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高压电气部件的冷却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24779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9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高压电气部件的冷却构造,该冷却构造包括:进气通道,其具有配置得比后部座位的座椅坐垫靠上方的进气口,将车厢内的空气向蓄电池单元、逆变器单元、及DC‐DC转换器单元供给;冷却风扇,其使冷却风向进气通道流通。用于向进气通道导入空气的开口部在侧座椅靠背内形成,该侧座椅靠背配置于后部座位的主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外侧,开口部朝向所述车辆的前方开口且配置得比侧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中间位置靠外侧,开口部配置成在从前方看时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被设于门框的扶手隐藏。由此,即使是不能设置或未设置座椅侧装饰件的车型,也能够以能确保充足的进气量并避免在乘客上下车时发生接触的方式将向进气通道导入车厢内的空气的开口部配置于后部座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高压电气部件的冷却构造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0年6月3日,国家申请号为201080034373.0(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0/059480),专利技术名称为“车辆用高压电气部件的冷却构造”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高压电气部件的冷却构造,其能够有效地导入对适用于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等车辆的高压电气部件进行冷却的冷却风。
技术介绍
例如在混合动力汽车中,在后部座位的座椅靠背后部、行李空间内、或其地板下,搭载有包括作为电动机的驱动能源的蓄电池的高压电气部件。蓄电池是在进行充放电时发热的发热部件,因此需要进行用于维持蓄电池性能的冷却。蓄电池的冷却优选以小的通气阻力对导入的冷却风进行送气而高效地进行冷却,目前已知如下技术:通过冷却风扇从后部座位附近的靠近蓄电池的位置导入车厢内的空气,将该空气作为冷却风向蓄电池供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12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蓄电池冷却系统的进气口的立体图。该电动汽车中,为了向在后部座位座椅101后侧的行李空间所搭载的蓄电池组供给车厢内的空气作为冷却风,在蓄电池组的冷风通路的上游侧和下游侧配置进气侧和排气侧的通道(duct),在进气侧的通道的中途介设有冷却风扇。该情况下,进气侧的通道的进气口103在配置于后部座位座椅101的座椅靠背102的侧方的、座椅侧装饰件104的上方部分开口,从而从该进气口103导入车厢内的空气。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许第411447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蓄电池的冷却构造中,进气口103配置于在后部座位座椅101旁边设置的座椅侧装饰件104,因此,存在因座椅侧装饰件104导致后部座位座椅101的宽度变窄的问题。另外,对于小型车等不具备座椅侧装饰件104的车型,有可能不能配置进气口103,存在改善的余地。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高压电气部件的冷却构造,其即使在不能设置或未设置座椅侧装饰件的车型中,也能够将向进气通道导入车厢内的空气的开口部、以能确保充足的进气量并避免乘客上下车时与开口部接触的方式配置于后部座位。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为一种配置在后部座位(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后部座位7)的后方的车辆用高压电气部件(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蓄电池单元21、逆变器单元22、DC-DC转换器单元23)的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进气通道(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进气通道26),其具有配置得比后部座位的座椅坐垫(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座椅坐垫6)靠上方的进气口(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进气口32),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高压电气部件连通,将车厢(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车厢9)内的空气作为冷却风向所述高压电气部件供给;冷却风扇(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冷却风扇30),其使所述冷却风向所述进气通道流通,用于向所述进气通道导入所述车厢内的空气的开口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开口部35)在侧座椅靠背(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侧座椅靠背4)内形成,该侧座椅靠背配置于所述后部座位的主座椅靠背(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主座椅靠背5)的宽度方向外侧,所述开口部朝向所述车辆的前方开口,且配置得比所述侧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中间位置靠外侧,所述开口部配置成在从前方看时所述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被设于门框的扶手隐藏。。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基于技术方案1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配置得比所述侧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中间位置靠外侧。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基于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的下端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下端部35a)位于比设于门框(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门框40)的扶手(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扶手41)靠上方30mm以上的位置。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基于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配置成在从前方看时所述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被所述扶手隐藏。