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相互串联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池和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其中: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池设置于系统的进水端,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设置于系统的出水端,该系统还包括一个配水箱,配水箱内设置导流墙,该配水箱位于系统的进水端,其出水口与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池的进水管连通;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池中的填料由下至上依次为粗粒径填料层、中粒径填料层和细粒径填料层;所述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设有排水口,该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中的填料由左至右依次为粗料层、中料层和粗料层,在此三种填料层的上方还设有一层细料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系统的总磷去除效果较好,且出水的pH值碱性低,约为7~9。(*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以钾长石为填料的复合型人工 湿地处理系统。 一种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中的人工湿地技术因具有处理效果好、建设和运行费用低、易于维护管 理等优点,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近年来,人工湿地基础作为一种污水处理新技术得到 了较快的发展,并被广泛应用。 人工湿地通过基质(填料)截留、过滤、吸附及生物降解作用共同完成。传统的人 工湿地在使用中会存在水力高差大,SS(SuspendedSolid,污水中的悬浮物)负荷高,氨氮 和总磷去除率差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工湿地的设计和填料的使用。为了提高人工湿 地的处理能力及氮磷去除效果,从人工湿地设计方面考虑,通常会将垂直流人工湿地与潜 流人工湿地组合形成复合人工湿地。但现有的复合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结构不够优化,基 质填料的级配不够理想,经系统处理后的出水pH值碱性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优化、以钾长石为填料的复合型人 工湿地处理系统。该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总磷去除效果较好,且出水的pH值碱性低,约为 7?9。 本技术所述的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相互串联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处 理池和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其中: 所述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池设置于系统的进水端,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设置于 系统的出水端,该系统还包括一个配水箱,配水箱具有一进水口和一出水口,配水箱内设置 导流墙,该配水箱位于系统的进水端,其出水口与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池的入水口连通; 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池中的填料由下至上依次为粗粒径填料层、中粒径填料 层和细粒径填料层,其中,粗粒径填料层的填料为粒径为40?60mm的钾长石,中粒径填料 层的填料为粒径为20?40mm的钾长石,细粒径填料层的填料为粒径为5?10mm的钾长石 和粒径为2?6mm的石英砂的组合; 所述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设有排水口,该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中的填料由左至右 依次为粗料层、中料层和粗料层,在此三种填料层的上方还设有一层细料层,其中,粗料层 的填料为粒径为40?60mm的钾长石,中料层的填料为粒径为20?40mm的钾长石,细料层 的填料为粒径为5?10_的钾长石和粒径为2?6_的石英砂的组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垂直流人工湿池处理池和潜流人工湿池处理池之间有实体 墙间隔,所述的垂直流人工湿池处理池和潜流人工湿池处理池可以是长方体或其它不规划 形状,优选呈长方体形,更优选人工湿地处理池的长宽比大于等于2:1。所述的垂直流人工 湿地处理池中还设有布水管A、集水管A和空气连通管,其中,集水管A的一端与空气连通管 连通,另一端与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中的布水管B连通。优选地,将布水管A设置于垂直流 人工湿地处理池的上部,将集水管A设置于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池的中下部;更优选地,是 将布水管A设置于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池中的细粒径填料中,将集水管A设置于垂直流人 工湿地处理池中的粗粒径填料层中。优选地,将布水管B设置于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最左 端的粗料层的中下部,排水口优选设置于潜流人工湿池处理池的上部;更优选地,是将布水 管B设置于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最左端的粗料层中靠近底部的位置,将排水口设置于潜流 人工湿池处理池中的细料层中;在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中,还设有用于收集经过处理的水 的集水管B,该集水管B设置于最右端的粗料层中,该集水管B的一端与排水口连通。本申请 中,垂直流人工湿地优选采用低扬头水压自动旋转布水。所述的集水管A优选采用主管两 边分支线管的形式,各分支线管为穿孔管,各分支线管与主管的分布优选呈丰字型,用于 复氧,同时收集水汇入主管;由于主管的一端与空气管连通,另一端穿过垂直流人工湿池处 理池和潜流人工湿池处理池之间的实体墙与潜流人工湿池处理池中的布水管B连通,因而 实现垂直流人工湿池处理池的集水层、潜流人工湿池处理池的配水层均与大气连通,有效 补集氧气,使整个系统形成不同的溶解氧梯度。所述的集水管B同样采用主管两边分支线 管的形式,各分支线管为穿孔管,各分支线管与主管的分布优选呈T字型,有利于收集经 过中料层除磷后的水,其中主管与排水口连通,将收集的经过系统处理的水由排水口排出。 在垂直流人工湿池处理池和潜流人工湿池处理池的最上层的填料层中均种有挺水植物,植 物种类可根据当地气候特征进行选择,优选种植再力花、芦荻等当地水生植物,可种植一种 或多种混种,间距以每平方米不超过9株为宜。