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光镜片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21795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1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光镜片成型模具,由公模、母模和模芯组成,公模上对应小镜片的位置开设通孔,用于形成小镜片的模芯插置在公模的通孔中,公模、模芯和母模之间形成双光镜片的成型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备的公模个数少,模芯个数多,同一规格大镜片而不同规格小镜片,不需更换整个公模,只需更换模芯,成本明显降低,制造加工更方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于加工制造普通双光镜片和偏光双光镜片。(*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双光镜片成型模具。 双光镜片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所谓双光镜片,又称双焦点眼镜。当一个人由于年龄增长而眼调节力减弱时,就需 要对视远和视近分别作视力矫正,这时往往需配两副眼镜分别戴用,这样造成使用很不方 便,因此产生了将两种不同屈光力磨在同一镜片上,成为两个区域的镜片,这种镜片就称作 双光镜片。 通常,双光镜片的加工是采用公模和母模通过注塑而成。公模与母模之间形成一 供成型镜片的型腔,公模的内面上还对应小镜片的位置形成凹陷槽。这样,注塑后,型腔在 凹陷槽处形成小镜片而在其余处形成大镜片。 但是,因为同一规格的大镜片对应有多种不同屈光度的小镜片,即同一公模存在 不同规格的凹陷槽,所以,上述的双光镜片加工前,需要制备各种规格的公模,公模个数多, 加工时,公模采用整体更换,成本高,制造加工麻烦,确实有待进一步改进。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专门研发一种双光镜片成型模具,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光镜片成型模具,以减少模具,降低成本,方便 加工制造。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双光镜片成型模具,由公模、母模和模芯组成,公模上对应小镜片的位置开设通 孔,用于形成小镜片的模芯插置在公模的通孔中,公模、模芯和母模之间形成双光镜片的成 型腔。 上述公模上形成弧凸面,母模上形成弧凹面,公模的弧凸面、模芯和母模的弧凹面 之间形成双光镜片的成型腔。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用于双光镜片加工时,注塑后,型腔在模芯处形成小 镜片而在其余处形成大镜片。对于同一规格的大镜片对应多种不同屈光度的小镜片,可以 选择同一公模而更换不同规格的模芯,借助模芯的变换来加工出不同规格的小镜片,所以, 本技术需要制备的公模个数少,模芯个数多,同一规格大镜片而不同规格小镜片,不需 更换整个公模,只需更换模芯,成本明显降低,制造加工更方便。本技术适于加工制造 普通双光镜片和偏光双光镜片。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分解图; 图3是本技术加工的镜片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公模1,通孔11,母模2,模芯3,小镜片4,大镜片5。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本技术揭示的双光镜片成型模具,由公模1、母模2和 模芯3组成。 公模1上对应小镜片4的位置开设通孔11。 模芯3是用于形成小镜片4。模芯3插置在公模1的通孔11中。 母模2与公模1、模芯3之间形成双光镜片的成型腔。此实施例中,公模1上形成 弧凸面,母模2上形成弧凹面,公模1的弧凸面、模芯3和母模2的弧凹面之间形成双光镜 片的成型腔。 本技术适于加工制造普通双光镜片和偏光双光镜片。本技术实际用于双 光镜片加工时,选择合适的公模1和母模2,以及合适的模芯3置于通孔11中,然后注塑,在 模芯3处形成小镜片4,而其余处形成大镜片5。如果是大镜片5的规格不同,才需要更换 公模1,如果只是小镜片4的规格不同,则不需要更换整个公模1,而只要更换模芯3即可。 本技术需要制备的公模个数少,模芯个数多,成本明显降低,制造加工更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 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光镜片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由公模、母模和模芯组成,公模上对应小镜片的位置开设通孔,用于形成小镜片的模芯插置在公模的通孔中,公模、模芯和母模之间形成双光镜片的成型腔。

【技术特征摘要】
1. 双光镜片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由公模、母模和模芯组成,公模上对应小镜片的位 置开设通孔,用于形成小镜片的模芯插置在公模的通孔中,公模、模芯和母模之间形成双光 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宇翔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虹泰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