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23540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刺机,包括机架、设于机架顶部的电动机、针梁、针板、剥网板、对应于剥网板的下方的托网板、用于控制托网板升降的蜗轮丝杆升降部件,水平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上部,水平转轴通过皮带由电动机驱动,在水平转轴左右两侧安装有两个双向凸轮,对应于所述双向凸轮下方安装有第一双向导柱,第一双向导柱和对应的双向凸轮接触,针梁固定在第一双向导柱下,在水平转轴位于两个双向凸轮外侧还设有两个第二双向导柱,第二双向导柱下端设有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和针梁固定;在对应托网板水平面的两侧分别设有喂给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使产品增加针刺厚度的同时控制层间密度一致,提高纵向增强纤维含量,在CVD过程中容易吸附承载基体碳。(*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针刺机,尤其是用于针刺纤维多层准三维预制件、达到针刺厚度、 密度、垂直方向纤维含量高要求的针刺机械。 针刺机
技术介绍
现有针刺机机械设备针刺纤维多层准三维预制件,为了达到针刺厚度、密度、垂直 方向纤维含量的高要求,是由人工操作控制每个环节工艺,在针刺产品过程中,托网板、立 柱等配套零件都是固定零件不能自动升降,每抬针一次,针刺设备要在时间上停一次进行 人工向下抬针,这样造成抬针困难造成制品断针多、厚度层次不均、无纺纤维受弯曲、上下 针刺连接使产品分层、密度不均匀,抗拉强度达不到,使后续制品CVD沉积工艺带来质量不 稳定等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针刺机,通过针刺形成具 有永久性纵向纤维、牢固连接短切纤维网胎与长碳纤维平面织物的准三维预制件,易于后 续CVD沉积工艺时吸附承载基体碳。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种针刺机,包括机架、设于机架顶部的电动机、针梁、针板、剥网板、对应于剥网 板的下方的托网板、用于控制托网板升降的蜗轮丝杆升降部件、自动化调速电机,水平转轴 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上部,水平转轴通过皮带由电动机驱动,在水平转轴左右两侧安装有 两个双向凸轮,对应于所述双向凸轮下方安装有第一双向导柱,第一双向导柱和对应的双 向凸轮接触,针梁固定在第一双向导柱下,在水平转轴位于两个双向凸轮外侧还设有两个 第二双向导柱,第二双向导柱下端设有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和针梁固定;在对应托网板 水平面的两侧分别设有喂给帘。 优选的,在水平转轴位于两个第二双向导柱外侧还设有两个第三双向导柱,所述 第三双向导柱下端设有第二油缸,所述第二油缸和剥网板固定。 所述蜗轮丝杆升降部件包括蜗轮、丝杆,4个蜗轮固定在机架底板上,4根丝杆由 蜗轮驱动上下运动,4根丝杆顶端共同固定托网板;通过自动化调速电动机带动所述蜗轮 丝杆升降部件控制托网板的升降。 所述喂给帘通过自动化调速电动机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电动机驱动水平转轴带动双向凸轮、第一双向导柱、第二双向导 柱、第三双向导柱进行上下往复运动,进行针刺;通过自动化调速电动机控制两侧的喂给帘 喂料频率和速度、并且控制蜗轮丝杆升降部件调节针刺机的托网板下降,制品越厚托网板 越低。一侧喂给帘给料时同步进行针刺,针刺完得到固定层次的预制品,调整托网板下降, 与另一侧喂给帘输入的新料叠合进行针刺渗透若干固定层次,直至得到一定厚度的准三维 预制件。针刺过程中由于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作用,有效控制准三维预制件的密度和层间 密度。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装置采用双向喂料提高了效率;在操作过程中针刺制品能够牢固的连接, 能够通过调整托网板、以及在增设的油缸作用下使产品得到相应的针刺厚度,通过增加针 刺厚度,可以将叠层的短切纤维网胎与长碳纤维平面织物进行连续针刺逐渐渗透若干固定 层次,提高了预制件的纵向增强纤维含量,使产品连接性好不分层、无断针,有效控制了层 间密度一致,优化了预制件内部结构及孔隙分布;在垂直方向增加了一定量的纵向连续贯 穿性纤维,使之在CVD过程中容易吸附承载基体碳,从而大大提高了垂直方向的导热性能、 抗拉强度以及剪切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针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针刺机的侧视图。 