端与所述引射管的连接端套设在一起,进而形成重合部,所述重合部的长度可调。这样,通过调节所述重合部的长度便可实现空气流量的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全新的空气流量调节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用于燃气灶的供气装置及采用该种供气装置的燃气灶。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燃气灶的供气装置包括引射管和文丘里管,所述文丘里管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引射管包括连接端;所述文丘里管的出气端与所述引射管的连接端套设在一起,进而形成重合部,所述重合部的长度可调。这样,通过调节所述重合部的长度便可实现空气流量的调节,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全新的空气流量调节方案。【专利说明】燃气灶及其供气装置
】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气灶领域,尤其涉及用于燃气灶的供气装置。 【
技术介绍
】 现有的燃气灶,一般采用风门片来调节流入供气装置以与燃气相混合的空气的流 量。事实上,现有的风门片调节模式存在诸多的弊端。例如,现有的风门片的操作手柄一般 伸出燃气灶的壳体之外,易于被意外碰触到,进而需要重新设置,给用户带来麻烦。再如,现 有的风门片的使用寿命也普遍不高。本领域亟待一种可以取代风门片的新的技术方案出 现。 除非有充足的证据支持,否则这里所述的现有技术并不意味着承认这些现有技术 在本申请的申请日之前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公知。 【
技术实现思路
】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以上所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用 于燃气灶的供气装置及采用该种供气装置的燃气灶。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燃气灶的供气装置,该供气装置包括引射管和文丘里管,所 述文丘里管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引射管包括连接端;所述文丘里管的出气端与所述 引射管的连接端套设在一起,进而形成重合部,所述重合部的长度可调。所谓"套设",是指 "文丘里管的出气端"与"引射管的连接端",二者之一置入二者中的另一个之中,从而将二 者连接在一起。这样,通过调节所述重合部的长度便可实现空气流量的调节,本专利技术提出一 种全新的空气流量调节方案。 可选的,所述重合部的长度可以进行无级调节。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空气流量调 节的精度,实现最佳的燃烧效果。 可选的,所述文丘里管的出气端至少部分地置入所述引射管的连接端。 可选的,所述文丘里管的出气端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引射管的连接端的 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这样,可以方便地实现无级调节。 可选的,所述供气装置还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将所述文丘里管与所述 引射管固定在一起。 可选的,所述固定部包括卡环、设置在所述引射管上的开口部和设置在所述文丘 里管的外表面的接纳部;所述卡环穿过所述开口部后挤压于所述接纳部。 可选的,所述接纳部包括环形凹槽和/或外螺纹。 可选的,所述环形凹槽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这样,针对所使用的气源的具体情况, 选择被所述卡环挤压的环形凹槽,进而锁定最佳的所述重合部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固定部包括设置有外螺纹的旋入件和设置在所述引射管上的螺纹 孔;所述旋入件,用于旋入并穿过所述螺纹孔进而挤压于所述文丘里管。 可选的,所述燃气灶包括壳体;所述供气装置包括调节装置和至少部分地设置于 所述壳体之外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用于供用户进行操作,并基于该操作来控制所述调节 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重合部的长度。这样,在燃气灶装配完成后,不拆开燃气 灶,用户也可以方便地调节所述重合部的长度。 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燃气灶,其设置有喷嘴和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供气装置,所述 喷嘴用于向所述文丘里管的进气端供气。这样,通过调节所述重合部的长度,便可实现对所 述文丘里管的进气端与所述喷嘴之间的距离的调节,进而实现对空气流量的调节。 可选的,所述引射管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固定所述喷嘴。 本专利技术的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并非用于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所有的可能的实施方式。整个申请 中,多处通过列举示例提供指导,这些示例可以用于各种可行的组合。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燃气灶的供气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燃气灶的供气装置实施例1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燃气灶的供气装置实施例1与喷嘴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燃气灶的供气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燃气灶的供气装置实施例2的爆炸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燃气灶的供气装置实施例2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沿图7中B-B线的剖视图。 关于图中附图标记的说明: 1-引射管,11-连接端,111-内螺纹; 2-文丘里管,21-进气端,22-出气端,221-外螺纹; 3-支撑部; 4-喷嘴; 51-卡环,52-开 口部,53-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方案以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 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首先需要予以说明的是,在下面对优选实施方式的具体描述中, 相同或类似的特征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此外,个别附图可能不够精准,此种情况下,请以 相应的文字描述为准。 实施例1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燃气灶的供气装置实施例,如图1至4所示。该供气装置 包括引射管1和文丘里管2。该供气装置所应用于的燃气灶还包括喷嘴4。该喷嘴4通过 供气管与燃气阀连接,如图4所示。喷嘴4用于向供气装置供气,供气装置则进一步将燃气 输往燃气灶的燃烧器。 如图所示,文丘里管2包括进气端21和出气端22。喷嘴4用于向文丘里管2的进 气端21供气。喷嘴4与文丘里管2的进气端21之间的配合关系,如图4所示。燃气从文 丘里管2的进气端21流入后,从文丘里管2的出气端22流出。文丘里管2的出气端22的 横截面呈圆环形。 如图所示,引射管1的一端为连接端11,引射管1的另一端为炉头底座。引射管1 的连接端11的横截面呈圆环形。引射管1的连接端11 一体成型有支撑部3。该支撑部3, 用于固定喷嘴4,如图4所示。这里需要予以说明的是,虽然,图1和图2中文丘里管2放置 于支撑部3上;但是,图1和图2所示出的并非最终的安装效果图,实际使用状态下(如图4 所示),文丘里管2是不放置在支撑部3上的。 如图所示,文丘里管2的出气端22与引射管1的连接端11套设在一起,具体地, 文丘里管2的出气端22至少部分地置入引射管1的连接端11,进而形成重合部。而且,文 丘里管2的出气端22置入引射管1的连接端11的深度是可调的,亦即重合部的长度也是 可调的。使用状态下,由于燃气灶的喷嘴4的位置是固定的,而重合部的长度是可调的;进 而喷嘴4与文丘里管2的进气端21之间的距离也是可调的。当采用不同的气源时,为达到 最佳的燃烧效果,对应的喷嘴4与文丘里管2的进气端21之间的最佳距离也是不同的。采 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便可以方便地调节喷嘴4与文丘里管2的进气端21之间的距离,进 而可以满足不同的气源的要求,达到最佳的燃烧效果。所谓"重合部",是指文丘里管2的出 气端22与引射管1的连接端11相重合的部分。所谓"重合部的长度",是指在燃气的流动 方向上重合部的长度。 该供气装置还设置有固定部。固定部,用于在重合部的长度被调整到最终应用状 态值时,将文丘里管2与引射管1固定在一起。具体地,固定部包括一个U形的卡环51、对 称地设置在引射管1上的两个开口部52和设置在文丘里管2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装置包括引射管(1)和文丘里管(2),所述文丘里管(2)包括进气端(21)和出气端(22),所述引射管(1)包括连接端(11);所述文丘里管(2)的出气端(22)与所述引射管(1)的连接端(11)套设在一起,进而形成重合部,所述重合部的长度可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丽侯慧慧
申请(专利权)人: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