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基于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4的任一项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被所述侧座椅靠背的具有透气性的表皮(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表皮34)覆盖。技术方案6的专利技术基于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4的任一项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被形成有大量进气孔(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进气孔39)的进气格栅(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进气格栅37)覆盖。技术方案7的专利技术基于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6的任一项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座椅靠背在内部具有缓冲材料(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缓冲材料52),从所述开口部导入的所述空气的进气音被所述缓冲材料吸收。技术方案8的专利技术基于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7的任一项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口部与所述进气通道的进气口之间设有空隙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空隙部53)。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能够将向进气通道导入车厢内的空气的开口部设于与蓄电池相邻的后部座位的侧座椅靠背,无需设置座椅侧装饰件,能够扩大后部座位的宽度,能够得到乘坐感觉优良的舒适的车厢内空间,并充分地导入车厢内的空气。这在难以获得设置座椅侧装饰件的空间的小型车中特别有效。另外,通过将开口部设于侧座椅靠背,可避免乘客上下车时与开口部接触。根据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不会出现开口部被乘客的胳膊或肩堵塞,或被非安装状态的座椅安全带堵塞,能够可靠地导入车厢内的空气而对高压电气部件进行冷却。根据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不会出现乘客的肘部碰撞开口部的情况,也不会出现开口部被肘部堵塞的情况,因此能够可靠地导入车厢内的空气。根据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能够防止尘土等从开口部进入,并且即使为了减小进气音而扩大开口部面积,也能够通过扶手隐藏开口部而不使其显眼,提高车厢内的设计性。根据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能够形成用同一表皮覆盖侧座椅靠背整体而形成的具有一体感的结构,提高商品性能。另外,能够通过具有透气性的表皮减小进气音,得到安静的车厢。根据技术方案6的专利技术,能够防止尘土等从开口部进入。根据技术方案7的专利技术,能够通过侧座椅靠背内部的缓冲材料减小进气音而使车厢内安静。根据技术方案8的专利技术,能够使在进气通道内结露的水分向空隙部排水而防止其附着于高压电气部件,能够排除对高压电气部件的不良影响。另外,通过用空隙部构成难以设置能够确保充足的进气量的大小的进气通道的部位,能够在紧凑的车厢内设置进气路。附图说明图1是适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的概略侧视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后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车辆用高压电气部件的冷却构造的剖视图。图4是开口部配置得比后部座位的座椅坐垫靠上方的侧座椅靠背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乘坐于后部座位的乘客与进气通道的位置关系的概略俯视图。图6的(a)是安装于开口部的进气格栅的立体图,(b)是(a)的VI‐VI剖视图。图7是开口部配置得比扶手靠上方的后部座位的主视图。图8的(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进气格栅被从后部座位的里侧安装的侧部座椅的立体图,(b)是(a)的VIII‐VIII剖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开口部被具有透气性的表皮覆盖的侧座椅靠背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的、在从前方看时开口部与扶手重叠配置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变形例的混合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用高压电气部件的冷却构造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高压电气部件的冷却构造,该车辆用高压电气部件的冷却构造配置在后部座位的后方,所述车辆用高压电气部件的冷却构造的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高压电气部件的冷却构造具备:进气通道,其具有配置得比后部座位的座椅坐垫靠上方的进气口,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高压电气部件连通,将车厢内的空气作为冷却风向所述高压电气部件供给;和冷却风扇,其使所述冷却风向所述进气通道流通,用于向所述进气通道导入所述车厢内的空气的开口部形成在侧座椅靠背内,所述侧座椅靠背配设于所述后部座位的主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外侧,所述开口部朝向所述车辆的前方开口,且配置得比所述侧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中间位置靠外侧,所述开口部配置成在从前方看时所述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被设于门框的扶手隐藏。

【技术特征摘要】
2009.08.03 JP 2009-1809671.一种车辆用高压电气部件的冷却构造,该车辆用高压电气部件的冷却构造配置在后部座位的后方,具备:进气通道,其具有配置得比后部座位的座椅坐垫靠上方的进气口,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高压电气部件连通,将车厢内的空气作为冷却风向所述高压电气部件供给;和冷却风扇,其使所述冷却风向所述进气通道流通,用于向所述进气通道导入所述车厢内的空气的开口部形成在侧座椅靠背内,所述侧座椅靠背配设于所述后部座位的主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外侧,所述开口部朝向所述车辆的前方开口,所述车辆用高压电气部件的冷却构造的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配置得比所述侧座椅靠背的宽度方向中间位置靠外侧,所述开口部配置成在从前方看时所述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被设于门框的扶手隐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高压电气部件的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非安装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口朝美菊池信和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