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垂直流人工湿池处理池的细粒径填料层的填料组成中,粒 径为5?10mm的钾长石和粒径为2?6mm的石英砂的重量比可以是任意配比,优选为50? 70 :30?50 ;所述潜流人工湿池处理池的细料层的填料组成中,粒径为5?10mm的钾长石 和粒径为2?6mm的石英砂的重量比可以是任意配比,优选为50?70 :30?50。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池中,粗粒径填料层的高度优选为 200?250mm,中粒径填料层的高度优选为400?500mm,细粒径填料层的高度优选为100? 150mm;更优选粗粒径填料层的高度为200mm,中粒径填料层的高度为450mm,细粒径填料 层的高度为180mm。在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中,粗料层从左至右跨越的距离优选为250? 350mm;所述粗料层、中料层和粗料层的高度相同,均为600?750mm,所述细料层的高度优 选为100?150mm;更优选粗料层从左至右跨越的距离为300mm;所述粗料层、中料层和粗 料层的高度相同,均为650mm,所述细料层的高度优选为180m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配水管最好还具有一个排污口,可以将沉积的污泥从此 口排出。所述配水管中的导流墙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导流墙(通常为一导流板),在安装时, 优选导流墙的底端面与配水箱底面所在的平面形成大于60°的夹角(通常为60?70°的 夹角)。所述配水箱的进水口与输送生活污水的管道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特点在于: 1、加设配水箱,使污水进入人工湿地的SS降低,避免因SS造成的填料堵塞问题, 可有效延长湿地使用寿命; 2、在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池中设置空气连通管,可提高水中溶解氧,提高C0D与 总氮的去除率; 3、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池和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的结合方式解决了传统单纯垂 直流人工湿地和潜流人工湿地存在的水力落差大等不足,管理方便,特别适合丘陵地区广 泛使用; 4、采用钾长石作为填料,由于钾长石呈架状结构,可以形成较多的空位,达到吸磷 效率高的目的;另外,钾长石比表面积大,为微生物附着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界面,钾长石中 所含的钾元素还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有效促进植物对氮的吸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所述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配水箱;11进水口; 12排污口; 13出水口;14导流墙;2垂直流人工 湿地处理池;21粗粒径填料层;22中粒径填料层;23细粒径填料层;24进水管;25布水管 A;26集水管A;27空气连通管;3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31粗料层;32中料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相互串联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池(2)和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3),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池(2)设置于系统的进水端,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3)设置于系统的出水端,该系统还包括一个配水箱(1),配水箱(1)具有一进水口(11)和一出水口(13),其内设置导流墙(14),该配水箱(1)位于系统的进水端,其出水口(13)与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池(2)的进水管(24)连通; 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池(2)中的填料由下至上依次为粗粒径填料层(21)、中粒径填料层(22)和细粒径填料层(23),其中,粗粒径填料层(21)的填料为粒径为40~60mm的钾长石,中粒径填料层(22)的填料为粒径为20~40mm的钾长石; 所述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3)设有排水口(34),该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3)中的填料由左至右依次为粗料层(31)、中料层(32)和粗料层(31),在此三种填料层的上方还设有一层细料层(33),其中,粗料层(31)的填料为粒径为40~60mm的钾长石,中料层(32)的填料为粒径为20~40mm的钾长石。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相互串联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池(2)和潜流 人工湿地处理池(3),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池(2)设置于系统的进水端,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3)设 置于系统的出水端,该系统还包括一个配水箱(1),配水箱(1)具有一进水口(11)和一出水 口(13),其内设置导流墙(14),该配水箱⑴位于系统的进水端,其出水口(13)与垂直流 人工湿地处理池(2)的进水管(24)连通; 所述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池(2)中的填料由下至上依次为粗粒径填料层(21)、中粒径 填料层(22)和细粒径填料层(23),其中,粗粒径填料层(21)的填料为粒径为40?60mm的 钾长石,中粒径填料层(22)的填料为粒径为20?40mm的钾长石; 所述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3)设有排水口(34),该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3)中的填料 由左至右依次为粗料层(31)、中料层(32)和粗料层(31),在此三种填料层的上方还设有一 层细料层(33),其中,粗料层(31)的填料为粒径为40?60mm的钾长石,中料层(32)的填 料为粒径为20?40mm的钾长石。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流人工湿 地处理池(2)中还设有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德清,段钧元,张倩,郑婷,伍婵翠,李天煜,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