其中,1-机架,2-电动机,3-轴承,4-水平转轴,5-双向凸轮,6-第一双向导柱, 7-第二双向导柱,8-第一油缸,9-第三双向导向柱,10-第二油缸,11-皮带,12-针梁, 13-针板,14-剥网板,15-托网板,16-丝杆,17-蜗轮,18-喂给帘。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针刺机,包括机架1、设于机架1顶部的电动机2、针梁12、 针板13、剥网板14、对应于剥网板14的下方的托网板15、用于控制托网板15升降的蜗轮丝 杆升降部件,水平转轴4通过轴承3安装在机架1上部,水平转轴4通过皮带11由电动机 2驱动,在水平转轴4左右两侧安装有两个双向凸轮5,对应于所述双向凸轮5下方安装有 第一双向导柱6,第一双向导柱6和对应的双向凸轮5接触,针梁9固定在第一双向导柱6 下,在水平转轴4位于两个双向凸轮5外侧还设有两个第二双向导柱7,第二双向导柱7下 端设有第一油缸8,所述第一油缸8和针梁12固定;在水平转轴4位于两个第二双向导柱7 外侧还设有两个第三双向导柱9,第三双向导柱9下端设有第二油缸8,所述第二油缸8和 剥网板14固定;在对应托网板15水平面的两侧分别设有喂给帘18。 在机架1一侧设有自动化调速电机。 所述喂给帘18通过自动化调速电动机控制。 所述蜗轮丝杆升降部件包括蜗轮17、丝杆16,4个蜗轮17固定在机架底板上,4根 丝杆16由蜗轮17驱动上下运动,4根丝杆16顶端共同固定托网板15 ;通过自动化调速电 动机带动所述蜗轮丝杆升降部件控制托网板15的升降。 在生产过程中,电动机2驱动水平转轴4带动双向凸轮5、第一双向导柱6、第二双 向导柱7、第三双向导柱9进行上下往复运动,进行针刺;通过自动化调速电动机控制两侧 的喂给帘18喂料频率和速度、并且控制蜗轮丝杆升降部件调节针刺机的托网板15下降,制 品越厚托网板越低。一侧喂给帘18给料时同步进行针刺,针刺完得到固定层次的预制品, 调整托网板15下降,与另一侧喂给帘18输入的新料叠合进行针刺渗透若干固定层次,直至 得到一定厚度的准三维预制件。针刺过程中由于第一油缸8和第二油缸10作用,有效控制 准三维预制件的密度和层间密度。 本专利技术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刺机,包括机架、设于机架顶部的电动机、针梁、针板、剥网板、对应于剥网板的下方的托网板、用于控制托网板升降的蜗轮丝杆升降部件、自动化调速电机,其特征在于:水平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上部,水平转轴通过皮带由电动机驱动,在水平转轴左右两侧安装有两个双向凸轮,对应于所述双向凸轮下方安装有第一双向导柱,第一双向导柱和对应的双向凸轮接触,针梁固定在第一双向导柱下,在水平转轴位于两个双向凸轮外侧还设有两个第二双向导柱,第二双向导柱下端设有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和针梁固定;在水平转轴位于两个第二双向导柱外侧还设有两个第三双向导柱,所述第三双向导柱下端设有第二油缸,所述第二油缸和剥网板固定;在对应托网板水平面的两侧分别设有喂给帘。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针刺机,包括机架、设于机架顶部的电动机、针梁、针板、剥网板、对应于剥网板 的下方的托网板、用于控制托网板升降的蜗轮丝杆升降部件、自动化调速电机,其特征在 于:水平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上部,水平转轴通过皮带由电动机驱动,在水平转轴左右 两侧安装有两个双向凸轮,对应于所述双向凸轮下方安装有第一双向导柱,第一双向导柱 和对应的双向凸轮接触,针梁固定在第一双向导柱下,在水平转轴位于两个双向凸轮外侧 还设有两个第二双向导柱,第二双向导柱下端设有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和针梁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洪亮谢美琴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宜泰碳纤维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